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平塘县牙舟镇西部,有一片充满文化底蕴与田园风光的土地——王宋村。王宋村距平塘县城3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东与兴陶村相邻,南与边兰村接壤,西与通州镇平里河村相连,北与白云村、卡腊村相望,册三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辖11个村民组,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3.8亩。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因悠久的牙舟陶文化和“全国文明村镇”的殊荣而闻名遐迩。
根据当地村民口述与族谱记载,王宋村村名来源于乾隆年间,由大塘分州王亲送罗飞龍到都匀府牙舟汛执掌罗藩司,留下“王”“送”两字,民国时期成立牙舟乡第六堡后,更名为“王宋”,子孙后代沿用“王”“宋”两字立姓取名,在这里繁衍生息。
王宋村,民国初年时期属平舟县牙舟乡,牙舟乡设十堡,王宋为第六堡。1958年成立王宋大队,属边兰公社,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王宋村属牙舟乡。1987年全县行政区划为7区1区级镇,38乡1乡级镇,下设242个行政村,王宋村属牙舟区,辖11个村民小组。1991年全县撤区并乡建镇,原牙舟乡、边兰乡、卡腊乡,合并成牙舟镇,王宋村属边兰乡。2013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后,王宋村属牙舟镇。
王宋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物件,村民们世代相传的牙舟陶制作技艺更是为村庄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牙舟陶,中国十大名陶之一,其生产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色泽鲜艳、晶莹光润、神韵别致、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其独具特色的“冰裂纹”和“窑变”精品备受各方喜爱,在中国陶瓷界独树一帜,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8年,牙舟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牙舟陶的制作需要经过泥料加工、拉坯、装饰、上釉、烧制等70余道工序,产品多为生活用具及陈设品,动物玩具和祭祀器皿,其特点造型自然古朴,线条简洁明快,色调淡雅和谐,具有浓重的出土文物神韵。牙舟陶在设计上选择蜡染、刺绣、桃花图案,以浮雕的手法体现,很富于装饰性,凡鱼、兽、虫、鸟等玩具,均色彩自然,玲珑剔透。牙舟陶以生产烟斗、盐辣罐、酸菜坛、茶壶、土碗而著名,其生产的陶器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贮存食物不易腐败,伏天泡茶经久不馊。
匠心不息,窑火不灭。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及美术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牙舟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已发展到300多种,声誉响彻国内外。王宋村作为牙舟陶的主要产地之一,在政府的支持下更是积极推动牙舟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举办培训班、建立传承人制度等,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手工艺人,在这里举行的陶艺比赛、陶瓷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与研究。
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在村“两委”的倡导下,王宋村形成了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讲究卫生、爱护环境;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村庄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村里还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法治宣传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2017年11月,王宋村凭借其在乡村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了“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的荣誉称号。
岁月悠悠,王宋村,这个充满古陶韵味与田园风光的小村庄,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来源丨牙舟镇
编辑:陆恩凤 石明钢丨责编:韦乐乐
校审:简定娟 罗再祥丨审核:吴贵梅丨监审:孟景毫
天眼之城平塘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所署名为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特约撰稿人的作品为平塘县融媒体中心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点在看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