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处云南省中西部,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历来是西南军事重镇和驻军重地。大理也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这里是王德三、王复生、张伯简、周保中等革命先辈的故乡。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大理时得到了大理各族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近年来,大理州深入实施双拥“六大工程”,大力开展双拥特色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扎实推进国防建设和地方发展互融互促,所辖大理市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实施“政治引领工程”,优化工作体制机制。州委、州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探索建立了“456”工作机制,坚持“双拥工作优先议定、涉军问题优先解决、军队发展优先支持、双拥经费优先保障”“四个优先”工作原则,落实“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机关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内容、支持部队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大军事建设项目纳入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五个纳入”工作制度,遵守“议军会必到、现场办公会必到、党管武装工作会必到、军事训练必到、走访慰问必到、军地活动必到”“六个必到”工作纪律。同时,不断加强基层双拥工作机构建设,推动乡镇(街道)人武部与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部站融合”,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高效落实。
实施“支前保障工程”,助力战备基础建设。大力支持驻军部队加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统筹整合交通、规划、基建、人防等方面资源,投入财政资金保障驻地部队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应急装备更新、民兵队伍训练、兵员征召等工作。不断提升国防建设现代化水平。着力提升军供保障能力,累计投入8000万元实施下关军供站迁建项目,下关军供站被评为“全国重点军供站”,并代表云南省军供系统作经验交流。严格落实督查考核机制,将解决驻军部队战斗力建设有关难题作为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实施“三后服务工程”,解除军人后顾之忧。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充分保障军人家庭待遇,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常态化走访慰问制度,扎实开展“情暖老兵”系列活动,亲力亲为帮助军人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人子女入学优待等工作,相继出台《大理州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定向招录安置随军家属47人,630多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政策。创新转业军人就业创业服务方式,建立完善“考试考核、阳光安置”工作机制,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和认定,成立大理退役军人学院,推行“兵支书”“兵教师”“兵城管”“兵辅警”“兵消防”等多元化就业模式,累计提供岗位8万多个,实现5000多人安置就业,其中有194人担任“兵支书”。
实施“爱民暖心工程”,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驻大理部队全力支持驻地经济建设、洱海保护、乡村振兴、抢险救灾、民族团结等工作,以舍身忘我的情怀深度诠释军民鱼水情,刘洪机组4位英雄在扑救森林火灾时坠机牺牲,被评为“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投入资金修建“红军路”“民心桥”“致富渠”等一大批利民工程,精准帮扶群众3000余人,有4个部队、2名个人在双拥工作中受到表彰,1个分队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援建的2所小学被教育部等部门命名为“八一爱民学校”。
实施“思想筑基工程”,厚植全民拥军文化。坚持树立爱国拥军“大理风尚”,把地区文化、民族元素融入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在因地制宜建设双拥文化长廊、示范街道、主题公园等宣传平台的基础上,挖掘并推出“军民一家亲”“白乡绽放双拥花”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白族小调、吹吹腔情景剧。着力构建社会化拥军“大理矩阵”,创新开展“百企千店拥军行动”“温暖送军营·爱心献功臣”等活动,落实优先优待优惠项目275项,244家企业、40个A级景区参与拥军优待服务。全面点亮模范拥军“大理之星”,组建了13个“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56场次,2名拥军模范分别被表彰为“云南省最美拥军人物”“云南省最美军嫂”。
实施“实践创新工程”,打造双拥特色名片。立足洱海保护、特色文化、文旅产业等方面,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实践,积极打造“洱海生态卫士”“大理双拥五朵金花”、“州舰共建”远程双拥、“军人驿站”文旅双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双拥工作名片,驻地部队和退役军人积极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在“三清洁”行动、生态搬迁等工作中冲锋在前。“红色传承金花”“英雄模范金花”“拥政爱民金花”“拥军优属金花”“基层拥军金花”遍布苍洱大地,以可感可及的方式讲好拥军爱民故事、做好拥军爱民实事。大理舰心系第二故乡,主动在助学兴教、国防教育等方面给予大理支持和帮助。在大理古城、洱海生态廊道等热门景点,精心打造一批高品质拥军门店和军人驿站,为浪漫大理增添红色尊崇敬意。
终审:李建奇
点亮在看,推荐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