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晋安VOL.26|火了!这个藏在晋安深山里的“网红村”!

政务   2024-11-26 15:45   福建  
编者按


晋安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闽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闽都文化的重要源流。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晋安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文体旅局和区旅游中心联合出版了《福聚晋安—文旅专辑》,按“山、水、城、村”四辑,收录晋安文旅散文作品28篇,为时代留痕,为今日繁荣之东郊立传,为文旅强区赋能提效。即日起,今日晋安微信公众号开设“走读晋安”栏目,与你一起走进晋安,来一场走心的寻福之旅。



九峰:如此青山如此水

鄢秀钦


四月,九峰,莺飞草长。


山风乍起,携着温润的水汽,拂过吐露新绿的枝头,吹落星星点点的香樟花,也吹皱了双溪桥下的一江春水。


清晨、阳光、风、老树、溪流、鸟鸣。诗人说,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九峰山是福州“外三山”之一。明《闽都记》载:“九峰山在府北七十里之遥,邻于龙迹山,其山峰头九出,圆尖不一,峭拔若笔然,与芙蓉、寿山共号三山。”


山下有村,村中有寺,村、寺皆以九峰名。域内山水相生、植被相连,重云深处古寺悠悠,双溪经流地屋舍俨然,清代诗人魏杰赞曰:“此境非人间,别有一天地。”近年来,九峰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A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福建省级传统村落”“福建金牌旅游村”“福州十大魅力乡村”等20多项称号。


九峰村。林双伟/摄


深山藏古寺


九峰寺位于山之半,距今1100多年,是福州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寺背白云峰、米囊山,和福州城的镇海楼遥相对立,从地图上看,两者处在同一中轴线上,寺院东侧的山门,如今就叫“镇海门”。


据现代学者考证,唐时开山祖师初创寺院,是在桐庐峰下,后来才移址到不远处的双峰今址。


咸通二年(公元861年),九峰寺得赐号“九峰镇国禅寺”,成为唐代皇家六所镇国寺院之一,也是唯一的一所江南镇国寺。寺匾额为唐大书法家柳公权手书。


九峰镇国禅寺。黄祚坤/摄


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唐昭宗赐寺僧慈惠禅师紫衣,九峰镇国寺名扬八方。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雅重佛法”,全力扶持佛教,“闽中塔庙之盛甲于天下”。一时间佛刹相望,金碧照耀,高僧各辟道场,九峰寺也进一步壮大。自宋代发展到顶峰,普光禅师兴法,聚众千数,丛林福地,为一时之冠。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四大弟子之一的黄榦曾游历于此,留下多篇游记、诗词,逝世后就葬在九峰寺不远处。


如今,站在重建后的大雄宝殿前,抬头便可见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寺辟桐庐小僧三井寻龙;皇封镇国学士九峰题匾。”联中说的便是这段建寺历史,以及一个“三井木龙”的美丽传说。


传说,九峰寺壁上的木龙因刻于龙灵之日,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竟活了起来,扯断被铁钉钉住的脚掌,腾云飞到溪源里三井安家。九峰寺的一名小僧心生怜悯,取下龙掌,沿着血迹追到三井,一声声地呼唤,感动了神龙。神龙伸脚接上龙掌,并将小僧卷入井中,敬为“寻龙土地爷”。此后,三井龙屡屡显灵,“间有神光夜腾”,居民每每前往祈雨,都能如愿获得甘霖。宋进士、杉洋人氏余宋兴撰写的《龙井记》记录了这个故事,现在去古田县杉洋镇,还能看到这方大型摩崖石刻。



古时九峰寺地域广袤,除寺院各种建筑外,还有大片山林田池。现在的九峰村,在古代大部分都是寺院田产,有“先有九峰寺,后有九峰村”之说。可惜,明代万历年以后,九峰寺几度毁坏,寺渐衰微,几濒于废。清代时,寺院又经历了两次募缘兴修,才奠定了如今各殿的格局。特别是清同治年间,福州著名盐商、“田园诗人”魏杰不仅捐资重建寺院,还编撰了《九峰志》,为当地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九峰寺现存多段摩崖题刻。寺后山壁的四段题刻中,有两段便是魏杰的,分别是“峻极于天”和“山号弥尼存,九峰环侍似儿孙。朝朝相见历相识,喜地欢天只不言。一十年前到此间,樵火毁名山。而今八十颓然老,笑看佛又还。光绪元年岁次乙亥秋游九峰”,落款均署名“拙夫魏杰”。


寺中最古老的两块碑刻是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的,记载有“架屋三十橺,用银一万四千余两”的重建题记,分别位于寺院禅堂墙壁和大雄宝殿后侧。山门遗址边也有两段摩崖石刻,即龟蛇岭榜书和寒舍岩榜书,寒舍岩上有纹刻。传说,朱元璋少时家贫,曾逃难到福州寿山,在九峰寺做沙弥,一天晚上在寒舍岩上睡觉,醒后持剑刻石,留下了这段纹刻。



中国的寺院又称丛林,和树有着密切的关系,佛经中规定寺院须种“五树六花”。因此无论走进哪个寺院,古树名木都是一大奇观,九峰寺亦是如此。寺中有一株数百龄的桂花树,枝叶茂盛,造型奇特,枝干像无数只手向上托举、合拢,如千手观音一般,令人称奇。内有月桂飘香,外则古树环抱。周边不乏银杏、枫树、红豆杉、酸枝、罗汉松等古树名木,它们成为“活”的文物,见证着千年古刹的变迁。


寺前那两棵银杏树,据传是朱元璋倒栽成活的,距今600多年。不过,也有流传下来的古诗提及“双株银杏已千年,枯木生根佛殿前”。在《九峰志·纪形胜》中,银杏林自成一景,“银杏林开,茶香满坞”。然而,这个春天我们见到它们时,两棵古银杏正饱受病害之苦:一棵被虫蛀后出现了空心化;一棵缠满了爬藤植物——薜荔,无花果一般大的果实缀满枝头。当地老人无不担忧地说,再不救救它们,恐怕这么美的景色就再也看不到了。


目前,九峰寺还在修缮重建中。几年后,这个寂静的寺院或将成为福州又一处新的人文景观,希望这些寺之瑰宝都能再展风采。



“桃花源”诞生记


初版于1867年的《九峰志》,对九峰评价最多的便是 :风景固佳,然地僻林深,人迹罕至。时间过去100多年,由于交通不便,很长一段时间里,九峰依然是“藏在深山无人知”。但有幸遇见它的人,无不惊叹于它的“天然去雕饰”之美。


多年前,刘文颐带着孩子,第一次回到丈夫的老家九峰村。刚一进村,她就被眼前的一切震撼住了:发源于高山的南阳溪和钓月溪,流经村庄时放缓了脚步,溪水颤动着发出淙淙声;一洼洼或深或浅的溪潭,有时候是绿色,有时候是蓝色,溪水透明如蝉翼,这让她联想到了九寨沟的水;河床上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被溪流冲刷得光滑而圆润,溪岸还有一段鹅卵石垒成的古堤坝;溪上有两座古朴的石拱桥,正是初春时节,几株高大的梨树花开如雪,斜欹的花枝低垂着拂过水面,古诗“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意境一下子有了现实的写照;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像铺满了闪闪发亮的碎银,水影在树枝上、花瓣上、青草上忽闪忽闪……此后,刘文颐一有空就带着孩子回到九峰,到溪里玩水、抓鱼、摸虾、捡溪螺,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九峰村秋色诱人。李琴/摄


枕山望月,揽溪听竹,“云边坐看长流水”。刘文颐觉得这就是自己向往的生活,也想给孩子一个可以回望的故乡。于是,花了5年时间,她在双溪畔盖起了一栋小洋楼。10年后,这栋小洋楼被改造成了民宿,远在美国的儿子为它起了名字——枕山溪谷,那是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印象。


“那时候村里的人都往外走,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回来盖房子。”刘文颐成了村里的“怪人”。当时九峰上下山只有一条机耕路,村民又叫它“蹦蹦路”,坐车从九峰村一路颠簸下山,需要1.5个小时。山里没有出路,村里人纷纷外迁,或下山谋生,一栋栋无人照料的老屋,在年复一年的风中日晒中,渐渐倾圮、倒塌。


转机出现在2018年。


这一年,九峰村被纳入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晋安区聘请中国建筑规划设计院专家,量身打造整治方案;这一年,全长9.9公里的前九线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九峰村成功融入北峰“一环两纵两横”路网,下山路缩短为30分钟。



这一次,九峰村摘掉了偏远闭塞的“帽子”,优越的山水格局和传统村居底色,也让它成为福州版“九寨沟”和“桃花源”。网络社交平台上,有关九峰村的推介越来越多:小桥流水、老屋古树、鹅卵石古堤坝、南阳溪大峡谷、钓月溪野人谷……游客闻风而至,一步步助推着九峰成为“网红村”。2019年“五一”期间,九峰村每天迎客1000多人次,外来车辆从村头停到村尾。2021年的“五一”,每天客流量更是暴增到4000多人次。


九峰,真的“火”了!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开农家乐、办民宿、开辟特色果园……九峰村第一家农家乐“山和小院”,就是主人将荒废10多年的祖宅改造而成的。刘文颐也将临溪旧居改造成民宿,“前后一共投入了300多万元,去年7月才开始营业,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我对未来有信心!”。


游客在溪里嬉笑玩闹。陈建国/摄


野人谷是九峰村的精华,谷中山高林密,风光奇绝,随处可见湍流、碧潭、巨石,野人谷瀑布和倚天瀑布更是在驴友圈闻名遐迩。2021年,从钓月溪往野人谷方向新修了3公里长的滨水游步道,至此,两条溪的栈道合起来达到7公里多,大大拓展了普通游客徒步可达范围,沿途除了自然风光,还分布着种植园、露营地,满足人们游山玩水、果园采摘、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九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春林说:“接下来将引入专业旅游公司,重点开发野人谷的旅游资源。”


下山回望九峰村,正值草木春深时。农家小院“井屋有烟起”,房前屋后菜蔬成畦,满眼蓬勃生机;汩汩流淌的溪畔,高大的乔木下,几个年轻人正在写生,“如此青山如此水”,人在景中,景在画中。




编辑:李琼

校对:陈雅 黄艺君

监制:赵辉

最新资讯、实用信息、权威发布,一切尽在“今日晋安”!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今日晋安
这里是福州市晋安区政府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