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源,同心同行!融合发展看厦门→

时事   2024-10-08 21:33   福建  

去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一年来,厦门市深入贯彻《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对台特色和优势,积极主动作为,形成了一批先行先试经验,取得了一批首创改革成果,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厦门卫视《两岸新新闻》栏目

近日推出系列报道


融合发展看厦门》

通过台胞们的讲述

带您感受探索海峡两岸

融合发展新路上的

厦门速度  厦门温度





标准通  共发展



两岸融合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

 标准共通 

成为融合大潮中的一道桥梁、一条新路


厦门率先设立的大陆首个涉台标准化平台“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成立一年多来,已收录两岸共通标准236项,帮助更多台湾同胞跨越海峡而来,共享发展新机遇。



张裕源是台湾南投鹿谷观光农园第四代传人,早在2006年,他就通过“小三通”厦金航线将茶运到大陆销售,厦门茶博会等茶界盛会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随着订单量不断上升,去年3月,张裕源萌生到厦门开设分公司的想法。然而,两岸的茶叶采制、农残限量等标准不尽相同,市场监管模式也存在差异,如何能在大陆销售符合相关产业标准的产品,让张裕源犯了愁。


张裕源

在厦台胞



当初我们很迷茫的时候,刚好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来走访,让台湾人了解有两岸平台制定标准。经过他们的辅导建议,让我的茶叶在市场方面,能够通行无阻。


迷惘之时,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帮上了忙。接到张裕源的申请,平台迅速组织专家,帮忙比对两岸标准间的差异,辅导他为旗下乌龙茶产品编写企业标准。去年9月,鹿谷观光农园在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公开了《乌龙茶》企业标准,这也是全国首份台湾地区企业在大陆声明公开的企业标准。



金门皇家酒厂是一家酿制和销售高粱酒的企业,如何拓展大陆市场,让“两岸共饮一壶酒”,他们在行业技术标准上也遇到了瓶颈。


杨应雄

金门皇家酒厂大陆子公司厦门元露酒业董事长



因为两岸的生产在标准数据上,在以前没有做对比的时候,当然都会有各自的数据差异。标准共通平台设立以后,先经过这个程序比对,我可以避开一些在市场销售标准上的潜在风险。



今年初,金门皇家酒厂在平台公开了《清香型白酒》企业标准,这是首家台湾地区白酒生产企业,在大陆声明公开的企业标准。目前,金门皇家酒厂已形成涵盖33种白酒产品的《清香型白酒》企业标准。杨应雄说,两岸标准通,这缕酒香才能绵延两岸。






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上线一年多来

已汇集两岸各类标准逾29万份


收录食品安全、建筑工程、冷链物流、电子信息等领域两岸行业间共研共享的标准236项,其中厦门为主推动形成的标准152项。



作为两岸标准的

“数据库”“活字典”

平台自上线以来

访问量已超23万人次





张明瑜是台湾林口长庚医院的一般儿科专科医师。每两个月,他都会从台湾来到厦门长庚医院工作几天。张明瑜说,此前两岸职业资格体系存在差异,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在大陆无法直接使用。得益于厦门创新出台的对台湾人才职业资格直接采认机制,他才能以主任医师的职称在厦门执业。目前,厦门长庚医院共有93位像张明瑜这样的台湾医生。



近年来,厦门市采取直接采认和发布采认清单的方式,开展对台职业资格采认工作,有效破解了两岸职业资格体系存在差异、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在大陆无法直接使用的难题。


张明瑜

厦门长庚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台湾医生



厦门市对专业人才提供一定的优惠,我最近特别有感的是对所得税有一定的补助。长庚医院在海沧区,海沧区也对高端人才提供很吸引人的方案,包括住宿、就业的补助,我们也把这边的好处带回台湾,跟台湾的人分享,对于两岸融合是一个很好的通道。



从企业标准相通,到行业标准共通,从基础设施联通,到名词术语互通,与台湾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厦门,先行研制推出一系列两岸共通标准。通过诸多首创举措,帮助台湾同胞跨越海峡而来,在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投资兴业、开拓市场、共享发展新机遇。同气连枝,应通尽通,这是大陆释放的善意,也是“两岸一家亲”的真情表达。





通道畅 近便利



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

通航便利,人员往来密切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台胞

选择在厦门创业、生活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这一年来,厦门市以机制创新为发力点,不断落实落细台胞同等待遇,全力打造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温馨家园。



国庆假期临近,厦金“小三通”航线格外忙碌,来来往往的旅客交织出两岸人员交往的欢快乐章。



厦金“小三通”航线复航一年多来,先后三次加密航班,目前每天20班。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底,厦金航线已累计保障旅客2128万人次,客流量占福建“小三通”总客流量的90%左右。



今年6月,厦门在五通客运码头新设金门乡亲服务站、在赴金旅游办证中心创新设立“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将涉及台胞办理面广、量大、高频的政务服务事项合理归集,方便台胞抵厦即办、一站集办。



而借由厦金“小三通”航线

许多台青也开启了

解锁登陆发展密码的“第一站”


90后台青罗世明是位“创二代”,他从小跟随父亲登陆求学,常常搭乘厦金“小三通”往返两岸。2023年,他选择在厦门海沧创业,从事深远海养殖。



今年6月,罗世明以《智慧渔业数字孪生》项目参与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台湾青年创业组一等奖。他说,除了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厦门市所提供的周到服务。



今年3月

厦门出台了大陆首部

助力台青就业创业的地方性法规

让台青们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罗世明

厦门净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厦台青



厦门提供了优质的环境以及相应配套的政策,是非常吸引人的,有利于我们接下来在大陆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台胞登“鹭”创业

他们对更优质司法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今年5月,厦门湖里成立涉台纠纷化解中心,邀请20多位台胞调解员参与化解涉台矛盾纠纷,毛维林就是其中之一。



择一城养老,毛维林给厦门生活点了个大大的赞。他说,衣食住行便利,保障也越来越完善。以就医为例,小到感冒开药,大到重病住院,厦门拥有9家医保台胞服务站,实现全市六区全覆盖,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台胞们的健保报销问题,让养老没有后顾之忧。



如今,像毛维林这样,从原本的暂居到决定留“厦”来的台胞越来越多了。许多人还当起了台胞河长、仲裁员、社区营造员等,成为了我们的“好厝边”、好伙伴,一同建设美丽家园。


毛维林

在厦台胞



很多居民看到我的时候,会把我当成自己人,我跟他们在一起非常有亲切感。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有无数的台胞有了这种感应,大家都是出自于一个自发的精神,变成一个邻里朋友的这种感情。






商贸旺 产业兴



厦门先行先试

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为两岸经贸融合再添新引擎

一年来

在厦台企增资扩产加速跑

涉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市场活力生机勃勃



工程师赖威羽来自台湾高雄,看好大陆在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前景。2019年,赖威羽在台湾读完大学后,来到厦门投身芯片领域。他所在的台企厦门星宸科技是一家AI芯片创新研发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随着厦台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今年3月,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发行上市。至此,在大陆上市的厦门台企增至8家,占大陆上市台企总数的12.5%。



事业上的稳步发展,让赖威羽感叹,来厦门是做对了选择,他在这里找到了爱人,组建了家庭,也让他可以更安心地留“厦”发展。


赖威羽

厦门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台青



我个人享受到了人才引进的政策,包含说租房的一些补助。厦门的气候和饮食跟台湾比较相近,容易适应。我现在把厦门当成是第二个家,自己在这边觉得挺幸福的,个人发展也相对稳定一些。



在台企建霖集团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台老式注塑机,它是建霖的第一台注塑机。从台湾到厦门,建霖用它创办了厦门第一家塑胶卫浴企业。



1989年,建霖集团来到厦门设厂,作为首批大陆台企,从代工加工企业转型为拥有2000多项专利的创新企业,并于2020年7月在大陆A股上市。现如今,建霖集团已经转型成为中国健康家居行业的“优等生”。


陈岱桦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大概在1995年的时候就买了集美这块土地,开始建厂房,然后一直到现在。回想这么多年来,我们公司人数,从几十个人到现在有六千人。



厦门建霖健康家居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4.42亿元,同比增加29.8%。目前,整个集团的营业额,台湾地区仅占3%,而厦门则达到75%。


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在厦台企增资扩产跑出加速度,在台湾地区百大企业中,已有29家来厦投资。当前厦门自贸片区已成立台商发展服务中心,一批台企产品被认定为“厦门老字号”,厦门为台企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展现了厦门的速度与温度。


陈岱桦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2020年到现在,在厦门包括数字化等等的工作,我们投资超过至少10个亿的资金,这都是在厦门看得到也摸得到的项目。为什么投资10个亿,其实更大的含义是,我们有信心能够继续发展。


韩萤焕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政府都非常努力在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引进新的产业,我也参观了很多的地方投资环境,而我们始终坚持投资在厦门,就是对厦门市政府,对这片土地的信任与支持。经过34年奋斗,我们现在的答案是,来厦门是正确的。






厦金融 亲上亲



支持厦门与金门加快融合发展

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厦门正全力打造

厦金“同城生活圈”

一幅基建联通、产业共兴、待遇共享的

同城生活蓝图正徐徐展开



来自金门的卢莉莉2018年来厦发展,多年来往返于厦金之间,是厦金“小三通”的常客。今年9月开始,厦金“小三通”由原来的每天16班次增加到每天20班次,卢莉莉说,出行更便利了。


卢莉莉

在厦金胞



早上8点的船过来,然后晚上5点多回去。家里有事情的时候,最后一班船回去其实是刚刚好,所以我是切实的受益者。



陈锦来

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副站长



去年厦金“小三通”航线复航以来,往来厦金的客运船班已超过8000艘次。出入境旅客接近150万人次,单日客流高峰已突破4600人次,其中有近20万人次的旅客经边检快捷通道实现“秒速”通关。



当前,厦门正推动落实金门同胞同等待遇,出台了《推进厦金两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实施方案》,将在厦生活的金门居民纳入厦门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这让卢莉莉感觉十分贴心,她说,是一家人才会考虑得这么周到。



卢莉莉

在厦金胞



厦门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经济实力等方方面面都是非常棒的。我觉得“厦金同城”,就是可以让我们金门更好。


为了将厦门的好告诉更多的人,现在,卢莉莉在工作之余,还自觉承担起了促进厦金交流的工作。作为金门县足球协会秘书长,今年暑假,她专门带着金门小球员来厦参加足球交流赛,希望让这样的交流成为常态。



卢莉莉

在厦金胞



多频次来这边比赛,小朋友会对大陆更了解。一开始很多小朋友他们没有来过,甚至很多家长其实都没有来过。像我们上一次带了四五十个人,包含家长一起来厦门。大家会感受到,什么叫做“一日生活圈”。



来厦门已经28年的熊麒是兴隆社区台胞主任助理。因为看好厦金融合发展的前景,2016年,熊麒专门将户口从台北迁到了金门,成为了金门同胞。他说,现在厦金两地的基建“硬联通”正在有序推进中,联通的红利估计很快就能够显现了。


熊麒

在厦金胞



厦金大桥盖好后,20分钟就过去了,已经有很多台胞说他就住在那边,开车来厦门上班,很多人都已经在打算做这样计划。所以希望这个桥赶快好,我每天看看它,每次经过那边去看进度多少。



9月22日,大陆居民赴金门旅游“首发团”从厦门出发经“小三通”抵达金门,受到金门县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两地民众相信,厦金旅游交流一定会更热络,为两岸交流合作再添新页。







交流热 心相通



融合发展,青年先行

青年是两岸命运共同体中

最具青春创造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


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厦门不断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鼓励青少年交流交往。从各种论坛到体育赛事,再到研学活动,厦门聚焦青年、青少年,在两岸交流中掀起青春风暴,让心更近,情更亲。



网球教练林威廷来自台湾高雄,拥有9年网球专业运动员生涯、18年网球工作经历,曾是著名网球运动员谢淑薇的金牌陪练。在202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双决赛中,中国大陆选手王欣瑜和中国台北选手谢淑薇组成的“海峡组合”荣获女双冠军。


林威廷

台湾网球教练



因为我们的人文都是符合的,能够顺畅沟通,她们这次拿冠军是非常有默契的。


借由体育认识对岸,融入大陆,林威廷就是最好的例子。2012年,他因为参加第七届海峡杯两岸网球邀请赛,首次来到厦门。厦门刚刚起步的网球培训市场吸引着他,一年后,他决定来厦从事网球教学事业,并引入台湾网球训练经验。近年来,他培养出不少好苗子,其中有两名学员入选国家青少年网球队。



体育是交流的桥梁

更是友谊的纽带

‍这些年

两岸体育交流赛事越来越多样

‍也越来越专业‍


在今年举办的2024海峡两岸(翔安)青少年网球交流赛中,林威廷担任赛事教练。和过往的分组赛不同,这次的交流赛由台湾和大陆的选手混合组队、同组竞赛,两岸选手携手拼搏、深度融合。



除了网球,篮球、排球、足球等其他体育项目和赛事在厦门各区落地开花,“体育+”助力融通两岸态势更趋明显。其中,翔安区成功打造两岸“棒垒球”校际交流项目,集美区持续举办“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还有新兴的2024首届海峡两岸(厦门)青少年轮滑冰球邀请赛等等,用体育架起厦台交流交往的连心桥。



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厦门发展

闽台青年的交流活动在不同领域蓬勃开展

搭建起一座又一座“连心桥”


2024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中,两岸选手们纷纷登台,讲述姓氏的故事。一场交流赛,更坚定了台湾选手李珈桦寻根的念头。



李珈桦

厦门市集美台湾青创队选手



我生在台湾,我就一直很想找爷爷奶奶的老家在哪里,因为我觉得,很想要找到自己的根,在这个舞台上很多的参赛者都有类似的故事,有看到欢喜的,也有看到悲伤的,但是你就会觉得说大家都是同样的根源,其实就是非常感动。


同根同源,同心同行

 


这一年多来,厦门的两岸研学活动持续上新,海峡两岸中学生闽南文化夏令营、海峡两岸青少年海洋科技文化研习营、海峡两岸中医药文化研习营等,让两岸青少年在交流中走近走亲,共同成长。



青春携手,共创未来


海峡青年论坛在厦门举办二十余载,共赴论坛之约的台湾青年中,既有社区营造师,也有法律、金融人才;既有农业专家,也有在校大学生……虽然来自不同领域,但他们都希望来到这里与大陆青年共话两岸融合发展的未来。


李亮颐

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学生 “大九学堂”学员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要走出台湾,来这里看看,我们要看到一些事实,然后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搭平台、办赛事、做研学,厦门持续为两岸青年交流铺路,让跨越海峡的“双向奔赴”开出友谊的花。


学新知、耕事业、勇创业,台湾青年融入这片热土,共寻文化之根。


他们以青春为笔,书写梦想篇章,他们的故事,如歌激昂,奏响两岸融合的青春华章。



来源/两岸新新闻

记者/黄鹤  王旭  赖欣煜  黄滨  黄祺涵  倪天韵

编辑/倩玮  视频编辑/烨鑫  立腾  士清  田阳

责编/从冰  编审/梁杰

(厦门广电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个

厦门广电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单位,于2004年6月28日挂牌成立,已构建起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电视等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