【志愿者说】传承陶琉记忆 讲好淄博故事——市委编办志愿者感悟(五)

文化   2024-08-29 15:48   山东  


志愿者 陈勇男

《天工开物》有云:“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从高岭土到烧制成器,七十二道工序只为巧夺天工,留给人间满目琳琅。陶瓷是土与火的交融、古与今的映射,记录着淄博工业文明的历史辉煌,讲述着齐文化的源远流长。从古瓷厅出发,与国同名的china(瓷器)传奇徐徐展开。从青瓷豆到宋加彩,从青釉莲花尊到黑釉白线罐,从白釉印花碗到红绿彩瓷瓶,无不凝结着工匠的创造,记录着创新的灵感,见证着时代的荣光。一件件陶瓷展品、一次次志愿讲解,不仅是面向游客、服务群众的宣传推介,也是淄博古韵新颜、齐人礼义好客的生动实践,同时更是对自身的一次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一方面,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一代代淄博工匠那种“千年窑火不熄、创新创造不止”的“向上”精神一次又一次感染者我们、激励着我们,也提醒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要立足岗位坚定干事创业定力,以钉钉子精神呵护星火、接续奋斗,以“局部力量”推动落实“整体部署”,多维度、多层级保障各项中心工作向更高标准、更宽视野迭代推进。另一方面,陶瓷琉璃博物馆也是市属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管理工作者,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见证事业单位为群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具体实践,同时在市级博物机构已实行“事业单位+集群式平台、理事会、专业化团队、社会化服务”管理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将高层级的志愿服务与事业单位高标准的履职更深层次融合转化,也成为一个可进一步探索深化的业务研究课题,进而拓宽丰富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新路径、新招数,统筹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与其它资源要素的最优链接,求解打通各类资源和服务保障形式“一体化”配置的最优路径,充分激发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因子”和“动力细胞”,更好促进优质公益服务公平可及、普惠共享。


志愿者 赵子萱

国瓷,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的国窑厅,我们可以一睹那些入选中央机关,作为国宴、国礼用瓷的淄博陶瓷的风采。这些精妙至极的国瓷作品,要么造型独具一格,要么色彩绚烂斑斓,要么工艺超凡绝伦,每一件都释放着其独有的迷人魅力。

作为机构编制部门志愿讲解服务队的一员,作为一个淄博人,我们肩负着将优秀文化传递给更多人的责任与使命。而国瓷展厅,正是一个让人们感受陶瓷艺术魅力、知晓淄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在进行讲解时,我竭力把自身对于国瓷的认知与热爱传递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并通过交流互动持续提升自己的表达水平与沟通技巧。瞧着他们在我的解说之下,眼神中流露出对国瓷的惊叹与欣赏,内心的欣喜与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渴望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国瓷、欣赏国瓷,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深刻感受到国瓷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价值。我更期盼越来越多的人因国瓷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与热爱,让国瓷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扫码关注我们


转载投稿联系

zbszlgbgs@163.com


本号刊载的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
典藏陶琉臻品 荟萃天工匠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