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和公元后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公元1年,属于我国哪个朝代?

文摘   2024-12-28 08:22   内蒙古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历法对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播种、收获经验的传播有赖于历法,哪怕是现在我们工作、休息也需要按照历法来进行安排。如果没有统一的历法,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会“乱套”了。

现在,我们用习惯了“公历”,也就是公元纪年法,对于我们传统的阴历、阴阳历其实已经比较陌生了,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公元纪年法是怎么来的、公元前和公元后是怎么划分的呢?而公元1年,对应到我国,又是哪朝哪代呢?

三种计算时间的方法

人类其实早在远古时期,就学会了计算时间,而随着人类的智慧、文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又主要研究出了三种计算时间的方式,这三种方式在国内国外、古代现代其实都有使用,只不过是名称的不同。

第一种就是太阳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阳历或者说公历。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来制定历法的。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阳历是最为近似回归年的日期计算方法。

所谓回归年,就是太阳年,即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1回归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也是我们现在通行的时间计算方式。

按照阳历的算法,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就计算一次闰年,这样一来,阳历计算时间的方法与平均长度回归年只相差26秒,要累计3300年,才会相差1天,可以说非常精确了。

第二种便是我国古代所普遍采用的阴历,这种方法是根据月相的圆缺变化来制定历法的,也以月亮的名称“太阴”为名,被称之为“太阴历”。

在阴历中,月亮的一个朔望周期计算为一个月,十二个周期则为一年。但阴历的一个月实际上只有29日12小时44分2.8秒,一年也只有354天8小时48分33.6秒,与回归年相差大约11天。

因而,在阴历的计算方法中,每三年就要增加一个闰月,此后两年又要再增加一个闰月,也就是平均每19年就要增加7个闰月。

而第三种算法,则是所谓的阴阳历。阴阳历的计算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的关系,它以月亮绕地球一周计算为一个月,但设置闰月,这让阴阳历中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阴阳历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用,但实际上,我国的农历就是一种阴阳历。我国农历的一大特征,就是在历法中不仅有19年7个闰年的说法,还加入了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我们知道,太阳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何时播种、何时收获都与太阳有关,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正是根据地球公转计算而得出的,这才会导致虽然我国古代大多采用阴历,但是二十四节气却在如今的公历计时中日期相对固定的现象产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现在所通行的历法是太阳历,为什么又会被称作为“公历”呢?

公元纪年法是怎么来的?

要了解公历名称的由来,我们就要从公元纪年法的名字入手。“公元纪年法”中的“公元”两字,其实是外来词,它的原文是拉丁语“Anno Domini”,直译为中文的话,意思是“主的年代”。

这个“主”是谁?当然是西方基督教中“无所不能”的基督,而之所以出现Anno Domini也是因为当时新的历法是罗马教皇和宗教人士共同开会制定的。

制定新的历法的缘由,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共和国期间,当时的罗马虽然法度十分先进,但是历法却不统一,各地都采取自己的纪年方式,使用最多的还是太阴历。可我们也知道,阴历的一年会比回归年少11天,所以必须通过闰月来矫正时间计算。

但问题在于,当时负责制定历法的宗教人士为了维护统治,随意设置闰月,导致了历法的紊乱,无法准确指导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为了纠正紊乱的历法,凯撒大帝便颁布了“儒略历”,规定一年为十二个月、365天,每三年则闰一天,为366天。

儒略历是一种太阳历法,大大改善了罗马帝国历法紊乱的情况,但它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种历法施行久了之后,天文学家突然发现,春分日不再在3月21日了,而是提前到了3月11日。

春分日是播种的季节,这一日期的确定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如果春分日不准确,便 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因此,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便决定与宗教人士一同开会制定新的历法。

会议讨论的结果,就是将设置闰年的规则改为了能够被4除尽的年份,就设置为闰年,在2月份时增加一日,其他年份则为平年。

这样一来,春分日就被固定了,农业生产也就得到了保证,这一比较科学的历法就流传了下来。

后来,随着西方国家在全球的扩张,这一套历法也被带到了全世界,逐渐成为了全球通用的历法。

而它为什么会被称作是“主的年份”呢?就是因为这套历法实际上是宗教人士制定的,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力,他们就将这套历法命名为“主的年份”。

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耶稣的地位,宗教人士还将耶稣基督出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而之前的年份则称之为“公元前”(Before Christ)。

而将耶稣出生的这一年称之为公元1年的纪年方式,一开始只在教会内部流行,但随着罗马教会影响力的扩大和基督教皇权的不断提升,这种纪年方式也就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成为了世界主流的纪年方式。

公元元年,是我国的什么时代?

公元纪年法是随着西方的扩张传入我国的,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才真正正式采用 公历纪年的方法。

而在此之前,我国采取的都是农历纪年的方法,年份则按照国号、年号来计算,例如唐朝的贞观元年、清朝的康熙五年等等。

这种计算方法当然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我们后人学习历史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是,我们很难将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和世界历史对应起来,便会导致一定的误解。

最显著的是,如果提及乾隆,我们会觉得他处于“古代”,而如果提到华盛顿,则会觉得他是“现代人”。

可实际上,乾隆和华盛顿是同一年去世的,他们并没有隔“两个时代”。

那么,如果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横向对比,公元元年是我国的西汉时期,具体来说就是西汉汉平帝继位、年号为元始元年的时期。

这个时候,其实也是我国的一个“动荡年代”,因为汉平帝刘衎继位时还不到十岁,根本不能管理国家大事,王莽作为大司马、加官太傅,开始辅佐朝政。

不过,王莽并不满足于“辅佐朝政”,为了实现自己的所谓“政治理想”,他在元始八年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新朝,刘衎也就成为了西汉最后一位皇帝。

人们对于王莽的评价其实还是挺两极分化的,讨厌他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篡位者,夺取了汉朝的天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心怀大志”的改革家,是为了实现其有点类似于“社会主义”的理想,甚至有人认为,王莽的思想过于“先进”,他可能是一个“穿越者”。

因为王莽在夺取政权之后,进行了包括货币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其中最为著名的可能就是王田制,即限制土地私有,规定超出私人持有的部分为国有土地,国家还会将给没有土地的人分配土地。

不过,当时的百姓还无法接受王莽新潮的思想,土地改革又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而且王莽还将币制改革得十分复杂,令百姓怨声载道,最终新朝只维持了15年就被推翻。

除了王莽之外,在公元元年前后,我国还发生了一件比较重大的事情,那就是佛教正式开始传入我国。

虽然我们无法明确得知佛教到底是在哪一年传入我国的,但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认为,佛教就是两汉之际,也就是公元元年前后开始在汉地传播的。因为最早有佛教传入我国的记录,就是在公元前2年。

根据记载,当时大月氏国国王的使者伊存去往长安,口授佛经给景卢,证明在那时,我国已经有人开始接触到了佛教。

也许在那个时候,谁也想不到,佛教这一外来宗教会在中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虽然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也经历过波折,但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汉化”之后,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一种重要的文化心理积淀,对我国人民也有着重要影响。



推荐阅读

●工人日报 ▏城市的早晨

●人民政协报 | 说说伪采风

●语言文字报 | 为什么而写作

●团结报 | 群主这个干部

●银川晚报 | 绕开的善良

●桂林日报 | 无须提醒的自觉


写手
最靠谱的征文投稿信息都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