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定点帮扶显成效 古驿道上产业兴
民生
2024-11-13 14:22
贵州
初冬时节,走进锦屏县茅坪镇黄峭山竹林间的古驿道,阳光似碎金穿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悬挂”在竹林间的农家乐、特色民宿、茶吧,在光影交织中显得宁静而雅致,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黄峭山古驿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修建于明清时期,是清代黎平府通往镇远府、省府贵阳的关键通道。这条古驿道从山麓到山顶,全由青石板铺就,绵延约5公里,石阶多达8600余级,其间道路曲折百盘,古有“黔山第一险径”之称。在岁月的长河中,它见证了无数的人来人往、兴衰变迁,是历史留给这片土地的珍贵遗迹。古驿道周围森林资源丰富,尤其是那7000多亩的楠竹,郁郁葱葱,本应是大自然赋予当地的宝贵财富。然而,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竹林的经济效益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粗放式的经营使得这片竹林只是一片普通的山林,未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村民们守着这片竹林,却只能望“竹”兴叹。 2023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定点帮扶茅坪村,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派驻茅坪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晨的积极帮助和支持下,一系列振兴措施有条不紊地展开。他们在楠竹林修建水网、路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创新模式,在古驿道上大力发展“竹经济”,让这片古老的竹林焕发出新的生机。“现在已经进入冬季,快到挖冬笋的时节了,我们正在清理竹林、除杂草,方便冬笋的采收。”锦屏县黔之楠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邹华锋介绍,该公司流转了1000亩的楠竹林进行专业的经营管理,形成了以加工竹笋为主,林下种植、休闲山庄和旅游开发协同发展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曾经被闲置的竹林,在引进企业进行科学抚育和管理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然成了当地发展致富的“金钥匙”。因为经营管护得当,今年楠竹产业为120名脱贫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村集体也新增销售收入5万元,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围绕黄峭山古驿道,我们主要是进行农文旅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一产发展竹笋和林下种养植,二产发展竹笋加工,三产发展旅游业。”肖晨深知,单一的产业模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走融合发展之路,才能让这片土地绽放更多光彩。为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他积极协调各方资金,对黄峭山的古驿道进行精心修缮。在古驿道两侧打造“诗歌大道”布展,将古代文人墨客为黄峭山留下的优美诗句镌刻在石板上,为古驿道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如此,还修建步道将周围的姊妹岩、白水洞瀑布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盼头。但肖晨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又为村里的“美丽事业”忙碌起来。他积极引进第一证券帮扶资金30万元,打造江边凉亭群红色文化展示,塑造当地特色旅游品牌;引进帮扶资金6.8万元,用于路灯修缮,让居民生活“亮起来”;引进帮扶资金60万元,用于茅坪村危房及道路修缮,解决群众的居住及出行问题;引进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茅坪小学“文化角”项目建设,有效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途径……
“肖书记来到我们村后,实心实意地为我们解决了数不清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他一心扑在咱们村的发展上,村里的发展变化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不管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打心眼里感谢这位从北京来的第一书记。”茅坪村党总支书记龙泉梅满含深情地说道,眼神里满是期待,希望肖晨能在村里待久一点,让乡村振兴的画卷越绘越精彩。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定点帮扶下,锦屏县茅坪镇正沿着黄峭山古驿道,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竹林、每一位村民,都在这场发展的浪潮中,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编 辑:黄五柳
一 审:杨新凤
二 审:阮文静
三 审:王瑞燕
总 编:吴育基
杉乡锦屏
关注锦屏民生、经济、旅游文化、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