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宝市阳平镇涧沟村东南,涧沟河与夸父河交汇处有一座突兀且形似覆斗形的小山头,有人形容它为“截顶金字塔”。山脊上有一圆一方两座土台,当地人称其为轩辕台,相传是远古时期轩辕黄帝祭祀天地的神圣场所。
轩辕台南面是一个直径5米、高8米的圆形夯筑土台,北面有一个长15米、宽1米、高6米的长方形夯土台。两台按“五行”要求,均用红、黄、褐、灰、白五色土夯筑而成,夯层厚6—8厘米。奇怪的是,方圆数百里内却找不到这样的五色土。
据当地群众口口相传,轩辕黄帝在这里祭祀时,天上的神仙运土夯筑成台。还有人说是轩辕黄帝统一华夏后,由部落首领从各处领地运来的各色土夯筑,代表着四面八方,华夏一统。因为轩辕黄帝率领众多部落在圆台上祭天、在方台上祭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有了“天圆地方”之说。
《阌乡县志》记载,轩辕黄帝先后战胜了炎帝、夸父、蚩尤等上千个部落之后,从此江山一统,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于是,他便率领族人在灵宝铸鼎原荆山一带开山采铜,铸鼎铭功。《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除此之外,黄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容与大度,促进全民族和谐相处,特意将秦岭北麓的这三个山头,从东向西分别封为蚩尤山、轩辕台和夸父山。如此以部落首领命名山头、彰显民族大融合的现象是十分罕见的。
轩辕台的西边是夸父山。据史料记载,夸父一族战败后,被迫向西撤退,遭到黄帝手下大将应龙的一路追杀,无奈躲藏于灵宝铸鼎原南部山岭一带。由于天气炎热,加上饥渴难耐,瘟疫横行,夸父病亡。族人们葬夸父于山下,在铸鼎原定居下来,并把他测日用的桃木棒插在住处四周以驱邪祈福。没想到这些桃木棒竟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每到仲春时节,桃花盛开怒放,如火如霞,族人们便精心培植繁衍,使其成片成林。《山海经》载:“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清光绪版《阌乡县志》载:“夸父山,在阌乡县东南三十五里。”2009年,灵宝“夸父神话”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此之外,当地还流传着“黄帝战刑天”“嫘祖采桑养蚕”“黄帝岭的传说”“轩辕台的传说”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故事,或有典籍记载,或经群众口口相传,在灵宝流传广泛。2001年6月,位于铸鼎原地区的北阳平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灵宝“黄帝的传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灵宝“轩辕台的传说”被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灵宝丰厚的黄帝文化增添了一抹绚烂的光彩。
来源:三门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