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郑渊洁!
教育
母婴育儿
2024-11-01 00:32
广东
关注我,摆脱泥泞的力量
郑渊洁停刊、停出新作、停止维权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展开。但郑渊洁对80后的影响,无论他是否停止创作,都不会磨灭!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郑渊洁的作品,每一期《童话大王》在报刊亭上市,我和小伙伴都跟过节一样,小心翼翼地掏出零花钱,捧一本在手上,就好像得到了全世界最值钱的宝贝!一位小伙伴家庭条件好,爸爸大方地给她买了整套《郑渊洁全集》。这件事,即便是今天我们已经身为中年老阿姨,每每聚会,还是会提起。而最近一次,我们提起当年的这桩令人艳羡的旧事,突然有人问起:对啊,郑渊洁的儿子与我们年纪相仿,都是80后生人,郑渊洁曾让他就读于北京最好的小学,但后来却听闻,儿子学校的老师骂人会骂“吃屎都接不到热乎的”。加之郑渊洁自己也是小学辍学、回家自学,所以郑渊洁总是笑称:
”我家祖孙三代,我爸、我、我儿子,都是小学文化!”在郑亚旗从学校退学后,郑渊洁与他约定:“十八岁之前要什么有什么,十八岁之后一切靠自己。”于是,童年的郑亚旗拥有成堆的玩具,玩也玩不完的新鲜玩意儿。郑渊洁给他自编了教材,内容涉及写作、哲学、道德、自救、数理化等,以童话人物做主人公串联起教材的知识点,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儿子授课,并且随时补充。有一次,郑渊洁受邀去少管所演讲,讲课之余与一个小男孩聊天,这个小孩因为在16岁生日那天偷钱被抓,可这个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盗窃罪”,郑渊洁意识到,让孩子了解法律,非常必要!于是,从少管所出来,郑渊洁就到书店买了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回家就给郑亚旗一条条念,可《刑法》枯燥,郑亚旗听不进去,于是,郑渊洁将《刑法》里的419个罪名,编成419个寓教于乐的故事,作为给郑亚旗的家庭法制教材,名为《皮皮鲁和419宗罪》。1995年,郑渊洁在郑亚旗的鼓励下开始用电脑写作。2000年,郑亚旗18岁,按照他与老郑的约定,“要什么不给什么”,郑亚旗去超市扛过货、当摄影师,最后落脚在《电脑报》做技术主管……2008年,郑亚旗鼓励郑渊洁进行作品版权再开发,并成立了皮皮鲁总动员公司,围绕“皮皮鲁”等郑渊洁的童话人物,进行IP开发运营。几年来,郑亚旗将父亲的作品从一年60万册的销量,提高到了将近1000万册,年销售额达1.5亿。2008年至2017年,郑渊洁持续10年进入中国作家富豪榜前三,其中2009年、2012年、2017年荣登榜首。如今,郑亚旗也身为人父,他为人随和、从不迟到,和父亲郑渊洁一样,每天坚持早起工作,并保证陪伴女儿的时间。所以,郑亚旗从不对女儿说忙,工作再多,他也会保证陪伴女儿的时间:“我晚饭时间出去谈事或者应酬的情况,会控制在一个月不超过两次。”回顾自己的辍学生涯,郑亚旗说:“在学校,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在家里,我能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取快乐,这是我不上学的核心理由。”“通常,我们欣赏一个人,会说他有才华、有气质、有修养……可我们极少用’幸福’去评论一个人。”后来,郑渊洁有了第二段婚姻,1999年,小女儿郑亚飞出生。郑渊洁想在女儿身上如法炮制对儿子的教育经验,不让女儿上学,自已亲自在家教授,意想不到的是,女儿完全不吃老爸这一套,抵死不从,一定要上学!在入园的年龄,郑渊洁拗不过女儿,勉为其难送她去了幼儿园。每次,郑渊洁送女儿入园前都会叮咛:“如果有同学欺负你,或者老师对你不好,你就和爸爸说,咱以后就不去了!”刚开始,郑渊洁想得挺美,幼儿园这么多孩子,哪有不吵架和被欺负的,等哪天女儿受了委屈,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让女儿回家,由他来教导啦。谁料,女儿每天都是乐滋滋地去上学,与儿子郑亚旗对学校的恐惧、厌恶对比,女儿对上学简直“有瘾”!郑渊洁哭笑不得,回家后认真地对比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发现两人性格完全不同!儿子好动,不适应学校填鸭式教育,在家自由学习,正好释放了他的天性,所以在家教育比较适合他。而女儿恰好相反,女儿喜欢读书,喜欢群体生活,学校更适合她。郑渊洁想到“因材施教”的道理,这才放弃了原来一直坚持的想法,让女儿顺其自然去上学了。后来,郑亚飞一路学来,非但不厌学,而且学习成绩渐渐提升,从一开始吊车尾到中等,再到逆袭成为“学霸”,高中毕业时,郑亚飞成为了全年级唯一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被美国六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后来,郑渊洁经过了两个孩子的教育实践之后,将自己的养育理念加以提炼,在《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中,他给为人父母提出几个建议,其中不乏惊世骇俗之语!“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2009年,比尔.盖茨的爸爸写了一本书,叫做《盖茨是怎样培养的》。其中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比尔.盖茨的爸爸说:郑渊洁也认为,如果家长想摧毁孩子,那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按照以下步骤来摧毁孩子的自尊:“你真蠢”、“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这些话,都可以达到摧毁自尊的“完美”效果。“你怎么就不能像XXX一样”...这些话,都让孩子笼罩在自卑之中。“我为你付出这么多、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你为什么还这样”,这样的话,可以迅速让孩子产生罪恶感,自暴自弃!有一次,因为郑亚旗在家活动,打搅了郑渊洁写作,郑渊洁就让爷爷来把儿子接走,可郑亚旗到了爷爷家,却不停地打电话给爸爸:“你写了多少页了?”郑渊洁意识到,孩子表面上高高兴兴去了爷爷家,但内心却担心自己是不是拖了爸爸的后腿,所以才不断地打电话父亲写稿的进度,确定自己对父亲的影响。假如郑渊洁的回答是儿子不在家,自己写得更多,那么,孩子心中会怎么想呢?会不会认为自己是爸爸的负担呢?“儿子回来后很高兴,他知道郑渊洁的童话有那么多读者喜欢,而郑渊洁离了郑亚旗就写不出来,他会知道自己的生存是有价值的,因而对生活充满信心。”为了让儿子更确信这点,郑渊洁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就往稿纸上抄《红楼梦》,好让儿子相信,他在的时候,爸爸写得更多!人性的本质就是渴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认可、被欣赏,因此作为家长,不管您对孩子做什么,就是不能贬低孩子。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而人生,却如一场马拉松,那些急于赢在起跑线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成绩,尽早给孩子灌输很多知识、技能,“不输在起跑线上”,但郑渊洁却不同意:“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五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二十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假设将人比喻成骑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盲目炒作“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概念,让家长太过注重给孩子提前堆砌知识,却忽略了好奇心与想象力的保护。“上学就是用学到的知识建造一艘船,孩子获得的知识越多,这艘船就建造得越大、越坚固。”因此,“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比让孩子获得什么,比如获得好的考试成绩,更重要。”
事实上,郑渊洁本人也正是靠着孩子的好奇心才得以一直创作。
他从1978年写童话,到1983年的时候,自觉灵感已经弹尽粮绝,这时,郑亚旗出生了,重新延续了老郑的童心。
有一次,郑渊洁家的收音机掉到了沙发底下,收音机播放着音乐。
所以,“在学龄前,我们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是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认为所有人都是强者,每个人都是在妈妈肚子里击败了其他数十亿个竞争对手(数十亿个精子)脱颖而出的那个唯一的胜者!”这只瘸鸽没办法飞直线,郑毅杰认为它已经没有价值,就预备以一种仁义的方式放弃它,送它参加一次1000公里的超长距离竞翔大赛。1000公里,别说拿名次,能归巢的信鸽都是凤毛麟角……2006年4月30日,郑渊洁和弟弟带着这只瘸鸽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科学探秘》节目,承认当初看走了眼。昱子就曾接触过一个家庭,孩子的学习中等,但就因为“不够优秀”,一直被父母打压、贬低,父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考不上清北,就是社会渣滓”,结果,孩子被生生逼到厌学,在家休学至今……小学四年级就被开除,自此他被父亲领回家,自学成才。有一次,父亲问郑渊洁:“你一个人能把《童话大王》写多少年?”郑渊洁回答:“只要你和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写下去!”父亲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父亲信守着这份承诺,使郑渊洁在“童话”里越走越远。“我的儿子是一头小猪,这就足够了。我不羡慕别人猛虎的儿子,我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马儿子,这个世界上绝了哪种生命形式都会导致地球毁灭,狮子和蚂蚁一样伟大,小草和人类一样重要。”“不管他是什么,我都爱他,他的血管里流着我的血。尽管我是羊,他是猪。”作者/号主:你好,我是昱子,一位话筒前的新闻人,一个曾经的高考状元,曾一线采访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全国两会等重大事件,担任广东新闻广播《今日世界》《侃侃三人谈》等知名节目的主持工作。因为一个顽皮男孩与一个乖乖女儿的到来,我又获得了新的身份,包括母婴博主、心理咨询师、健康营养师、专业保险经纪人等,总之,我关注与女人、孩子、老人相关的一切,关注家庭的成长,就是关注社会的进步!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二孩妈妈进化论,一个温暖、有趣、有用的成长伙伴💓
关注我,你可以得到:
努力却不焦虑的育儿方法
跌跌撞撞却勇敢前进的生活态度
摆脱琐碎细节,实现妈妈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