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诚信学生
建诚信校园
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养德始于真,修业成于勤”,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是为人处事之本、养德修业之源。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人格境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那么我们现在作为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学习诚信
高校学生在校学习,论文、考试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和对学生的课余学习指明方向,也能督促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考试来临时,为了通过考试铤而走险采取作弊手段。学术道德的缺失,是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机会和重要手段,它能让我们正确评价自己,找出学习上的失误和不足,在求学之路上不断进步。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必须诚实面对自己,守住内心的一份坚持,交出一份合格的诚信答卷。
交往诚信
诚信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道德规范,它标识着人类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维持社会有序运转的道德保证。在社会交往中待人诚恳,信守诺言,既能取信于人,又有彼此间的信任。人是在社会关系中生产、生活的,离不开相互间的协调与合作,诚信是构成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怀疑,彼此猜忌,没有信任不守诺言,双方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类社会的许多活动就无法进行。
因此,我们应保持交往诚信,只有事事以“信”为重,才会有“信”满天下的那一天。
就业诚信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便有了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例如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等。此外,有的毕业生多家签约,随意毁约,严重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信任。
大学生是未来这个社会的领导者,所以加强大学生诚信修养是目前最重要的事,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可以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当大学生们都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约束力,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和谐。
资助诚信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但目前我国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完善,这也使得一些大学生钻了法律的空子,一边对学校谎称家里贫困拿不出学费,另一边却把家里给的学费在校外大肆挥霍。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况且一旦被查到提交虚假材料或者未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个人档案上都将留下伴随一生的污点。
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状况,都将直接影响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因而大学生在提交贫困材料时不得弄虚作假,同时也应按时还清国家助学贷款,共同营造良好的大学生诚信氛围。
“诚信建设,人人有责”。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目前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把自己培养成为诚信的人。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我们全体大学生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真正成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