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韵飘香 华彩绽放 | 扬剧《袁樵摆渡》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成功演绎!

政务   2024-11-13 15:37   江苏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江都扬剧薪火相传、传承发展,持续推进“载体、作品、人才、品牌”建设。11月12日晚,上海中国大戏院座无虚席、掌声雷动,由江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出品、江都区扬剧团演出的江苏省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扬剧《袁樵摆渡》继南京成功巡演后,再度以其创新的编剧、经典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华丽亮相上海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诙谐逗趣的流行语言碰撞,引得现场观众欢笑连连、掌声不断。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吴大忠、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江勇、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军、扬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顾红霞等领导、专家与近千名戏迷朋友现场观看演出。



华派经典创新演绎  乡音唤醒文化记忆



《袁樵摆渡》是扬剧华派具有代表性的一出折子戏,以“渡船联姻”一场为主脉,通过老戏新创,丰富主题思想、提升文学内涵,使传统故事更具时代感和延续性。该剧用当代视角重释经典,从家庭、婚姻的视角,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古老的扬剧艺术焕发时代新活力。




演出中,“华派”嫡传弟子李霞老师饰演的张三姐,在众仙女款款映衬下,手持拂尘、惊鸿亮相,一段颇见功力的【银柳丝】让人如痴如醉,直接引爆全场!原汁原味、耳熟能详的【梳妆】【探亲】【大陆板】【大开口】【庐江怨】【剪剪花】等经典曲牌贯穿全剧,在剧情不断推进中,饱满演绎出人物的娇嗔、喜悦、愤懑等情绪。浪漫唯美的舞台呈现、极具戏曲传统审美的服饰造型、融入江都民歌的音乐元素,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




“李霞老师不愧是国家一级演员,文武兼备、唱作俱佳,华派正宗实至名归!”“老腔老调中蕴含新意,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江都的老家,中国扬剧之乡果然名不虚传!”“杨勇扮相隽秀,表演生动细腻,是扬剧界难得的好小生!”演出结束,全场观众起身鼓掌叫好,久久不愿离去,对李霞、杨勇两位国家一级演员的精湛表演纷纷由衷赞叹。





江都上海双向奔赴  扬剧文化源远流长




上海与扬剧有着极深的渊源,是上海家乡人难以割舍的情怀。诗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郡城花部,皆系土人,谓之本地乱弹。至城外邵伯、宜陵、马家桥、月来集、陈家集人自集成班。”具体讲,即当今江都境内的邵伯、宜陵等地的农民,他们自发组建的戏班,被称为土班,形成扬剧的雏形。民国初年,花鼓戏(小开口)与香火戏(大开口)艺人纷纷组班,应邀到南京、杭州、上海等地演出,在上海形成繁盛局面。1931年,“大开口”与“小开口”艺人以“维扬戏”名称于上海聚宝楼戏馆共演《十美图》,自此逐步合流。此番赴沪演出,江都扬剧团携《袁樵摆渡》主创团队以昂扬的斗志、奋发向上的姿态、丰满的舞台呈现、整齐的演员阵容重磅回归阔别20多年的中国大戏院,开启了江都扬剧不断攀向高峰,跨越时代的崭新篇章!







演员观众同频共振  巡演长三角反响热烈


扬剧《袁樵摆渡》作为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全剧精湛的唱腔表演、轻松活泼的剧情、饱满的人物塑造,继扬州首演、南京巡演后,再次引起上海观众热烈反响,获得广泛好评。




上海京剧院创作部主任章楚吟认为该剧将现代语言元素有机融入,通俗易懂、接地气,彰显了扬州方言独特的味道,同时延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特征,弘扬追求真善美的爱情观,很欣喜看到了《袁樵摆渡》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小史说,“《袁樵摆渡》新颖别致,既体现了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美学精神,又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引起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共鸣。”

“热爱扬剧不仅因为它是一张精美的家乡文化名片,也是江都人与生俱来的先天基因,更是一种对乡情乡音的无限眷恋。《袁樵摆渡》上海演出,有幸让我们品尝了一道原汁原味、地道正宗、精妙绝伦的‘家乡菜’”!上海资深戏迷李大姐深情地说。



《袁樵摆渡》上海站巡演在观众热烈的掌声和一片叫好声中落下帷幕,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以高度的艺术热情、全身心的投入表演、高品质的艺术呈现,赢得了广大观众充分肯定!《袁樵摆渡》的故事将继续在全国巡演,江都扬剧永远在路上!



END




供稿:区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

图片:江苏有线江都分公司

审核:王爱萍

审签:蔡 俊

发布:徐 潇






江都文体旅
发布江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方面的资讯信息,普及体育健身常识,推介江都文旅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