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速递 | 来自吉林大学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最新科技成果

政务   2024-11-08 19:10   江苏  


本期为您甄选来自吉林大学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最新科技成果。


上下滑动查看(12项)↓



01
新型具有透明-黑色·镜面模式的智能玻璃

项目简介

由传统玻璃和照明方式导致的建筑耗能激增问题日显突出,需待开发具有节能、环保、实用特性的新技术。吉林大学研究团队针对这一迫切需求,聚焦具有“透光-阻光-反光”三种工作模式的新 型光电子器件使其成为集自然光透过、保温隔热于一身的“智能”玻璃。

技术先进性:

本项目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结合薄膜光电薄膜的微纳米加工工艺实现上述功能。在实验环节打通基于多模式智能窗功能集成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实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玻璃技术奠定基础,同时为玻璃产业升级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应用领域:

玻璃应用中汽车玻璃占19%,2025年全球汽玻市场有望达到 1129亿元,但普通车窗玻璃利润空间有限每车的面积仅3m左右(160元/m%开发可变色玻璃具有实用性。传统电变车窗模式单一(透明变黑),且造价高昂,例如:目前只在飞机上有使用。该产品生产工艺简单,价格更具有竞争性,可以作为车载玻璃推广。


02
智能汽车个性化人机协同共驾技术

项目简介

现有的均一化智能驾驶系统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将显著影响驾乘人员的适应度、信任度和接受度,甚至对驾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技术先进性:

针对此难题,项目团队提出了以驾驶状态、习性、技能三个维度对驾驶人个性化驾驶行为进行表征与辨识,引入不同驾驶行为数据分布之间的相对熵作为驾驶人差异性的衡量标准,实现了个性化驾驶行为的准确辨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个性化驾驶行为的人机协同共驾设计方法,建立了纵向个性化巡航控制和侧向个性化换道辅助系统,解决了驾乘人员体验感差与交通环境适应性弱的难题。

应用领域: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03
行星式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

项目简介

本成果为行星式混合动力系统多因素集成设计方法和控制技术。动力系统集成设计方法综合考虑了动力性、经济性及成本等因素,实现了动力总成参数的优化设计。控制技术包括通用化、模块化、实用化控制策略开发,节能优化与动态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充分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系统冲击。

技术先进性:

上述成果已成功在宇通客车和一汽解放批量产业化,累计销量达13524辆,产值425亿元,并实现批量海外出口。针对已开发的行星式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燃油经济性达到12.8L/100km,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

应用领域:

新能源汽车仿真与控制


04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动态协调控制

项目简介

建立了复杂行驶工况下高精度可预测轮胎多维耦合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轮胎侧偏角的汽车稳定裕度评价指标,解决了车辆失稳评价和预判难题。

技术先进性:

实现了电动汽车驱动功率和非驱动功率进行功率和能量的优化分配与管理,有效降低汽车能耗,在市区和市郊综合道路工况下可节能7%-10%。

设计一体化底盘集成控制策略,协调各执行器的控制自由度,提出了基于车辆稳定性指标和轮胎滑移指标的自适应权重调节方案,车辆操纵性能通频带宽提高了一倍,稳定裕度提升10%-30%,轮胎滑移能耗可减少15%-20%,实现车辆底盘性能的多目标协调控制。

应用领域:

电动汽车底盘动力学控制、智能底盘运动控制。


05
汽车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理论

项目简介

主要研究先进车辆动力学稳定性理论及控制技术、提出了基于特征车速带宽的车辆稳定性线性理论模型,并结合路面、离心力及车速参数修正方法,使该模型可适应车辆各种驾驶工况与路面条件调整模型稳定性特性。

关键技术:

提出了利用模糊逻辑识别车轮稳定性特征的方法,使车辆的车速计算更准确稳定,从而实现了车轮滑移率的精准计算。基于此建立了车轮滑移率直接控制的车辆动力学稳定控制方法。所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实现国产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产业化、车辆四轮驱动控制系统产业化等。

应用市场:

目前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系统已成为欧美市场的标准配置(法规要求),我国装车率还很低,国内产口尚属空白,法规上实现了推荐标准立法,未来强制标配是趋势。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发展,动力学稳定性控制成为智能汽车的基础配置,也是国内智能化技术的短板,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06
市政电动环卫车辆低成本可量产无人驾驶系统云端管控平台

项目简介

基于电动清扫车平台,提供具备量产前景、高性价比的智能网联驾驶组件及平台设计方案,从而将现有的机械化清扫升级换代为无人驾驶的自动作业机械化清扫。基于现有在售车型,提供自动驾驶套件的前装设计方案。

关键技术:

针对新一代无人驾驶清扫车,开发全新的低速无人驾驶底盘运动平台。从机电液控制角度,协助清扫车企业升级产品研发能力,优化清扫作业机构。

市场前景及应用: 

智能驾驶有望在市政环卫清扫等若干领域快速落地与首次商业化。瞄准清扫车厂家的技术升级需求,发挥车辆底盘设计优势,为环卫集团与清扫车企业开发电动清扫专业专用的低成本智能驾驶运动平台、无人驾驶、云端监控、无线充电等智能清扫作业解决方案。


07
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开发及其认知-决策-运控-线控定制化赋能

项目简介

瞄准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的行业重大技术需求,依托吉大汽车“人-车路闭环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智能控制”优势,开展智能汽车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可行驶区域认知-预期轨迹决策-运动学与动力学控制-2纵1横1垂线控技术研发。

技术特点:

不同级别智能驾驶的“算法-软件-硬件-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车辆动力学+运动学+线控执行+驾驶行为+驾驶员生理体验”的五位一体行驶品质优化。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监控调度平台与OTA升级服务。

市场前景及应用:

本研究成果将面向整车企业与科技公司,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的高宜人性高行驶品质控制,支撑车企自主开发燃油车、电动车/乘用车、商用车/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智能驾驶系统。


08
自动驾驶车辆的全天候全时段室外目标跟踪行驶控制系统

项目简介

本团队以林君院士为核心,对无人自主地质勘探装备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系统开发,针对野外复杂恶劣作业环境特点,形成了一套集环境感知、自主行驶、无人自主作业功能于一身的智能移动勘探作业平台。

产品性能优势:

可适应外界各类行驶路况,具有大雨、雾天、夜间弱光条件下的环境感知功能,根据外界实际环境特点,建立野外环境地图,在无GPS/北斗等定位信息的条件下进行自主定位与自主行驶。相关的技术研究成果,还可延申应用到民用车辆无人驾驶、高铁的自动驾驶、地铁隧道的无人检测、工业区与矿区的安全巡检、野外搜索与救援等众多智能装备领域。

目前,本团队已完成了系统的搭建与样机测试,并正在不断深化调整系统功能,向成果应用阶段进行开发。

市场前景及应用: 

汽车无人驾驶、巡检机器人、特种工程机器人、无人作业机器人等。


09
大功率商用车/工程机械变速箱绿色设计关键技术

项目简介

科研团队重点开展复杂能量传递与动力耦合、界面复杂流动与传热机理、多场耦合传质-传热过程等重大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本成果可提高200kW以上国产大功率齿轮箱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面向内燃机动力总成和新能源商用车实施产业化应用。

产品性能优势:

通过理论解析与实验探索相结合的手段,提出能量流调控模型、噪声-振动-结构耦合分析模型、性能退化演变智能预测模型等,搭建融合数字孪生的大功率齿轮箱综合性能优化设计平台,从而形成标准化、系列化、智能化的大功率齿轮箱设计体系,并开发传动高效、热平衡精准、NVH特性良好的大功率齿轮箱产品。本成果中包含的绿色设计技术,可面向全系列大功率行走机械绿色产品动力总成全生命周期开发推广应用,可为装备制造业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课题成果可向行业辐射,为行业提供总成配套,在全球工程机械低碳化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

市场前景及应用: 

商用车,工程机械。


10
形状记忆合金车载执行器驱动技术

项目简介

针对未来智能电动汽车可动部件全部电机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结构轻量化、空间布置柔性化等问题,提出利用丝式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通过施加电载荷产生的电阻热实现SMA驱动本体的驱动和控制,由此构造形成SMA车载执行器,用其替代现有车载电磁马达,实现车内可动部件的驱动与控制,进而实现车载执行器的轻量化。

产品性能优势:

新型形状记忆合金车载执行器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SMA材料在电载荷作用下,利用产生的电阻热量驱动丝式SMA本体产生固态机械形变,利用该形变直接驱动负载,代替电磁执行器的电-磁、磁-力、旋转-直线的复杂转换过程;②柔性好、易于集成,使得车内特殊位置以及狭小空间之内运动部件电机化的实现成为可能;③输出力大、输出位移大,丝式SMA与弹簧式相比具有较强的力输出性能,增加SMA丝和外部柔性支撑部分的长度即可增加驱动器的输出位移;④噪音小、无电磁干扰,固态机械形变特性决定了SMA柔性车用驱动器没有传动及减速部件,驱动过程中动作柔顺平滑且不会产生电磁变化;⑤响应速度快,与弹簧式SMA相比,丝式SMA以较小的直径即可获得同样的驱动力,同时响应速度大幅提高。利用丝式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通过施加电载荷产生的电阻热实现SMA驱动本体的驱动和控制,由此构造形成SMA车载执行器,用其替代现有车载电磁马达,实现车内可动部件的驱动与控制,进而实现车载执行器的轻量化。

市场前景及应用: 

可以替代现有车载小功率电磁执行器,市场前景广阔。


11
智能电动汽车车辆前端自适应防护技术

项目简介

针对现有车辆前端系统应对复杂多样碰撞事故的局限性,为保护弱势道路使用者、提高车辆的碰撞相容性,有必要开发适用于多种碰撞工况的自适应碰撞防护系统。目前国内外主要汽车厂商和科研机构都展开了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相结合的预碰撞技术研究,通过主动预紧安全带、控制气囊点火时间、主动释放发动机罩、布置车外气囊等方式减小车内乘员和车外行人受到的碰撞伤害。

产品性能优势:

本项成果瞄准国际智能汽车主被动安全一体化前沿,研究动态和未来智能交通下碰撞安全系统的研发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车辆自适应前端防护系统,结合快速激励多模电控单元,实现前端刚度及吸能量的主动调谐和可逆恢复,进而兼顾弱势道路使用者的保护和车辆自身的防护。

市场前景及应用

能够根据不同的碰撞对象进行自适应吸能控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价值。


12
采用摆线针轮机构的汽车主动转向系统

项目简介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固定传动比转向系统轻与灵的矛盾,提供了一种采用摆线针轮机构的可变传动比的汽车主动转向系统。

产品性能优势:

该系统利用在转向管柱加入一套摆线针轮式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从而增加一个输入自由度,实现附加转向,该附加转向角由自主开发的控制器控制一个电机驱动实现,系统保留了方向盘与转向器的机械连接,且当遭遇电机故障时,机构中的电磁离合器自动断开连接,保证此时方向盘能够直接对转向器输入,控制汽车转向,安全可靠。本成果可以避开国外技术壁垒,自主开发一种新型的电控主动转向系统,降低产品价格,可推广使用。

市场前景及应用

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评价。



联系方式





联系人卢经理

联系电话:15862605288(微信同)



来源:迈科技

太仓科技
推进政务公开,分享我市科技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