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建设多点开花
创新驱动助力产业腾飞
冬日暖阳洒向南阳热土,目之所及,高端要素汇集涌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一项项“硬核科技”如浪花般奔涌,每每令人惊叹。
利达光电主导的“车载抬头显示研发”和“车载激光雷达系统光学薄膜器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破解了大口径自由曲面折反光路设计难题,车载激光雷达系统年产100万件(套)的核心光学薄膜器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卧龙电气南阳防爆“空气储能100兆瓦级电动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南阳煜众精密机械“高精度立式磨削机床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两个项目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9个项目获批省重点研发专项。
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全市加快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全力推动科研机构资源整合和治理模式改革升级。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创新龙头企业8家、“瞪羚”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8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15家,增速89.03%,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2和第1位,已基本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创新型企业发展集群。在数字光电、汽车零部件、农牧装备3个领域获得省产业研发联合基金支持,达到2.4亿元,规模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这一年,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南阳大地加速涌现,共获批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项目44个,研发出了微纳光学薄膜、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特种防爆空调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有力提升了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省科技厅最新发布的《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表明,南阳综合创新水平位居全省第6名,较2020年上升了6位,在全省所有地市中进步最大,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发凸显。
大力构筑人才引育高地
创新之要,重在人才。南阳始终以开放包容之姿,吸纳了一大批高端人才扎根南阳。
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先进光学与功能镀膜中试基地、东方光微研究院等先后挂牌,成功引进许为钢、谯仕彦、王占国、张铁岗等院士团队,西湖大学频频与南阳加强合作,为南阳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2024年,全市坚持把人才引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强力推进人才政策迭代升级,全面突出靶向引才,围绕“7+17”重点产业集群需要,编制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引进各类人才22000余人;坚持柔性汇才,举办各种引才活动,组织高层次专家与企事业单位开展项目论证、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合作,与院士(团队)签订合作项目、共建工作站,不断深化柔性合作方式;实现平台聚才,积极推荐申报博士后科研平台,指导帮助申报单位完善软硬件设施、修订申报材料等,2022年以来,我市成功备案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9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新设站数量位居省辖市第一,全市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19人。
集人才之势,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我市构建科学多元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畅通我市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基层一线人员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开展市级高层次人才认定,建立科学、规范的高层次人才选拔、评价、培养和激励保障体系,目前我市首批认定了市级高层次人才86人,并落实教育、医疗、旅游、出行等高品质公共服务待遇。
聚创新之势,兴产业之强。伴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推进,全民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创新释放的无穷活力,正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未来,一座因科技创新而变的南阳,必将实现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
温馨提醒:涉及广告昵称的留言不会被公布,请大家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