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AYA乐团2024年巡演《迁徙》的现场,我惊喜的发现,一首许久没有在舞台上演出的马头琴二重奏,重现了。
这首音乐,就是全胜老师马头琴作品《雪山》,现场由全胜老师和希博完成马头琴合奏。
图|2024年HAYA乐团巡演中的全胜与希博
在不同的城市中,我多次看过HAYA乐团的现场。
每次专场全胜老师几乎都会设计一个马头琴独奏的环节,这个环节多为经典蒙古长调《朱色列》。尽管全胜老师关注世界不同族群的音乐,但我深知全胜老师对马头琴的“偏爱”。这种“偏爱”与内心的初衷有关。每每在现场和节目中,这首《朱色列》在全胜老师的演绎下,总是能通过各种丰富的音色展现出马头琴的多层次表达。
但这次全国livehouse的巡演中,《雪山》出现了。
“我觉得,《雪山》的表达更有乐队化的感觉。”全胜老师跟我说,今年HAYA乐团的巡演选择在livehouse 这样的场景中,与大家更亲近,有了更多的互动感。在展现马头琴的环节中,他选择演奏《雪山》的原因,是觉得《雪山》比起原来在音乐厅专场中演奏5-6分钟的长调《朱色列》,也许更加合适livehouse的环境。
图|2024年HAYA乐团巡演中的全胜
聊起《雪山》,我个人有深刻的情感。在我十几年前学习马头琴的时候,就曾和琴友一起合作过《雪山》。最有缘分的是,我个人的舞台首演,也是《雪山》。可以说,我也在马头琴身上,去“亲历”过《雪山》。
对于《雪山》的记忆,我停留在早年那个有点模糊的现场MV,以及HAYA乐团专辑中的录音。时隔多年,《雪山》再次在舞台上演出,却也是我第一次聆听原创者去演奏《雪山》,它又一次唤起往日的感动。
图|2024年HAYA乐团巡演中的全胜
温暖中带点该有的冷酷,崇敬中带着对自由的向往。这是《雪山》给我的能量。
如今,《雪山》成为了经典,但全胜老师几乎未在演出现场讲述过它。1996年到现在,整整过去28年,这首马头琴二重奏一直保持着神秘感。于是,我想为《雪山》写一篇文章,希望通过对HAYA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老师的采访,与大家分享《雪山》背后的故事,也带领大家重新聆听《雪山》。
马头琴二重奏《雪山》的故事
受访嘉宾:全胜
采访人:阿桐宝力代
全胜老师虽是马头琴专业出身,但更多时候他关注音乐的综合创作(如歌曲创作、音乐制作、编曲、录音等)、乐队的演出和发展。过去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写过太多马头琴专属的独奏曲目。在他为数不多的马头琴原创曲目中,《雪山》被很多马头琴演奏者所喜爱。在我看来,它已经超过了当代创作曲目的范畴,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雪山》这个曲子是全胜老师在1996年创作的,并在当时的北京录音棚里完成录制。时长6分多钟的马头琴纯音乐版《雪山》收录在HAYA乐团的专辑《狼图腾》之中。
多年来,全胜老师前前后后自己装修过十几个录音棚。他喜欢一个人在棚里静静地听音乐,有时候也会观看纪录片。那段时间,他一直在看《天地玄黄》(Baraka)、《喜马拉雅》以及其他跟自然环境有关的纪录片。在这些纪录片中,他看到了海洋、雪山、南北极、无人的戈壁滩、荒凉的沙漠、一望无际的草原……
“它们都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我总是想尝试着用我自己的方式——马头琴去表达这种对自然的崇敬。”全胜老师跟我说,看完纪录片,自己感慨万千,便特别想用马头琴去呼应内心各种各样汹涌澎湃的创作灵感。
因纪录片所给予的启发与灵感,《雪山》的旋律便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产生的。
一开始创作曲子时,全胜老师并没有确定就是要写“雪山”这个主题,他只是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对于自然的情感。在 A段写出来以后,他感觉特别像有一个人在讲述一个关于雪山的故事。这个时候,关于“雪山”的一些创作思路,才慢慢滋生。
图|全胜
A段就像是民歌一样简单又优美的旋律,有了这样的一个基调后,全胜老师的创作并没有立就结束。
“我觉得还要再发展,所以又写了B 段,这一部分是带和声的。”全胜老师说,“后来,我还是觉得不够,应该有一种对话。”
就这样,《雪山》的C段——那段很美妙的双马头琴交流,也产生了。
“这首曲子从开始的创作到后面的正式演出,一直是我跟希博去演奏这段 C段的对话。我是希博的老师,年龄跟他的父亲相仿,他就像我的孩子。”全胜老师说。
图|2024年HAYA乐团巡演中的全胜与希博
在全胜老师与希博演奏马头琴的时候,他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这样的画面:雪山下,一个藏族的老人跟他的孩子在对话:
老人:你看,孩子,那就是我们曾经去攀登过的雪山,它非常神圣。
孩子:哦,是这样吗?就是远处的那座山吧?
老人:是的,那个就叫喜马拉雅山。
孩子:爷爷,那您登过那座雪山吗?
老人:年轻的时候,我曾经攀登过那个雪山,那里非常庄严,攀登起来很艰辛,但是我们还是爬到山顶。
孩子:爷爷,您看到了什么?
老人:我看到了日出,我看到了自由,我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神圣。
孩子:那你为什么要去爬它呢?
老人:因为山就在那里。
这部分的马头琴二重奏的和声和互动非常惊艳,通过两把马头琴的音色彰显“对话感”。无论是B段的重奏还是C段的散板,更加强烈的情绪,既与A段才形成对比,也让整首曲目得到了升华。
至此,《雪山》马头琴演奏版,才完成它的呈现。全胜老师的创作出发点,不是一座具象的雪山,而是内心中对自然的一种崇敬。这种崇敬来自于很多不同的场景,并慢慢累积,因此这简约的旋律线中自由且细腻,又充满厚重感。
细心的听者会发现,在演奏版之外,《雪山》还有一个演唱版。
起源是有一年HAYA乐团受邀参加文化部春晚,曲目正是《雪山》,但是主办方希望主唱黛青塔娜也能演唱。于是,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全胜老师把它改编成带有歌词的演唱。一开始用马头琴演奏时是降B调,在演唱版中为了配合黛青塔娜的声线,全胜老师又改成了降E调。
这首衍生出来的演唱版《雪山》,收录在HAYA乐团的专辑《寂静的天空》以及《Light》中。
图|2024年HAYA乐团巡演中的全胜
“如果有一天《雪山》还有另外一种版本,我希望用我的马头琴跟马友友的大提琴进行一次二重奏的对话。我觉得,现在的东方和西方之间需要对话,传统和现代需要对话,不同的文化和国度之间需要对话,我们需要理解,需要和平,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本次采访的末期,全胜老师跟我说。
28年后,这首《雪山》再现舞台。我们发现,那旋律依旧感人至深,且依旧符合当下的听觉审美。人类心中对于自然的崇敬,一直都未曾忘却。哪怕是在城市中最喧闹的空间,全胜老师和希博合奏的《雪山》,总是能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宁静。
有态度、有观点的马头琴内容自媒体
我们尝试着吸引独立思考的马头琴人
点击上方可关注「广州马头琴部落」
「广州马头琴部落」
商务合作添加微信:GZmtq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