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第三任国家主席,逝世后墓碑上不留姓名,只刻了这24个字

文摘   2024-11-09 08:04   河北  

点击上方 “环球风云档案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即可每天准时收看精选好文!


导语
“魂兮归来,哀江南。”——《楚辞·招魂》(宋玉)
你所在的城市一定有烈士陵园的存在,他们有的鼎鼎有名、如雷贯耳,有的普普通通、默默无名。但是在曾经的那个年代,少了哪一个都不行,他们胜利的缔造者,他们一样重要,一样伟大,他们为了祖国的振兴,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中国才能有如今的辉煌。
在北京,有一座公墓,里面安葬着的都是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稳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人,这就是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这里面的都是曾经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
但是在这些墓碑之中,有一座墓碑和其他的墓碑完全不一样,在墓碑的上面没有名字,只余留24字,至今读来,震撼人心。这个墓碑的主人就是我国第三任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墓碑。
革命的缘分
李先念小时候家境贫寒,早早的就想着怎么去养家糊口,要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后李先念就跟着师傅学习糊口的手艺,本身家境困顿,再加上学艺期间所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李先念深深的知道人民的艰苦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李先念对于自己内忧外患的祖国也忧心忡忡,就在1926年的时候,李先念加入了农民的起义活动中。次年,已经有了一定农民起义经验的李先念,发动了自己领导的农民起义,也就是著名的黄麻起义。就在这样斗争的过程中,李先念已经拥有了足够的革命经验和无比坚定的思想意志,在之后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李先念跟着红军跑来跑去,历经无数的战役。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时候,李先念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在红军中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了。在面对多次给国民党的威胁中,李先念曾经多次率领着部队保护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的撤离,他是一个悍不畏死、身先士卒的人,即使是受伤严重,他仍然坚持下场进行指挥,即使是曾经在担架上也要继续指挥战斗。就是他这样的精神还有高超的指挥能力,他在红军中声名显赫。

艰苦长征
我军因为当时出现的决策性的错误,在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失利,被迫进行了战略性转移——长征。此时的李先念早已经是红军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干将了,就在这位危机存亡的时刻,党中央将断后的任务交给了李先念,并下达了作战任务,要求他们阻击来犯之敌掩护总部去的撤退,保护党中央的安全。
李先念和他的部队面临的状况十分的危险,因为总部就在他们的身后,他们顽强的阻击着来犯的国民党军队。之后,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会合之后,将当时四川西北部的形势进行了汇报,这位之后红军过草地提供了指南,有很大的帮助。当最终的行动计划出来之后,李先念临危受命前往西路作战。
李先念所在的西路军是最危险的,也是斗争形势最惨烈的,就是在这样不艰苦的环境中,李先念仍然坚持着,他不能放弃自己的部队,他们一定要成功的出去。直到部队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人的时候,面对着敌人的进攻他们依然顽强的抵抗,最终,李先念带领着剩下的战翻过了祁连山,又穿过了戈壁滩。
当时的李先念感觉自己已经快要达到极限的时候,他一次次的提醒自己,他是一军之长,他一定要坚持下来,如果他坚持不下来,部队就没了。就在这样的情绪的推动之下,他们一直苦苦的坚持着,没有了粮食就吃树皮草根,鞋子走烂了继续穿,直到不能穿为止,不行就光着脚走路。最终他们终于到达了新疆,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墓碑无名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先念还是像之前打仗的时候那样身先士卒,任何国家的新政策新计划,他卯足了劲儿的干,即使成为了国家主席的时候,李先念还是一如从前的模样。他为了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刻上他自己的名字,而是另外的二十四个字:
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
这里面不仅仅藏着李先念的名字,还有他对于自己深爱的祖国的美好期盼,那就是与天地同在,与日月齐光的新中国。

点亮在看,与朋友共分享!

环球风云档案
探索世界奇闻趣事,揭秘封尘历史档案,回望历史,放眼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