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乡夜读】锦屏县启蒙镇腊洞村

民生   2024-11-16 22:00   贵州  









腊洞村位于锦屏县西南部启蒙镇,距锦屏县城38公里,由丁达、玉泉、三合3个行政村27个村民小组、23个自然寨组成,人口700余户2900余人。

腊洞,古侗语称为“圣腊”,与婆洞都是古老侗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明洪武年间,中林验洞长官司迁到钟灵,腊洞各寨即归该土司管辖。明永乐十一年(即1413年)至明宣德九年(即1434年),归隶新化府,新化府裁撤后改属黎平府。民国3年(即1914年),归属锦屏县。民国十九年(即1930年)设腊洞乡。1953年3月,设和平乡,驻地腊洞。1958年10月三合由玉泉村析出。2008年1月,丁达村与玉泉村合并为腊洞村。2013年,撤销三合村,并入腊洞村。2018年,腊洞村再次撤销,丁达、玉泉、三合恢复原来行政村。

腊洞居民主要为侗族,间有少量苗族。传说欧姓最早入住,现有龙、吴、黄、欧、刘、姜、闵、杨、叶、林、罗、石12个姓氏,龙姓人口较多。

此前,学界以清水江为界将中国侗族划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区。腊洞地处南部侗族方言区和北部侗族方言区的分水岭和接合部上,其生活习俗、民风民情以及民间文化既有别于南部侗族方言区,也不同于北部侗族方言区,在整个侗族比具有较典型的包容性和独特性。

腊洞的丁达、玉泉两寨坐落在群山环抱的田坝周围,腊洞溪从中蜿蜒穿过。村寨依山傍田,房前屋后树木掩映。民居大多为杉木质结构,造型讲究,结构严谨,朴素别致。青石板街道在房舍间逶迤延伸,古朴整洁。三合寨则星罗棋布地散布在十多条冲岭之间。各居落点前后大多蓄有枫、樟等古风景林木,寨前的寨门,寨间吊脚楼、休闲亭廊、鼓楼、戏台、古井、水渠、粮仓、防火塘布置有致,组成村寨的基本要素。

腊洞的传统特色饮食,有糊米油茶、腌鱼、腌肉、酸菜、韭菜、年粑、棕粑、乌米饭、甜酒糟、庖汤、竹筒饭等。由于食材及制作工艺与其他村寨不同,每种饮食都冠名“腊洞”,如腊洞油茶、腊洞庖汤等,其中腊洞酸菜、腊洞庖汤、腊洞韭菜已载入《黔东南州特产志》等图书中。

腊洞人喜爱唱歌,歌随心发,有什么心境就有什么调,遇什么事物就唱什么歌。腊洞歌唱腔多样,内容丰富。种类主要有古歌、山歌、茶歌、酒歌、情歌、陪嫁歌、龙灯歌等。不同的歌种有不同的曲调和唱腔,最有特色的是茶歌、高腔山歌和龙灯歌。腊洞歌腔调既不同于南部侗族大歌和北部侗族高腔风格,也有别于苗族的河边腔,自成体系。

腊洞古碑刻较多,总数有120多块。碑的内容上多为保护森林、指路、记述功德、记述史事等。最为特殊的是清道光三十年(即1850年)立的《德著千秋》碑,该碑记录有曾贤娥等59名妇女集资45.9两白银修筑村内青石板道路的史事。

腊洞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1934年12月,红军一支部队从腊洞经过,并在村内玉泉、丁达等寨住宿。2018年,腊洞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END


来源:锦屏文化丛书之《锦屏概览》

统筹:吴育基

监制:龙柳仙 王瑞燕

主播:王秋平

编辑:黄五柳 阮文静

封面设计:舒宝

投稿邮箱:jpxwzx@163.com【《杉乡夜读》栏目 收】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这里!


锦屏县融媒体中心 主办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编   辑:黄五柳
一   审:杨新凤
二   审:阮文静
三   审:王瑞燕
总   编:吴育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杉乡锦屏
关注锦屏民生、经济、旅游文化、社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