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西省在春节前发布了2024年经济数据,至此,全国31个省份2024年经济数据均已发布,广东、江苏和山东仍然稳居GDP总量前三位,而西藏、新疆,江苏、湖北、安徽、内蒙古和甘肃位居增速榜前三位。
梳理各地的数据,大多数省份去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增速(5%),低于全国增速的省份只有9个。西藏和新疆分别增长6.3%和6.1%,位居全国增速榜前两位,江苏、湖北、安徽、内蒙古和甘肃增长5.8%,同居第三位。31个省份中,经济总量排名靠前的经济大省整体表现稳中有进,挑起了全国经济的大梁。这些省份不仅经济总量大,而且在基数大的情况下,GDP增速排名大多也靠前,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从增速榜来看,经济总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有8个超过或持平全国增速,其中6个省份增速在5.5%及以上,江苏和湖北增长5.8%,山东和四川增长5.7%,浙江和福建增长5.5%。另外,排名第十一位的安徽,去年GDP突破5万亿,增长5.8%。经济大省工业比较强、服务业也很发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普遍高于全国,这是领跑全国的直接原因。从第二产业增加值来看,全国增速为5.3%,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和湖南等十强省份分别增长4.4%、5.5%、6.6%、6.1%、5.6%、6.8%、6.4%、5.8%、2.4%和5.7%,工业强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从第三产业增加值来看,第三产业占各省GDP比重均超过50%,三次产业中对GDP贡献最大。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和湖南等十强省份分别增长2.8%、6.2%、5.4%、5.1%、6.3%、4.1%、5.9%、5.5%、5.7%和4.5%,全国增速为5%。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这些经济大省的二产和三产为何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更快的增长?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新产业加快培育发展释放出新动能,起到了引领作用。以江苏为例,其先进制造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重达到50.7%,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规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61.2%、27.8%;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3个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合力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5.4个百分点。江苏省统计局局长王显东表示,从产业结构来看,江苏全年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36%,制造大省、制造强省基础不断巩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53%,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取得积极进展。除了经济大省,一些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省份也扮演着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的作用。其中,来自西北的三个省份,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表现亮眼,去年分别增长6.1%、5.8%和5.8%,位居全国增速榜第二、三位。西北地区地处著名的“胡焕庸线”以西,兼具北方和西部的特点,是中国经济东西部、南北方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集中反映,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在全国各经济板块中经济体量相对较小。但是,西北地区经济周期性变化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西北地区能源和资源富集,产业结构特色也因此十分鲜明。比如,以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为核心的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区,是全国罕见的能源富集区,化石能源储量达到20102亿吨标准煤,占全国的47.2%。
实际上,2024年,除了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增速位居前列之外,宁夏和陕西也增长了5.4%和5.3%,高于全国,只有青海GDP增长2.7%。相对于其他省份,西北省份整体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来自能源产业和资源产业的优势。以新疆为例,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达到20534.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1.98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8135.87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9826.23亿元,同比增长4.1%。从行业大类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相比新疆,内蒙古煤炭产量更高,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2.97亿吨,较上年增长5.4%,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7.3%。但是,内蒙古的增长动力又不止于此。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太阳能、风能等发电量大幅增长,并带动相关制造业增长。2024年,内蒙古发电量8179.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1%,也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新能源发电量1969.0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27.9%,高于全部发电量增速18.8个百分点。具体看,风力发电量1643.0亿千瓦时,增长26.0%;太阳能发电量310.4亿千瓦时,增长43.2%。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制造业高速增长。2024年1-11月,内蒙古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8%,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达14.4%,贡献较去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一直保持10%以上,成为带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稳定增长的新动能。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5%。与新疆和内蒙古相比,甘肃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则体现其在资源产业上的优势,比如,被称为“镍都”的甘肃省金昌市2024年GDP同比增长13.6%,位居全国城市增速榜前列,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18.25亿元增长18.7%。甘肃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6%、16.9%、13.0%、12.4%、10.9%、7.8%和6.5%。分产品看,黄金、白银、铁合金、镍、原煤、原油产量分别增长134.5%、56.2%、21.6%、14.1%、9.3%和7.3%。来源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