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喜庆
摘要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政协的基本性质,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重大定位,需要回答“统一战线为什么一般都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为什么人民政协一直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在巩固发展统一战线中具有哪些功能”等三个主要问题。从缘由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涉及党的坚强领导、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政治基础、一定的组织形式等关键因素,其中一定的组织形式起着重要作用。从定性看,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是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集中体现。从功能看,人民政协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渠道,是统一战线成员学习提高、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重要组织,是统一战线联谊交友、加强团结的重要场所,是协调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促进稳定和谐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成员团结合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
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性质定位;团结;民主
作者简介
陈喜庆,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政协的基本性质,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2024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指出:“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1]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2]这其中也包含着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的要求。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长期实践表明,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的要求,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统一战线一般都要
有一定组织形式的基本缘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无论是推动建立、还是巩固发展,都同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密切相关,而一定的组织形式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党的坚强领导。所谓“领导”,顾名思义,就是领而导之,其中“领”即统领,“导”即引导。统一战线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团结合作,而要保持这种团结协作,就必须要有领导。有领导,才能使统一战线保持正确的共同前进方向,才能实现有效协同配合,才能最终取得胜利。马克思曾形象地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有一个乐队指挥。”[3]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实践揭示了成为领导者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即特质、实力和贡献。所谓“特质”,就是领导者具有的特殊品质;所谓“实力”,就是具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所谓“贡献”,就是在统一战线中责任重、出力多、贡献大。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中成为领导者,就是因为具备了这三个基本条件。具体说来,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居于领导地位,首先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组成的,是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的,是以先进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是以先进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组织起来的。其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力量决定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拥有500多万基层组织和近1亿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具有75年的全国执政经验,并领导着全国的武装力量;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从而能够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团结在自己周围。再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卓越贡献决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和强盛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昂首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和国家之林。
第二,共同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4]统一战线是不同的政治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结成的联盟。可以说,共同目标是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其共同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巩固发展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其共同奋斗目标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后形成的爱国统一战线,其共同奋斗目标是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第三,共同的政治基础。共同的政治基础即围绕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而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这些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是参加统一战线的各方面都要共同遵守的,因而这对于各方面也是一种约束。任何一个方面如不遵守这些政治原则和方针政策,也就破坏了统一战线的共同政治基础,进而会危害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1937年9月20日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9月29日,毛泽东发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一文,指出:“抗日需要一个坚固的统一战线,这就需要一个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是这个统一战线的行动方针,同时也就是这个统一战线的一种约束”,“共同纲领是什么呢?这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人在八月二十五日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5]。毛泽东的这段话深刻阐明了共同纲领即共同政治基础对于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础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统一战线实践中,十分重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的工作。比如,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通过了《共同纲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明确了统一战线必须遵守的若干政治准则,核心内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有力地保障了统一战线的健康发展。
第四,一定的组织形式。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这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有许多事情要协商一致,有许多工作要协作开展,有许多关系要协调和谐,特别是有许多利益矛盾要协议化解,因而一般就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作为将各方面联系起来的桥梁纽带,作为协调处理各种问题的平台。1938年4月5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就第二次国共合作讲演时,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分析。他特别指出“两个不同的政党要统一起来就要有一个桥梁,组织一个共同的委员会”,甚至设想可以“另外组织一个党,国共两党都参加进去,作为统一战线的上层组织”[5]64。这充分表明了一定的组织形式,对于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十分重视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比如,大革命时期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采取了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组织实际上就成为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组织形式。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加强统一战线组织建设的历史过程,李维汉在1949年3月1日《关于统战问题的报告》中曾有具体论述。他说,“大革命时期也有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今后相当时期内,只要中国还存在统一战线的问题,这一个组织形式就一定要保存”。
二、人民政协一直是统一战线
重要组织形式的科学定性
人民政协成立75年来,尽管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性质始终没有变。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民政协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本质和主题。统一战线的本质和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而人民政协的显著特征就是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是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同时参加人民政协的都是各方面代表性人物,可以通过他们去团结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使命,进而最大限度地为完成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关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问题,涉及对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是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集中体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6]从人民政协的发展史看,在这个问题上曾存在模糊认识:或认为只是统一战线组织,或认为仅是协商机构,甚至曾有人认为应当成为权力机关。中共中央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是一贯的、明确的,即人民政协除新中国成立初期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而短暂具有权力机关性质外,一直以来都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同时又是协商机构。这也是人民政协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基本依据。通过简要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对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把握得更准确。
第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首次明确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形式。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7],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哈尔滨征求党外人士关于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意见时,民革中央常委谭平山建议:“将来新政协应有一执行机构,保证共同纲领之执行,即类似外国民主阵线形式。”谭平山的意见受到中共中央重视。李维汉在1949年3月1日《关于统战问题的报告》中说,“新政协是具体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式的保加利亚祖国阵线”。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向代表作报告时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既然是这样一个组织,就不应该开一次会议就结束,而应该长期存在。”[8]中共中央的意见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赞同,一致同意写进《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正式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但是,由于人民政协是个新事物,当时党内外一些同志、特别是地方上的同志,对政协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性质认识不清,存在不少模糊看法。比如,有的认为政协是一种政权性质的机关,是行政和立法的机关,并对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是领导关系;有的认为政协是政府机关的下属单位,同时也搞不明白与党委统战工作部门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起政协,认为它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组织。针对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召开全国省市政协秘书长会议进行了研究,并于1951年7月印发了《关于各省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进一步明确:“协商委员会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的政治协商机关,又是经过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去团结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9],“协商委员会不是政权机关,也不是政府的隶属机关,而是协商、建议机关,它对政府的关系是协商、建议和协助政府联系人民推动工作的关系”[9]142,“在同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关系上,协商委员会不是它们的领导机关,而是它们的协商和团结合作的机关”[9]142,“协商委员会与中共统一战线工作部之间,也是协商和团结合作的关系”[9]142。
第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再次明确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性质没有变。在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过程中,有些人鉴于人民政协将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在政协性质等问题上再度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种主张人民政协应是权力机关或半权力机关,一种主张政协可以不要了。1953年7月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的统一战线组织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在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又对政协性质问题作了集中阐发,指出:“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有人说,政协全国委员会的职权要相等或大体相等于国家机关,才说明它是被重视的。如果把政协全国委员会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会一国二公,是不行的。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党派性的。”[11]周恩来在随后召开的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还就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的两种模糊认识作了分析,指出:“这两种想法出于同一来源,就是不懂得政协本身是统一战线的组织,也就是党派性的联合组织。”[12]这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协章程再次郑重明确,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
第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在完善人民政协性质表述过程中反复重申人民政协仍然是统一战线组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领域工作都在拨乱反正。围绕修改政协章程,有关人士对政协性质、职能进行了一些新的研究讨论,其中有一种意见,主张给政协“扩权”。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在1980年9月27日对修改政协章程的报告作出批示:“修改章程中,不要把政协搞成一个权力机构。政协可以讨论,可以提出批评建议,但无权对政府提出质询,它不同于人大,此点请注意。”[13]根据邓小平的批示精神,1982年12月通过的人民政协新章程中,完善了政协的性质职能,增加了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的内容,但首要强调的仍然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特别是同年12月通过的“八二宪法”,首次将人民政协的这一性质写入了序言,郑重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此后,199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2006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又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的内容写入政协性质,从而形成了政协性质三句话的表述,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定性始终居于首要位置。
第四,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强调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后,党内党外尤其是政协内部开展了热烈讨论,有人提出要使政协的监督有“约束力”,这实际上涉及的还是政协的性质定位问题。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并强调“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14]。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完善了政协性质表述,增加了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15]的内容,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的定性继续排在首要位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科学分析,对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人民政协在巩固发展
统一战线中的独特功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强调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并且要求人民政协发挥好统一战线组织功能。这就决定了人民政协在开展各项工作中,都要赋予其统一战线意义,都要有利于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最大限度地为完成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凝心聚力。为此,认真研究人民政协在巩固发展统一战线中能够发挥哪些作用,无疑是其有效体现功能的重要基础。从长期以来人民政协的工作实践看,人民政协在巩固发展统一战线中的独特政治优势和功能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而这些方面也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努力方向。
第一,人民政协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渠道。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如何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呢?李维汉在新政协成立前后,对这个问题有过多次论述。他在1953年4月说:“我们党既通过他们(指党外人士)的已有组织,又通过统一战线组织(指人民政协)去领导他们”,从而“实现党的领导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具有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显著特征,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统战工作中,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同时,必须明确,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而不是部门领导、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16]
如何通过人民政协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呢?其主要方式就是寓领导于协商之中。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所担负的基本职能。政治协商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广泛听取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意见建议,为党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另一方面,党在人民政协与统一战线成员协商的过程,同样是使他们了解和接受党的主张的过程,因而也是实现对其政治领导的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人民政协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就要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第二,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成员学习提高、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重要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总是建立在一定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而不同时期形势任务不同,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也会发生变化,这决定了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始终是统一战线和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人民政协的紧要任务。人民政协从成立以来就一直是一个统一战线的学习型组织。一届全国政协就通过了《学习座谈会暂行办法》,成立了专门的学习委员会。二届全国政协更把加强学习作为人民政协的五大任务之一,并创办了由中央统战部指导、由全国政协常委会直接领导、由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社会主义学院。长期以来,人民政协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创造了多种学习方式。一是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如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组织学习,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讲座、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依托各专门委员会组织学习报告会等。二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学习活动成果。特别是抓住一些重大历史节点、重大事件等契机,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与其中,既发挥作用,又受到教育;将学习教育寓于各种履职工作中,不论是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活动,还是开展提案工作、视察工作、专题调研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会工作、对外交往工作,乃至文史资料工作,都渗透进学习教育的内容,从而使人民政协在巩固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人民政协历来十分强调自我教育,这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和统一战线特点的。任何教育如果不能转化为自我教育,任何“他觉”如果不能转化为“自觉”,就不能达到学习教育目的。尤其是人民政协中集中了统一战线各领域的代表人物,许多都是教育别人的人,只有注重自我教育,才能使学习教育成为一种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生活,也才能收到提高认识、增进共识、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效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成员的重要学习组织,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
第三,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联谊交友、加强团结的重要场所。统一战线成员数以亿计,并且还在不断增多过程之中,如何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实现广泛团结呢?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做好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进而通过他们去做所联系成员和群众的工作。从这种意义上说,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双重属性: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他们是统一战线工作对象;对其所联系成员和群众而言,他们又是统一战线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要方法是联谊交友。搞好联谊交友,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广交与深交的关系。广交就是朋友要多,深交就是朋友要真,成为挚友、诤友,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铁杆朋友”。二是入情与入理的关系。中国有个词叫“入情入理”,将“入情”放在了“入理”前面,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感情融洽了,有助于接受道理,所以在联谊交友过程中,既要重视讲理,也要重视讲情。三是私谊与公谊的关系。统一战线中的联谊交友,是为党和国家交朋友。因此,在同党外人士交朋友过程中会有私谊,但不能置于公谊之上。四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联谊交友是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要成为“铁杆朋友”,更不可能短期就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这个问题时,曾用福建的两道名菜作说明。有一道菜叫“开水汆海蚌”,要快,几十秒即可;另一道菜叫“佛跳墙”,要慢,需要十几个小时。与党外人士交“铁杆朋友”,就像做“佛跳墙”,是个慢功夫,要持之以恒。
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汇聚了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士。这既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点,也是其开展联谊交友、加强团结工作的独特优势。长期以来,人民政协通过专委会、界别、政协机关等渠道,运用恳谈交流、走访看望等方式,密切了与政协组织中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为党结交了大批朋友。特别是每年的政协全体会、常委会和主席会及各种考察活动,既是重要的议政建言活动,也是重要的联谊交友机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联谊交友、加强团结的重要场所,要进一步深化联谊交友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特别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更加注重通过人民政协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从而画出最大同心圆,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人民政协是协调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促进稳定和谐的重要机构。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7]同样,统一战线作为不同社会力量结成的联盟,也同利益密切相关。何谓“利益”?利益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凡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利益。也就是说,无论是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属于利益范畴的内容。按照不同的标准,利益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按实现范围不同,可以划分为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按实现时间不同,可以划分为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按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这里的个体利益是不同个体所特有的利益,也就是特殊利益;群体利益是多个个体利益重合的部分,也就是共同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汇聚了各方面成员,而每一方面的成员既在根本利益、共同利益上与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又在特殊利益、具体利益上有所区别,同时统一战线成员彼此之间也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分歧,因而协调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保持统一战线稳定和谐,始终是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
人民政协作为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包括了各政党、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和港澳台侨同胞,在协调统一战线关系中担负着重要职责。早在人民政协成立之初,中共中央就明确政治协商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一方面是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1954年12月,毛泽东把协调关系作为人民政协五大任务之一。2006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将协调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五大关系作为统一战线重要任务提出后,人民政协也把协调这些关系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调整和处理统一战线各方面关系”,同时对如何处理好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长期以来,人民政协积极协调关系、反映意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促进统一战线稳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作为协调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促进稳定和谐的重要机构,要全面参与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工作,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巩固发展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友党关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领,促进形成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相互关爱、和谐共处的局面;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第五,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成员团结合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平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协具有统一战线组织与专门协商机构有机结合的显著优势,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搭建了团结合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平台,成为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的重要实现形式。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统一战线成员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基本方式,可以概括为“三个凝聚”。一是凝聚共识,即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根据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目标任务的变化,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精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做到心往一处想。二是凝聚智慧,即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就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始终做到智往一处谋。三是凝聚力量,即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为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目标任务,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共同奋斗,始终做到劲往一处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成员团结合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平台,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要求,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推进协商议政。优化重点协商方案生成机制,通过深入调研真切感知经济社会实际运行状况、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和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发挥协商监督优势,增进民主监督实效,助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引用格式:陈喜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缘由、定性和功能[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