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周年,也是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成立、致力于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六周年。回首望,三地在产业、科创、民生等各领域深入推进核心圈建设,携手创造了一个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样本。
协作之深,看规模。“中国汽车城”嘉定拥有上汽大众等汽车产业链企业4300多家;昆山、太仓共有17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与嘉定汽车产业存在上下游关系。三地联合成立了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嘉昆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联手上汽集团等发起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协作之密,看比例。在太仓,60%的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上汽大众、上汽集团的供应商,德资企业龙头舍弗勒是嘉定汽车产业最主要的轴承配套企业。另有统计显示,太仓7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昆山的企业有业务往来,沪太日通勤人数超5万。
协作之广,看项目。随着太仓加快打造融入上海桥头堡,越来越多的嘉定企业、个人来太投资兴业。仅2023年,太仓就引进沪上项目138个,总投资83.16亿元,其中许多项目的投资者来自嘉定。如省重大项目高博现代化商用大飞机客舱及信息系统高新产业基地项目,投资方中的上海高博航空制造有限公司、高博航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即是嘉定企业。
一家院所就是一个引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太仓园区启用9年来,孵化科技创新企业20家,企业累计估值超60亿元,有力助推了太仓科创事业发展。
一座园区就是一面镜子。今年落户太仓市科技产业园的科技人才项目中,来自嘉定、昆山的项目占比约30%,与嘉定、昆山有业务合作的项目更是占比近85%。现在,每天有超过1000人生活在嘉定或昆山,工作在该园区。
一场活动就是一次赋能。嘉昆太已连续举办六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吸引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参展千余家次,发布长三角各地企业技术需求近千项,实现技术交易成交金额约12亿元,为三地协同创新注入源源动力。
“硬”在断头路被打通。列入长三角一体化首批省际断头路贯通计划的嘉定城北路—太仓岳鹿公路有效贯通;太仓良辅路—昆山东光路、太仓广州路—昆山迎宾路等断头路项目加快推进。
“硬”在轨道交通便捷。沪苏通一期、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沪苏通二期、北沿江高铁加快建设,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项目迎来关键性进展。
“软”在公共服务更优。跨省就医在嘉昆太成为常规选项;三地医保定点零售药房实现跨省异地购药直接结算,打通互助帮困医保;共建嘉昆太职业教育联盟、嘉昆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联盟;突破行政区域局限,实施生态环境联保共治。
“软”在社会治理同频。依托共塑“信用嘉昆太”品牌,推行“一地失信,多地受限”;共同建立了重点商标保护名录长效动态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治安卡口共建、交界区域巡防联控等工作。
主动,是“故事”的开端。在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启动之前的漫长时期内,三地的合作并不像如今这般频繁,彼此之间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直到2018年5月,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嘉定与苏州签订《共同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嘉昆太的关系才从“近邻”变成“队友”。
接续,高起点上再起跳。在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被纳入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后,2021年9月,嘉定再次与苏州就核心圈建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昆山、太仓完成合作项目备忘签约,三地协作的事项更多、领域更广。
务实,让合作渐入佳境。2022年8月,三地实施新的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形成轮值会议制度,并共同发布“五大共识”。2023年11月,三地共同发布“五大行动”和百项重点合作事项清单,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合作事项落地。
来源:太仓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