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丨今日立春: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文摘   2025-02-03 14:36   天津  

天津图书馆速报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我们


我们的二十四节气

今日立春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出处:《父母必读》2023年1-2期 114页 索书号:G61 003730-1


每个节气都代表着自然界的一种变化,不仅对农事活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也蕴含着大美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走进“我们的二十四节气——立春”,一起探索和感知中国节气文化的无穷魅力。


解读立春


出处:《天津日报》1956年2月5日 第6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立春三候为:“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意为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中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民间习俗


‌立春的民间习俗丰富多彩,主要包括迎春、咬春、打春牛、送春、贴宜春字画、籍田礼、糊春牛、鞭春牛、吃春饼和春卷等。

01迎春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图、春牛图,以及“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02打春牛

出处:《阅读时代》 2024年2期51页 索书号:I26 012360


打春牛,又称鞭春牛、鞭土牛,与祈求丰收相关,起源较早,是一项较为古老之节俗,盛行于唐、宋两代,是农耕文明时代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仪式中,人们会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抽打纸牛或泥牛,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不违农时,及时播种,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03咬春

出处:《天津日报》1989年2月18日 第7版


中国民间在“立春”这一日,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因萝卜味辣,“立春”吃萝卜,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但南北各地不同风俗,在食物上有各自的表现,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出处:《食品与生活》 2024年3期82页 索书号:TS2 004529


最美诗词 | 二十四节气立春


01

《减字木兰花·立春》(宋)苏轼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02

《立春》(宋)黄庭坚

韭苗香煮饼,野老不知春。

看镜道如咫,倚楼梅照人。


03

《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04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05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

是岁月轮回中一抹清新脱俗的绿,它不仅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生命不息、温暖与希望的象征。

一起打卡图书馆吧~

邂逅诗人笔下的唯美春天,

再用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勾勒心中那幅生机盎然的美妙画卷。

图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长按二维码

关注:天津图书馆速报

微信号|tjlibrary1908

图文:报刊借阅部 石静 盛瑞蓬

编辑:宣传策划小组 宋丙秀

排版:系统资源部 张晨

监制:副馆长 刘铁


“在看”我一朵小

天津图书馆速报
介绍天津图书馆使用指南、读者服务、活动预告、新书荐购、美文欣赏等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