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死亡已有腐臭,120出车医生没拉心电图就宣布死亡,被家属追责,罚款5万!

学术   2025-02-03 11:42   山东  

导读

比鬼更可怕的是医闹!

来源 | 老叶说医,作者 | 叶正松


一家医院120医护出车时,到现场发现患者脸色苍白、手脚瘀紫,且有腐臭味,医生遂判断患者死亡。

护士可能因为尸体有些变质,就未完全将心电图所有导联全部连接至患者身体,个人猜测,可能只是拉了个肢导,就打印出了心电显示为一条直线的一张心电图。

随后医生让家属拨打110处理。当时未书写院前急救病历,在急诊科主任提醒下,于次日下午6时才把病历补上。

不料,却因此,这两名医护人员却被死者家属在网上发文说将仍有生命体征的患者延误患者救治、误诊死亡,导致舆情发酵,卫健局介入人员调查。

最终,卫健局以医生未按规定补记抢救病历,顶格罚款5万元。


这件事,给我们所有120急救医护人员,敲了一个重重的警钟。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给死者拉心电图的事。

这是一个医生说的一件真事。

一天深夜,一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要求先放医院,怕家属第二天闹,要在死亡6小时之内把病历整好,却发现刚拉的一条直线心电图居然找不到了。那可是死亡诊断标准的时间依据。

怎么办?在活人身上是拉不出直线的。不接导联线的话心电图机打印出来的纸又会提示导联脱落。无奈之下,只好去停尸房给死者再拉一个心电图,再把心电图机的时间往回调到了死亡时间。

夜黑风高,拉着刚才一起值班的护士壮胆。一起开门进去,日光灯年久老化,灯光忽明忽暗。空调的冷风吹得盖尸布一飘一飘的,护士吓得直哆嗦,一只手紧紧抓着医生的胳膊,一只手提着心电图机。医生戴上手套,颤颤巍巍地掀开白布,把肢体导联都夹在死者左手上,调了一遍死亡时间重新拉。又把白布重新盖上,提起心电图机,把铁门啪地一声关上,飞奔回病房。

小护士说以后再也不跟那位医生搭班了,这辈子从来没干过这么恐怖的事。更恐怖的事,第二天医生从白大褂的胸前口袋里,找到了当晚丢失的那张心电图。


如同深夜食堂般诡异阴森,令人读来感到身后阵阵寒意。但这寒意不是来自于故事情节的惊悚恐怖,而是有感于医生怕死者家属医闹,而被迫幽灵般偷偷潜入停尸房,去重复拉那一遍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心电图。

比鬼更可怕的是医闹。

故事中的医生,是不是现实中的大多数医生?那样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的防微杜渐百密无疏?

美国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写过一本名叫《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的书,她说:做老好人是不断取悦别人的一种瘾,害怕和任何人发生对抗或者冲突,结果却让所有人不满意。有时候,并不是医生一味的道德上的自我拔高,就一定能换来患者些许信任和社会的理解。医患间的距离和冲突,这世上或许没有两全齐美的解决方案,至少目前,至少现阶段没有。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对多家综合医院医疗投诉分析表明:80%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这个结果说明什么?说明绝大部分医疗纠纷不是源于技术,而是缘于患者的就医体验。

以前我们总喜欢把患者就医体验不佳的医疗纠纷,归咎于医生。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患者就医体验不佳的医疗纠纷,绝大部分其实来自于患者对就医体验的不理解。

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很善良,但总有那么一小部分恶人兴风作浪,使善良的人不敢为善。其中影响最深的职业,莫过于医生。

人是最复杂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品行不尽相同,绝大多数患者理解,必然伴有一小部分患者不理解。

既然80%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那患者的理解一定可以减少绝大部分医疗纠纷的发生。但很可惜,总有一部分患者不理解、不想理解。

只要是人都会犯错,医生犯错承担责任天经地义,但就医体验很多时候是大环境在小范围的微观投影,比如患者把病人多等待时间长导致的不满迁怒于医生,比如医生因病人多必须提高效率没照顾到患者的情绪导致患者的愤怒。医生看病模式的一致性和患者就医要求的多样性发生矛盾,谁更需要包容不言而喻。

但是,现实是不仅一些患者不理解医生,甚至一些医院管理者也不理解医生。


有个医生说,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理解医生的处境,其实想想自己,不是很简单吗?你敢扶倒在地上的老人吗?你敢在没有监控、没有视频的情况下扶倒在地上的老人吗?是你不善良吗?不是你不善良,是你的善良在有些人的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医生也是一样啊!你说医生没良心,要做这个检查那个检查,不管病人有钱没钱。这不和你扶倒地的老人需要视频一个道理吗?医生的良心在某些人的利益面前也一文不值啊!

有人说有的患者就是不理解,有的患者就不想理解,怎么办?

没办法吗?

不是没办法。只要像规范医生一样规范患者、像约束医生一样约束患者就行了。改善医患纠纷,一靠制度的保障,二靠结果的导向。

医患纠纷的处理结果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导向。错误的导向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就像“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会扶?”一样,“不是你的问题,患者为什么会投诉你?”这种错误导向,害了害了医生多少年?只有正确的导向才能让不理解、不想理解的患者真正理解。在新加坡的那个中国女网红不就理解了吗?办法不是没有,无非是想不想做罢了。

我非常赞同这位医生所说的话。不是我们不善良,是我们的善良屡屡被那些恶人拿去践踏,我们屡屡因为善良承受恶果。不是医生没良心,是医生的良心屡屡被那些恶人拿去摧残,医生屡屡因为良心付出代价。我不知道这个社会是不是因为那些恶人越来越失去善良,我只知道医生并没有因为那些恶人失去良心,只不过不得不为良心穿上必要的铠甲。

面对现实,哪一个医生不是一边喘息一边死磕。但,不管怎样,正如阿宝所言:三十岁前,以为自己可以轰轰烈烈痛痛快快的改变这个世界。四十岁之后,最敬佩的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许,这就是医者仁心,也是医者初心吧!

心内之友
在这里找到你的同行,找到你喜欢的专业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