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头琴的日益普及,在全国各地有在地的马头琴老师的城市之中,已经开始有不少孩子在学习马头琴了。
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广州马头琴部落」所链接、互相推荐的各地马头琴师生也变多了。我们也拥有了很多与马头琴学生的家长交流的机会。
图|马头琴(网络)
众所周知,“研究马头琴学习心理”是「广州马头琴部落」团队非常核心的工作内容。过往,我们也给大家输出过很多相关主题的文章。
其中,有不少家长跟我们反馈,自己的孩子在学习马头琴,但是会遇到坚持不下去、不认真、没动力的情况。
图|马头琴(网络)
这个时候,我们会提出一个问题:在孩子学习马头琴的期间,您自己会去了解马头琴吗?
不少家长表示,自己很忙,基本都是把孩子送过去上课,自己就先去忙别的了,然后再回来接走,几乎就没有接触过马头琴。
还有些家长很坦诚,他们觉得自己虽然不忙,但对马头琴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加之自己不是音乐专业,就算陪着孩子在那里上课,也是玩玩手机,对马头琴也不了解。
家长的态度,虽然不是一个非常直接影响核心的问题,但往往在给孩子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上,起到关键作用。
图|马头琴(网络)
家长朋友们,无论您拉不拉马头琴,但是得“懂”。
我说的“懂”,不是家长非得去学习马头琴如何演奏,或者去写一篇很学术的论文,而是,家长对于马头琴的认知,要逐渐跟得上孩子,甚至通过成人的学习知识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甚至阶段性超越孩子。既然都送孩子去学习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自己也需要主动去关注相关的事情。
图|马头琴(网络)
家长认为自己“不需要懂”,是一种错误的、陈旧的观念。
因为,对马头琴有认知的家长,会给孩子有这样一些帮助:
01. 跟孩子形成一些交流,对孩子的马头琴技术的掌握进度有所了解;否则,如果一点认知都没有,你都无法判断自己孩子的学习效果。
02. 当家长了解马头琴的时候,比如,聊起马头琴的历史,聊起马头琴的文化等外延的知识,能给孩子补充,进行另外一个维度的指导——帮孩子“翻译”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
03. 亲子互动的重要性。在对同一个事物——马头琴的认知过程中,亲子陪伴会体现得十分淋漓尽致,因为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你们在共同成长。
04. 懂马头琴的家长,会成为孩子优秀的听众。当孩子觉得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演奏有所反馈时,甚至家长能提出颗粒度更细腻的想法,而不仅仅只是很敷衍的鼓励或鞭策,他会有动力进行学习,因为,孩子会觉得自己拉琴不是“对牛弹琴”。
那么:不拉马头琴的家长,可以怎么提高自己的认知?
如果有“亲子共学马头琴”的可能性,的确是很不一样的陪伴效果。在我们观察的一些案例中,爸爸或妈妈和孩子同时学习马头琴有少数群体,能做到共同前进。毕竟,家长身处在“实际操作马头琴”中,自然能和孩子们更有共鸣,也知道他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图|马头琴(网络)
当然,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些建议,是针对一些“没有拉马头琴”的家长朋友们,去提升自己的马头琴认知的方式——除了老师和学生的努力之外,在“家长的角度”如何做出努力?目的就是:家长能和孩子同频。
建议1:多听马头琴的音乐。聆听音乐应该是最直接的提高对马头琴认知的方式,也是最原始的认知方式。既能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也能分享一些音乐给自己正在学习马头琴的孩子。
建议2:突破专业的壁垒,多读跟马头琴有关的书。这些书籍,可能和马头琴的历史、文化,或者一些音乐的背景有关。这么做的原因,是家长可以在孩子无法理解这些知识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和补充。比如,有些书可能相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家长可以自己阅读并理解后,分享给孩子听,并培养孩子自己主动阅读。
建议3:关注所在城市相关的马头琴资讯。有机会就带孩子去现场共同观看。比如,如果你是一个广州的家长,你的孩子在学习马头琴,那么将会在「广州马头琴部落」看到近期的一些相关的演出资讯。
家长不懒,在孩子努力之外的另外一个维度做出努力,这不就是“教育”的意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