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媒体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客户端
① 12月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1.14亿人家里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安不安全?记者实地探秘……》,报道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通过库区清漂、水质检测、水上执法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守护一库碧水。在守护水源的同时,该县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之路,让库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让当地民众共享生态红利。
② 12月2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漫画:瞧!崔湾村的新鲜事》,报道淅川县马蹬镇崔湾村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淅川县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移民致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乡村治理,努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典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① 12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播发《丹江口库区移民老马的新生活》,报道淅川县仓房镇移民马均合通过柑橘种植致富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近年来,淅川县串珠成链、连片建设,打造一流美好移民村。以移民项目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大力发展移民村经济,带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② 12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台《清水通南北》栏目播发《探访南水北调“水龙头”——陶岔渠首》。陶岔渠首位于淅川县,是控制丹江口水库出水的“水龙头”。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确保“一泓碧水永续北送”。
③ 12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发《一泓清水润万家》,报道淅川县设置8000余名护水、护林队员,共同守好一库碧水。通水十载,优质的丹江水向北奔流,惠及千家万户。通水十年,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水质始终稳定在Ⅱ类以上。汩汩向北的一库碧水,彰显淅川护水担当。
④ 12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发《南水北调十年 “远水”如何解“近渴”?》。陶岔渠首位于淅川县,是控制丹江口水库出水的“水龙头”。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确保“一泓碧水永续北送”。
⑤ 12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发《看见 南水北调》。报道淅川县移民迁安历史以及淅川民宿、辣椒购销加工等内容。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之间寻找最优解,守护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央视新闻客户端
① 12月10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滴滴南水背后的“大国重器”》,报道丹江口水库相当于一个大水盆,位于淅川县的陶岔渠首枢纽则是水盆旁边的一个水龙头,它的放水量最多可以达到每分钟25200立方米。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确保“一泓碧水永续北送”。
② 12月2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石头缝里种树!40年坚守 荒岭“绣”林海》,报道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太子山林场,为了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守护水库水质,40多名护林队员肩挑手提运土造林,把荒山变为了绿岭,改善了丹江口水库沿岸石漠化情况。
新华社
① 12月1日,新华社发布《鸟瞰南水北调中线之源:丹江口水库》,展示位于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确保“一泓碧水永续北送”。
③ 12月10日,新华社发布《丹江护水十二时辰》,报道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通过库区清漂、水质检测、水上执法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守护一库碧水。
光明日报
① 12月12日,光明日报刊发《“南水北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移民新村)》,报道淅川县邹庄移民新村的生活变化。近年来,淅川县串珠成链、连片建设,打造一流美好移民村。以移民项目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大力发展移民村经济,带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② 12月20日,光明日报刊发由知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先琴撰写的《淅水无言》,讲述淅川县造林护林、渔民上岸、企业转型、移民搬迁等动人故事,展示淅川为守护一库碧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确保“一泓碧水永续北送”。
人民政协报
① 12月7日,人民政协报整版刊发《南水北流十载京淅丹水情长》,报道十年来,为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作出巨大贡献,京淅两地加强对口协作,走出一条生态富民之路。
人民网
① 12月24日,人民网发布《碧水出淅川:守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答卷》,报道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通过库区清漂、水质检测、水上执法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守护一库碧水。在守护水源的同时,该县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之路,让库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让当地民众共享生态红利。
央广网
① 12月4日,央广网客户端发布《河南淅川:扛稳“守好一库碧水”使命担当》,报道近年来,淅川县贯彻“生态立县”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探索水清与民富双赢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绿色之路。通水10年,淅川水变清、绿生金,产业兴、百姓乐。
② 12月10日,央广网客户端发布《河南淅川:夯实绿色根基 守好一泓清水》,报道南阳市“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淅川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近年来,淅川县坚持以“两山论”为引领,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统筹起来,持续贯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农业逐绿而兴,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水源地水质保护与绿色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中国经济网
② 12月5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乡村“小车间” 圆村民家门口“就业梦”》,报道近年来,淅川县扛牢稳就业保民生政治责任,将就业创业深度融入全县发展大局,不断优化就业环境,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服务,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就业增长点,促进城乡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③ 12月10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绿水青山“变现生金”》,报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淅川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切实维护保障好亿万民众饮水的安全线、复苏万千河湖的生态线、畅通南北经济的生命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水清民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④ 12月25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助企解困促发展》,报道淅川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优惠力度大的招商引资政策,给予政策优惠,实行帮办代办服务,聚力解决项目签约落地、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打通营商环境的堵点、断点、难点,确保意向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快建设,企业快达产、快达效。
京津冀媒体
12月12日,北京电视台播发《渠首故事:以护水为业的库区“水上漂”们》,报道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通过库区清漂、水质检测、水上执法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守护一库碧水。
12月13日,北京电视台播发《渠首故事:荒山植树 为水库建立“绿色屏障》,报道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2014年通水以来,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造林绿化作为保水护水重要举措,高质量开展林业生态建设,高水平保护库区及干渠生态环境,牢牢扛稳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任。
12月14日,北京电视台播发《渠首故事:为水移民 心安之处是吾乡》,报道淅川县邹庄移民新村的发展现状。搬迁后,邹庄村发展生态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起集采摘、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并通过打造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12月14日,北京电视台播发《渠首故事:游览丹江 住进“北京民宿”》,报道淅川县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区位优势,做足“旅游+”“+旅游”文章,发挥农家乐、民宿奖补政策杠杆作用,在全县掀起民宿建设“大热潮”,建成一批环山环水的精品民宿,打造新的旅游燃爆点。
12月16日,北京电视台直播推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十周年融媒体特别报道《水·缘》,直播报道淅川县水质保护、生态建设、移民后续发展等工作成效。淅川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之间寻找最优解,通水十年来,县内水变清、绿生金,产业兴、百姓乐。
12月3日,北京晚报刊发《渠首淅川 中原看海》,报道为保证永续北送的是一泓清水,淅川县牺牲产业发展,为南水北调让路。通水后,淅川县转换思路,发展生态产业,以高质量发展重新刷新人们的认知。
12月10日,北京晚报刊发《吃水不忘护水人》,报道十年来,为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作出巨大贡献,京淅两地加强对口协作,走出一条生态富民之路。
新京报
12月9日,新京报刊发《运行十年南水北调何以成为世纪工程?》,报道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取缔网箱养鱼等举措,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好一库碧水。
12月10日,新京报刊发《百亿立方南水进京 55亿北京协作资金南下》,报道十年来,为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作出巨大贡献,京淅两地加强对口协作,走出一条生态富民之路。
北京青年报
12月9日,北京青年报刊发《十年对口协作 保进京南水清澈》,报道十年来,为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作出巨大贡献。北京以对口协作方式,大力支持淅川建设发展,两地携手,走出一条生态协作之路。
12月8日,天津日报刊发《千里南水 淅川启航》,报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扛起了守护一库碧水的担当。淅川36.8万人搬离故土,成为全国水利移民第一大县;10年来,全县累计造林5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7%;10万库区群众转型发展特色林果和中药材产业,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河南日报
12月10日,河南日报刊发系列报道《一库清水出淅川》,报道近年来,淅川始终坚持把牢记领袖嘱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站位守护生命线的高度,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12月11日,河南日报刊发系列报道《一库清水美淅川》,报道近年来,淅川县聚焦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在水源区保护、统筹水资源利用、移民搬迁帮扶、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转型发展,实现水清、村美、百姓安乐的景象。
12月12日,河南日报刊发系列报道《一库清水富淅川》,报道近年来,淅川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坚持以“两山理论”为引领,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统筹起来,切实把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长效经济收益,探索出了一条水源地水质保护与绿色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12月12日,河南日报头版头题刊发《跨越山河三千里 十年南水润北国》,报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整合交通海事、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职能,成立丹江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对库区及周边海拔172米以下的近水域开展日常巡查,打击非法行为,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12月12日,河南日报刊发《南阳:碧水丹心 渠清如许》,大篇幅图文并茂报道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确保“一泓碧水永续北送”。
12月12日,河南日报整版刊发《水调歌头》,报道为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目标,淅川移民别故土、离家乡,舍小家、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的移民过上了安居乐业、学有所教、业有所成的幸福生活,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12月12日,河南日报整版刊发《一江碧水 一片痴心》,报道通水十年来,在淅川水质保护工作者的守护下,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淅川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该县各级干部坚持有解思维迎难而上,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护水质和科学发展中寻找到了最优解。
12月12日,河南日报整版刊发《扎根渠首 十年图变》,报道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的淅川人民牢记嘱托,大力推进绿色转型,一批企业转产自救、重焕生机,培育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现代中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产业集群,牢牢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12月12日,河南日报整版刊发《既为水清 也为民富》,报道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干部群众,在村党支部书记高申豹的带领下,把千百年来视作“命根子”的土地给移民群众,用“集地”展现出奉献;用世世代代种庄稼的手“侍弄”起了中药材,通过产业整体转型,既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又让库区群众端上“绿饭碗”、鼓起“钱袋子”。
12月12日,河南日报整版刊发《那山那水 那树那人》,跟随记者赵川视角报道淅川县通水十年来的变化。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之间寻找最优解,带动库区群众增收致富。
12月12日,河南日报刊发《一泓碧波十年北送 守水护水再启新程》,报道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为守好一库碧水,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高水平保护库区及干渠生态环境,丹江湿地从“单一绿”走向“多彩美”。
12月13日,河南日报刊发《“小石”去北京了》,报道淅川县邮递员石新国受豫京两地媒体邀请,实现了到北京看看的愿望。25年来,身为乡镇邮递员的石新国一个人、一条船、一辆摩托车,每天行程50余公里,日复一日跑了40多万公里,相当于300多趟丹江水从淅川流到北京的距离。
12月26日,河南日报刊发《吃的是饺子 聚的是人心》,报道近年来,淅川县借助冬至等传统节日,深挖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宣讲身边好人故事”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积极营造民风淳、村风清、家风正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孝老敬亲、向善向好,弘扬文明新风。
河南电视台
12月8日,河南电视台播出《只为源头好水来》,报道通水十年来,淅川始终坚持把牢记领袖嘱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站位守护生命线的高度,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12月9日,河南电视台播出《吃水不忘挖井人》,报道淅川县邹庄移民新村的发展现状。搬迁后,邹庄村发展生态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起集采摘、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并通过打造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12月10日,河南电视台播出《守护一渠清水安然北送》,报道通水十年来,淅川围绕“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技术维护加生态保护,守护一渠清水安然北送。
12月12日,河南电视台播出《80后清漂人十年坚守丹江口水库》,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淅川县持续开展以“洁净丹江水,呵护水源地”为主题的全民护水行动,成立了由城区河流及库区重点部位护水队、环库乡镇护水队等组成的近3000人的专业志愿护水队伍,共同守护丹江碧水。
12月12日,河南电视台联合京津冀鄂媒体共同推出特别策划《一泓南水 润北十年——五省市融媒体大型直播》,跟随丹江水一路北上,接力直播“南水”北上十年的生态巨变。其中,展示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在水质保护、生态建设、移民后续发展等方面工作亮点。
12月13日,河南电视台播出《“水动力”带来产业之变》,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间,淅川不断做优做强水文章,从全民护水到一库清水,再到发展活水,一滴“南水”,带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促进淅川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农村版
12月11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系列报道《一库清水美淅川》,报道通水十年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淅川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讲人定胜天,也讲人水和谐,绘就出一幅生态美、人居美、心灵美的美丽淅川新图景。
12月12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系列报道《一库清水富淅川》,报道淅川县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大力实施生态淅川、美丽淅川、富强淅川建设,持续贯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走正走好可持续发展新路子,让绿富共赢成为淅川最特色的路径。
12月12日,河南日报农村版专题刊发《丹江北上 十年十变》,通过“十年·十人”十个故事的讲述,报道淅川县通水十年来,在水质保护、生态建设、移民后续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12月17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守好一库清水 走好绿色富民路》,报道南阳市“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淅川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近年来,淅川县坚持以“两山论”为引领,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统筹起来,持续贯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农业逐绿而兴,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水源地水质保护与绿色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12月17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丹江水美绿生金》,报道近年来,淅川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加大水源涵养、加强生态保护、推动产业转型,以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筑牢水质安全屏障,走出一条水源地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12月20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一泓清渠润故里》,报道“南阳作家群”采风团来到了生态标杆的丹江渠首淅川县,记录淅川通水十年来的变化与成就。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近年来,淅川县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之间寻找最优解。
东方今报
12月16日,东方今报整版刊发《通水10周年 丹江水美绿生金》,报道近年来,淅川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之间寻找最优解,把生态保护与富民产业发展统筹起来,持续加大水源涵养、加强生态保护、进行产业转型,以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筑牢水质安全屏障,走出一条水源地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市级媒体
南阳日报
12月4日,南阳日报头版头题刊发系列报道《一库碧水的淅川担当》,报道淅川县近年来践行“两山”理论,贯彻“生态立县”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探索水清与民富双赢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绿色之路。通水10年,淅川水变清、绿生金,产业兴、百姓乐。
12月5日,南阳日报头版头题刊发系列报道《绿水青山的淅川变现》,报道淅川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切实维护保障好亿万民众饮水的安全线、复苏万千河湖的生态线、畅通南北经济的生命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水清民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12月6日,南阳日报刊发系列报道《乡村振兴的淅川路径》,报道淅川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乡村治理,努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典范。
12月10日,南阳日报刊发系列报道《民生福祉的淅川实践》,报道淅川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最大动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月11日,南阳日报刊发系列报道《党建引领的淅川合力》,报道近年来,淅川县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活力转变为发展动力,绘就了党建强、产业兴、乡村美的新画卷,全县上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赶超的生动局面。
12月9日,南阳日报刊发《夯实绿色根基 守好一泓清水》,报道近年来,淅川县万众一心保水质,全力以赴促转型,探索出了一条水源地水质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有力保障了受水区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12月9日,南阳日报刊发《移民精神耀渠首》,报道淅川县邹庄移民新村的新变化。搬迁后,邹庄村发展生态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起集采摘、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并通过打造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12月18日,南阳日报头版头题刊发《淅川县:丹江水美绿生金》,报道南阳市“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淅川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近年来,淅川县坚持以“两山论”为引领,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统筹起来,持续贯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农业逐绿而兴,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水源地水质保护与绿色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南阳电视台
12月20日,南阳电视台播发《水润十年 | 淅川: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为守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在水质检测、清漂护水、石漠化造林等工作的亮点及成效。
12月24日,南阳电视台播发《淅川:做好生态保护大文章 擦亮南水北调金招牌》,报道近年来,淅川县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不动摇,大力实施“文旅兴县”行动,把全域旅游作为引爆点,不断擦亮南水北调文旅品牌。
编辑:李金杭
审核:康 帆
监审:杨振辉
[淅川发布]投稿邮箱:xcx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