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领航 学先进事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②

政务   2024-10-19 14:06   西藏  


编者语:

2024年9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近年来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为进一步宣传好我市获得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讲好新时代我市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全市营造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为日喀则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市委组织部开设“珠峰领航 学先进事迹”专栏,报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事迹,一起来学习吧。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尼玛次仁


模范介绍】尼玛次仁,中共党员,1978年10月出生,西藏日喀则人,现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城东街道江洛康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他出生在多民族聚居的老社区,从小父母离世被社区各民族街坊邻居帮衬着,他的经历使他成长为一名心怀感恩、善良耿直的人,他认为是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使他茁壮成长,自己更应该肩负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任,助人为乐,时刻向身边人传递着正能量,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3月,入选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中 “最美志愿者”;2024年9月,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大力宣讲,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

尼玛次仁作为西藏自治区基层宣讲员,十几年来,他踏遍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走进西藏各地,深入基层群众,将党的民族政策融入乡土故事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凝聚起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磅礴力量。目前开展各类宣传宣讲3100余场次、受教各族群众达50万余人次,带动志愿者500余人(大学生150余人)。

甘于奉献,带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尼玛次仁身体力行,每年组织带领大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组织参加了“防艾”“美丽公约”“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并于2021年尼玛次仁带领一群环保志愿者开设了“日喀则市年楚河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大力践行“两山”理念,为西藏各族群众身体健康和保护西藏生态环境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贡献,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社会各界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甘于奉献、绿色健康生活的新风尚。另外,2020年尼玛次仁完成了器官捐献登记,其目的是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引导孩子们要感恩奋进,要懂得回报,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创美好明天。

守望相助,架起民族团结桥梁

用爱的力量,当起了孤儿们的慈祥父母,他从2007年开始相继收养了27名孤儿,在他多年悉心照料和言传身教下,孩子们茁壮成长,陆续走向社会,正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建设付出各自的努力。2003年,尼玛次仁认识了从北京前往西藏旅游的2名游客(郑菲利、吴巍),2位游客被尼玛次仁的事迹所感动,征得尼玛次仁同意后,决定放弃自己在老家的前程,留在西藏与尼玛次仁一同先后创办经营了咖啡厅、餐厅、茶馆、客栈等场所,为27名孤儿的生活保障奠定了一定基础。

身体力行,谱写民族团结美好篇章

尼玛次仁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用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2020年8月的一天,经营的客栈迎来了6名从内地过来的游客,在客栈居住期间,他们共喝香喷喷的酥油茶、共尝丰盛的藏餐美食,共谈团结的感人故事,游客们还给孩子们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辅导孩子们作业,那段时间,每天充实而难忘,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游客们终究还是离开了日喀则。


出发后不久尼玛次仁接到一条噩耗,“游客们发生了车祸”,虽难以接受,但尼玛次仁立马想尽办法,联系安多县的朋友进行救援,在他的努力下受伤人员及时送到那曲市人民医院得到了救治,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受伤人员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当医生说再晚点我们就没办法时,游客们流出了高兴而感动的泪水,他们在那曲市人民医院治疗完身体无大碍后,决定再次回到日喀则疗养,医生还很好奇“为什么不去省外或拉萨疗养?”游客们坚定回答“那边有我们的家”。


回到日喀则见到尼玛次仁的那一刻,他们齐声说“阿爸,我们回来了”,此刻彼此间的感动难以言表,那天他们促膝长谈,哭笑声连连。后来,其他5名游客因工作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只剩下伤员李乐一人继续调养身体,他头部缝了60多针,伤口在疗养中逐步愈合,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了,他和尼玛次仁每天形影不离,深入交心、共谋公益,同时跟孩子们学习、唱歌、跳舞,践行着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他们彼此格外珍惜这段缘分,珍惜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这份情谊,以实际发生的感人事迹,推动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为您推荐
主编:李准
编审:西热坚参
编辑:桑旦次仁
来源综合民族画报、西藏日报、云端珠峰微信公众号信息

日喀则珠峰党建
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