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基石。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新农人”。“新农人”作为创业就业的带头人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新农人”培养与强化构成了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黔南州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培育了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2024年度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490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培育了一批身怀一技之长的新时代农民,其中互联网营销师100名、茶艺师49名、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119名,为推进黔南州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参训学员评价率达到100%,学员满意度达到100%。
聚焦农民所需 赋能创业就业硬实力
2024年度黔南州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由州农业农村局联合州委组织部、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州团委、州妇联、州移民局等各方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精准策划,高标准执行各项培训任务,让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真正赋能农户。
培训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培育粮食安全保障者、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拟定《黔南州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内容主要涉及理论课程设置、实训课程设置、培训师资丰富化、管理班主任专业化、班级的管理严格化五个方面。2024年10月14日正式启动培育工作,11月20日圆满完成所有培育任务,共完成培训490人,在学员能力提升、行业人才储备等多方面成效斐然。
立足新时代要求 积极探索培育新模式
黔南州持续以“农业高校集中理论学习+参观全省农业示范基地+优秀学员上课”“训后颁发结业证书+职业技能认证证书”和“参训学员后续跟踪服务3次以上”的培育新模式,围绕粮油、蔬菜、生猪、茶叶等特色产业开设了9个培训班,培育高素质农民490人,经考试全部合格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如何让创新的力量注入乡土,为农村发展带来无限生机,如何让农民成为新农人,全面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成为主管部门思考的重中之重。
强化师资保障。选派教学认真负责、严谨耐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作为授课教师,确保授课内容紧密与实际相符,学员听得懂,用得上。此次培训配备教师40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5人,每班配备教师均在6人以上,所有教师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保证了教学质量。
强化学员遴选。坚持“学以致用、能学善用”原则,在全州范围内遴选年满 18—55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等人员。此前参训过的学员可以在本年度继续参加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或知识更新类培训。
强化多元培育。一方面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把实操课堂开在田间地头。本年度的培训中,总课时达到924个,实操课时达到了238个,占到了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培训平台,探索“互联网+培训”网络化培训模式,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培训。
强化需求培训。有了一技之长,还要有用武之地。州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组织相应的人员培训,做到培训结束就上岗。在都匀市开设一期60人示范农业经营主体班,方向为农作物植保员及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在独山开设110人创业创新、乡村治理两班,做到走出培训课堂,就进生产车间,取得良好的效果。
强化考核评价。以通过过程评价、结构性考核和实践技能考评相结合对参训学员进行综合绩效评价,评价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培训过程严格按“贵州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细则”将培训申报材料、满意度测评表、培训图片等培育资料整理装订成册。
农村不仅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更是干事创业的舞台。身怀绝技,才能创出新天地。
下一步,黔南州将充分挖掘留在乡村的农民、种植养殖大户、基层干部等各类人才,培育更多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和沾满泥土气息的“土专家”,让新农人的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让他们成为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有生力量。
来源 | 天眼新闻
责编 | 席忞禾
校审 | 潘朝滨 张玉梅
审发|黄明建
邮箱|gzsrstxc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