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信息披露结束,各地上市公司的“含金量”逐渐浮出水面。相比其他地方,“苏大强”的上市家底到底有多强?“观江东”梳理发现,截至8月31日,江苏共有693家上市企业,实现营收1.65万亿元,其中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近九成上市公司盈利;在科创板市场,每五家上市公司中,就有一家来自江苏。
截至2024年8月31日,江苏省上市公司按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分行业市值比例分布图。来源:wind数据2023年,江苏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达4.66万亿元,占全国14.1%、全球4.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89.0,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在产业基础方面,江苏制造业规模及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等位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4%左右;在创新基础方面,江苏有5.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9.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7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人才总量超过1560万人,形成了以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为支撑的高水平实验室矩阵。得益于产创“双涡轮”,江苏制造业领域企业产业链业绩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基本盘稳固,上市苏企半年报显示:集成电路产业收入和利润双增长,其中营收增长16%。二季度营收、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18.3%、8.4%;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营收稳步增长,近九成上市公司盈利。二季度营收、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14.2%、25.1%,其中,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公司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113.7%、26.4%;生物医药行业实现营收920.2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17亿元,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26.2%。
江苏省上市公司协会发布消息称,截至8月31日,江苏共有上市公司693家,包括上交所主板216家、科创板110家,深交所主板127家(含纯B股1家)、创业板195家、北交所45家。2024年,江苏已新增11家上市公司。截至8月末,江苏13个设区市的A股上市公司总数分别为:苏州218家、南京123家、无锡123家、常州70家、南通51家、镇江21家、泰州19家、扬州16家、徐州16家、连云港12家、宿迁11家、盐城7家、淮安5家。排名前四的分别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这四市是上市苏企的一大“阵地”,占全省总数的77%。南京123家上市企业中,营业收入保持增长的公司有74家,占比60.16%;净利润保持增长的公司有59家,占比47.97%;苏州218家上市公司中,营收保持增长的有135家,占比61.93%;净利润保持增长的为109家,占比50%;注册地为无锡的123家A股上市公司中,营收保持增长的有73家,占比59.35%;净利润保持增长的则有63家,占比51.22%;常州70家A股上市公司中,54.29%的企业保持营收增长,52.86%的企业实现净利增长。在营收和净利润两项指标上,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四市上市A股企业中,大体上实现了增大于降。相较于营收和净利等数据,大部分A股企业今年上半年股价并不亮眼。“观江东”梳理发现,截至8月末,A股共有108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其中江苏有7家,数量与山东并列全国第四位。南京坐拥4家,无锡1家,连云港1家,宿迁1家。虽然,苏州和常州在千亿市值企业指标上暂时“挂零”,但已开始布局发力。2022年,苏州发布《苏州市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提出“力争每年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近千亿元,到2025年,千亿市值上市公司累计达到5家以上”。
在江苏的上市公司版图中,有一个板块不容忽视,那便是“科创板”。截至7月,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已有5年。据统计,5年来,江苏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110家,占比19.19%,居全国第一,首发募资逾1352亿元,总市值超6300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精尖”行业的公司数量位居前列;从研发来看,江苏科创板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金额达到235.5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年投入超2亿元,其中,天合光能和华润微研发投入均超过10亿元;在专利方面,平均每家公司持有146项专利证书,显示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积累。半年报显示,江苏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的上市公司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上半年整体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7%和9%。二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公司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119%和23%。“科创板设立的作用之一,即鼓励硬科技的初创企业快速发展。2019年以来,诸多专精特新企业纷纷登陆科创板获得更多的直接融资支持。”中泰证券策略行业首席徐驰表示,科创板上市公司代表着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这也是江苏在创新轨道上走在前面的一个范例。作为科创板五年之期的“最大赢家”,下一个五年,江苏已在布局。今年6月,江苏拿出500亿元设立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借助这笔“耐心资本”,江苏将以更大力度撬动更大资金量,以推动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
责编|张鑫 编辑|刘丰
来源|人民网江苏 张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