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隆德县奠安乡马坪村的社火队已热闹起来。社火队长马永平手持细笔,在年轻演员额间勾画金蟾纹样,一旁的木箱里摞着泛黄的脸谱图样。“这些可不是普通妆面,是刻着祖辈魂灵的‘活史书’。”马永平介绍,每逢春节,他们都会在农历正月初三、初九、十五、十八表演社火。
社火源于原始社会狩猎庆贺的扮兽戏与“村傩”活动,随着农耕文明发展,农家以户族设“堂”,以村、堡设“社”。《管子》中说“方六里,名之曰社。”社火既传承生存智慧,又凝聚族群力量。
在马坪村,社火脸谱绘制中
在六盘山深处,这样承载千年文化密码的脸谱,正随着锣鼓声揭开神秘面纱。
据隆德县文化馆馆长介绍,“马社火以马为载体的表演形式,与古代军傩祭祀一脉相承,脸谱则是连接人神的‘通关文牒’。”红色忠义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如灵官额间天眼象征明察秋毫,白虎面颊雷纹代表刚正威严,看似随意的图案,实则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
在隆德县,对社火脸谱感兴趣以及收藏它们的人也不少。“20世纪50年代初,除了4个专业的秦腔剧团外,另有20个民间自发的社火团体‘戏箱’,这些地方都保存了相当数量的社火脸谱。”这些脸谱描绘了从远古传说到明清小说中的角色,包括虚构的角色和历史人物,种类超过了200种。像灵官、青龙、白虎、关公这样的脸谱,更是社火表演队伍中的常客。
马坪村社火表演
春节期间,马坪村祠堂的门槛已落满新雪。马永平领着八位“藩王”踏阶而出,紫金冠流苏扫过门楣悬垂的冰凌,与巷道深处的锣鼓声撞个满怀。22岁的王攀登挥动羽扇,唱响新编的“乡村振兴谱新篇”春官词。
社火小观众
一大早,村民们就聚集在村广场,欣赏社火表演。耍社火、赏花灯、猜谜语、听大戏,在社火表演中迎接新年的喜庆氛围。“八王献宝”的队伍正随锣鼓点子,挨家挨户拜年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仪程官所到一处,便挥动羽扇说仪程,道吉祥。
随着仪程官的铜锣声渐行渐远,村口老槐树的年轮里又深了一痕。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往期精选
监制:黄旺旺 责编:杨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