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内蒙古“三农三牧”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内蒙古2025年将继续从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着手,紧扣“粮肉奶草、地水种技、链服融改”重点“关键词”精准发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农牧业。
粮
肉
奶
草
粮
实施吨粮县示范创建和粮油等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力争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单产提升示范区达到600万亩以上,“吨粮田”面积达到900万亩左右。新建设施种植业面积25万亩、改造提升老旧棚室5.6万亩,分别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面积580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肉
推动建立解决草原过牧问题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广解决草原过牧问题10种模式。在5个旗县开展畜牧业转型试点。实施畜牧业“单产提升”工程,推广肉牛良种冻精800万剂、优质种公羊10万只。大力发展舍饲圈养,提升改造适度规模肉牛肉羊养殖场(户)200家。全年肉类产量突破305万吨。
奶
抓好“奶33条”政策落实,推进8个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试点,新建、改造提升奶羊、骆驼、马等特色奶畜养殖场60个左右。加快调整乳制品结构,推动5个手工坊改造升级为SC企业、10个地方特色乳制品企业(手工坊)向园区集中,提升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能力。力争奶业全产业链产值稳定在2500亿元以上。
草
落实好“粮改饲”和饲草种植补贴政策,种植青贮玉米、饲用燕麦、苜蓿、羊草等人工饲草面积2000万亩以上,建设一批高标准草产业园区。大力推广全混日粮饲料、“中央厨房”配送模式,确保全年天然可食牧草、人工饲草、秸秆草等各类饲草供给能力可保持在7500万吨以上。
地
水
种
技
地
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800万亩以上,力争全年建成高标田800万亩。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面积900万亩,完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2500万亩。新增改造提升盐碱耕地50万亩。
水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0万亩,推广抗旱品种93万亩,调整种植结构37万亩,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270万亩,争取创建旱作保水增墒示范县20个、建设节水增粮推进县20个,累计示范200万亩以上。力争新增节水能力2.7亿立方米。
实施育种联合攻关项目,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工作,争取1—2个品种进入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名录。新创建2—3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全区良繁基地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以上。提升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管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全区科研育种需求。
力争2项技术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名录。制定政策清单26条支持农高区发展。推广应用北斗导航辅助播种面积3600万亩,全区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90.5%以上。全面推行“蒙农创”科技110服务模式,实现“96326”服务热线全区全覆盖。
链
融
服
改
争取创建1个国家产业集群、2个产业园和8个左右产业强镇项目。推动出台《培育壮大农副食品加工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建强30个精品区域公用品牌和150个企业产品品牌,培育认定100个名特优新农产品。办好第三届“官方+”农推官大赛,持续增加优质农畜产品曝光量。在全国重点城市新布局一批优质农畜产品营销中心和前置仓。大力推进优质农畜产品走出去,持续扩大我区农畜产品销售规模。
加大“金融副村长”服务模式推广力度,力争全区所有旗县选聘全覆盖。利用土地流转平台,创新开发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为主要担保方式的农户准入评价及信贷模式。推进产粮大县和非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开展种植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保险实施范围,实现种植区域全覆盖。争取新增加地方优势特色保险1—2个品种。
在全区2000个以上嘎查村推广“三变”改革9种典型模式,在230个嘎查村推行“统种(养)共富”模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突破3800万亩。在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乌海市4个盟市全域和47个牛羊养殖大县,推广兽医社会化服务4种模式。
建立健全300个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点),规范土地流转。着力做好闲置宅基地和“空心村”土地经营文章。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推进二轮土地延包试点。指导盟市制定本地区农垦改革实施方案和年度改革任务清单,全面启动农垦改革。
来源 │草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