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创办这个养老院唯一的宗旨,就是让老年人眼里有光,心中有梦……”陈智雅,义乌市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院长、义乌市人大代表。她留着干练的短发,身材瘦小,说话的声音不高,但眼神中却透露着自信与坚定。“延缓失能失智,让老人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是她一直以来坚持的方向。
医者“仁”心,她是“老顽童们”的“医”靠
1989年出生的陈智雅,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神经科学博士。大二那年奶奶的一场意外,让她“死磕”阿尔茨海默症。
2019年,陈智雅承办了这家公建民营的养老院,并按照医养结合模式进行规划。迄今,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收住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已有上千人。由于收治的基本是失能失智老人,并且重度患者占了八成,因此这个“特殊”的养老院,除了需要照顾老人们的日常起居,还要通过运动疗法、认知训练等方式,训练老人们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以及记忆力等。
“不少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刚送到养老院的时候,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不好,有的身上满是伤痕,有的不知道厕所在哪里,直接在桌上大小便等等……”说起这些“老顽童们”,陈智雅感慨万千,“我们就像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一样,要从老人们的表情变化来判断他们是否要如厕……”
在老人们的眼里,陈智雅不仅是陪伴他们的“好闺女”,更是勇挑重担的“全能战士”。
多年来,她全身心投入养老事业,一心一意带领团队研究老年痴呆预防、善后以及医养结合等方面工作。“我一直秉持着‘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个理念,所以我们养老院对于护理人员的学历、年龄都有着严格要求。”专业的团队、细微的管理让养老院成为老人的幸福港湾。
在研究以外,今年5月中旬,她邀请杭州的一个团队拍摄了阿尔茨海默症科普微电影《雪绒花》,增进公众对这个特殊群体的认识,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和尊严。
医者“韧”心,她是“老小孩们”的“话”筒
院内住养老人楼某育有一儿一女。2021年11月初,老人的女儿突然找到陈智雅,告诉她自己的哥哥在上班途中突发脑溢血,情况危急。家中早逝的母亲、脑梗的父亲、生命垂危的哥哥,无疑将家中所有的重担压在了女儿身上,而这一天,正好是她18周岁生日。
为了减轻楼某一家的负担,陈智雅快把义乌“跑了个遍”。她一边联系市民政局、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组织,解决楼某儿子当下医疗费用的“燃眉之急”,同时向医保局申请补缴通道。屋漏偏逢连夜雨,楼某出现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陈智雅第一时间联系了市残联为老人办理了残疾证,并且在得知老人的退役军人身份后,她又联系了有关部门提交材料为其争取补贴,市民政局也主动与陈智雅对接,为其家庭办理了支出型贫困的低保兜底保障。
“作为人大代表,我经常研究现有政策,向有关部门提建议,尽我所能从总体上降低社会和家庭照护负担,探寻应对老龄化的新路径。”谈起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陈智雅是满满的自豪感。
她在工作中发现,养老护理员在防治失智症的“关口前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养老护理员的职责除了日常照护、养生康复,保障老人的心理健康、精神愉悦,甚至要在特殊的人生阶段,帮助老人维系体面和尊严。而当时的养老护理员普遍学历偏低,专业能力欠缺,因此这份职业并不被重视。
“作为一名‘养老人’,我有责任为养老从业人员发声。”陈智雅将自己走访调研结果和探索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2022年、2023年分别在义乌市十六届人大二次和三次会议期间,提交了《落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入职奖补政策》的建议。
今年5月,义乌市发布《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补助办法》,按5个等级津贴标准发放特殊岗位补助。截至目前,已吸引100余名35岁以下的养老服务人才进入养老“朝阳行业”。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已有100多名员工,“90后”“00后”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此外,陈智雅在工作和走访调研中发现,由于评估困难等一系列因素,失智症并没有纳入义乌市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中。于是,她深入走访,多方奔走,在义乌市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提出了《优化长护保障体系的有关建议》。在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今年2月,失智症纳入长护保障,长护基金每月最高可支付3000元护理费,大大减轻了失智症老人家庭的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
在4年的履职生涯里,陈智雅共提交了12件议案建议,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者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为人大代表,我将继续依法履职,尽我所能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让这些‘老小孩’的生活更有质量、生命更有尊严。”对于未来,陈智雅满怀坚定和渴望。
来 源 | 浙江人大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