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速写普通的我
在这里素描特别的你
在这里描绘精彩的他
这里是【最·人物】第40期
(欢迎同学们提供人物线索或投稿
寻找南大最人物,我们一起行动)
人物简介 .
姜智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83班
2019.03——2022.06
南昌大学机器人队 - 机械组成员,宣传经理
2021.08——2021.12
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机械结构工程师
2022.07——2023.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结构工程师
现就职于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1
规划速览
路径清晰不迷茫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四年规划,
姜智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大一结束
尽量确定自己想要深耕的专业,确定好自己需不需要读研。
大二
大二开始跟着做比赛,参与项目,通过课内课外的平台快速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与实践经验。姜智辰提到,他所在的机器人队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Master),是由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赞助支持的,相关机械、电子工业、机器人行业都对比赛认可度高,这为他日后进入大疆实习提供了有利的“入场券”。同时姜智辰认为,如果你认为部分课程与你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关系不大,完全可以不刻意追求高分。
大三
大三上,选修课尽量全部修完,保证大三下没有课,能够抽出时间去实习,同时也要开始对你意向就业的行业有所关注,比如行业的发展、动态、前沿,有所了解才方便日后就业。
大三下,开始寻找实习,在4、5、6月份的时候,各大厂会开始放出提前批和实习,可以一并投递。
大四
大四上8、9、10月,各大公司开始了秋招,可以一边实习,一边投递简历。秋招要自己关注各大公司的招聘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注意到牛客网、小红书、B站、知乎上关注一下企业招聘动态和面试经验等,尽量关注一手经验分享的个人性资源,并尽可能扩大自己的信息接受范围,不要输在信息差上。
这样,秋招结束基本就能拿到两三个保底offer了,可以小纠结一下,等春招再投递一些公司进行查漏补缺和兜底。最后敲定完你要去的公司后,就可以专心做毕设,毕业后痛快旅行游玩了。
02
爱好与天赋
职业道路的出发点
我们一直被告诉社会需要你怎么做,却一直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关于职业道路选择,姜智辰主张先区分爱好和职业兴趣。“爱好是又‘菜’又爱玩,而且你无须通过竞争去获得正反馈。”
姜智辰的同事离职后百无聊赖,姜问他,你有什么爱好吗?同事答:“我喜欢刷抖音算吗?”“爱好还是要有一点,不至于在你离职的时候想玩都不知道咋玩了。”从姜智辰的朋友圈不难看出,丰富的爱好为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活动力:摄影、骑行、电影……
(姜智辰摄影作品,点击查看更多)
“但职业兴趣需要是你擅长并能糊口的,是你能事半功倍的相对优势。”小时候,钟爱《十万个为什么》的他,每天把全套《十万个为什么》当小说来看。“又有插图,又有物理原理,还有小手工、小实验等,可爱看了。”拆卸组装器械是他的爱好,“拆家倒不至于,但我家那台老旧电视机我都拆了。”上学的时候,数学几何大题都是姜智宸的“送分题”。姜智辰回忆,小时候就发现自己有一定潜力从事物理学习,他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
“就业形势?工资水平?稳定与否?父母压力?”在内耗于这些外在的问题之前不妨先问:
“回到最初的理想,作为一个最纯粹的人,我想干什么?然后这件事又是有益于社会的。”
这是姜智宸理想的职业出发点。其次,他建议在大学方向规划上不要反复易辙,保证自己能有一项技能的长期发展和提升。无论是决定保研还是直接就业,确保自己能拿出至少一项长足发展的项目呈现给面试官。在锚定职业发展方向后,小时候曾在家里拆卸老旧电视机的姜智辰,走上了结构工程师的职业规划道路。
03
实习是职业生涯的试错机会
“若你想以就业为大学的目标导向,那么大学学习不应仅仅去追求高绩点和高综测,而要去实打实获取知识。”
姜智辰提到,“在大学课本上的学习,虽然积累不到能够落实到你工作上的经验,但是能够培养你的思维方式,会让你在逻辑上有一些常识性、基本性的认知。”
例如,“对于模具这个工业之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确切知道模具如何设计,但起码需要知道公模、母模、斜顶、倒扣这类常识以及影响最终生产的要素,这样和供应商沟通时才不会说出反常识、反科学的话。”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姜智辰对于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有了更为底层的学科基础。
但在学习中,姜智辰也深感部分课堂学习脱离了一线实践。“行业现状是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续迭代积累了无数次,但课本往往只会告诉我们最底层的内容,并相当缺乏‘真正的’实践,看似实践的课题往往也成了应试的一部分。”在课堂之外,姜智辰还自学了实践中常用的机械建模软件,在老师要求的手绘工图之外积极拥抱更适配于公司合作的电脑绘图。
在三年的机器人比赛实践中,姜智辰深入参与到机器人设计的机械部分,在与队员们的团结协作中,他对理论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对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问题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姜智辰还观察到,工作经验丰富的学长和老师,往往能够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这是教科书无法替代的。
“比赛是对我们设计水平的验证。”姜智辰和队友们会在各种模拟或正式的比赛场景中,验证团队设计的机器人是否会出现运行意外,并不断据此作改进和优化。对姜智辰来说,学科竞赛虽然不需要量产性思维以及在更大的组织架构中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但它的过程已经和公司的生产流程很相似了。
在参与工作后,姜智辰需要面对的是非常专业和垂直的细分领域,比如扫地机器人、手机和无人机等。这些领域的应用往往涉及非常复杂而具体的技术问题,不再是书本上那种通用的机械原理所能完全覆盖的。“在公司培训和老带新的培养模式下,凭借自己校内实践锻炼出的快速学习的能力,我们在正式进入行业后可以迅速高效地吸收到具体实战经验,完全不必对此焦虑。”
不断实习是一个刷新和显化个人能力的好方法。姜智辰认为,不断实习的过程中,岗位匹配度基本是放在第一要义的,通过实习,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也是了解行业、企业和职业的好机会。
04
放下“满分”枷锁,
没有预期是最好的预期
实习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任务。
从入职那一刻起,就需立刻直面学生向职场人身份的转变。办理完实习入职手续后,HR向姜智辰介绍道:“这位就是你的mentor。”“什么?mentor?”第一次接触这个称谓的姜智宸在“汗流浃背”中打开搜索引擎。“M-E-N-T-O-R……噢!Mentor,导师。”原来,“mentor”的称呼没有校园中的导师制那么严肃,也没有那么强的互相绑定关系。“像我们做研发的基本上都会称为某工,比如说张工,一些公司也习惯以英文名相互称呼,这样能够模糊或者消解掉职级高低与身份不平等的意识,让你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沟通前提”。
在日常称呼之外,初入职场的姜智辰还需要适应不同于校园的公司组织架构。公司的职能部门包括人事、行政、运营、市场、销售、售后等等,姜智宸所在的研发部门又能细分为电子、硬件、PCB、CAE仿真等实验室,这些对职场小白来说都是陌生的工作场景,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应对状态。
“工作要求并非是‘考满分’,而是聚焦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目标的达成。”入职后,公司一边给姜智宸安排日常事务,一边要求姜智辰能够直接参与正式量产的部分工作。作为新手的姜智辰几乎没有量产经验,同时,在工作能力上“段位”较高的老员工也已经较难切身回忆起自己初入职场时的懵懂状态,能提供的帮助可能相对有限。姜智辰从自己去搜查资料开始一步步上手,在不影响其他人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见缝插针提问。“有事就说事,别人看得到你的确对工作上心,并在积极主动应对,肯定也不会冷脸对你,你肯定不会完全得不到帮助。”
姜智辰还认为:“在现在的职场中,最好的预期状态就是没有预期。”预期过高或过于乐观可能会导致失望和挫折感,而预期过低又可能限制我们的行动和潜力。我们不应该过于期望某种特定的结果,而是应该积极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了解相关的信息,评估风险和挑战,制定合适的计划,准备好应对不同情况所需的资源,培养快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结语:
彭明辉在《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中讲道,人生所有的能力都是慢慢累积,慢慢增长的;人生不能没有大方向,但也不该用一个毫无弹性的“生涯规划”套牢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没有一点喘息空间,变成规划的囚徒。
在技术研发部门之外,姜智辰看到了非研发甚至非核心业务的边缘岗位上,高学历实习生们排着队去打杂,在没有转正名额的实习岗位里争取有限的机会提升能力,再以此为跳板跳到更大的平台,一级一级地努力撬动一切可能的机会;也看到了同届应届生的前同事裸辞后再求职,尽管简历上多了两年的工作履历,但作为社招生得到的工资甚至还不如当年校招时多。或许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做好了所有的事,但现实和命运却还是会有可能跟我们开玩笑。
姜智辰最后想告诉大家,实习、就业甚至考研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因为这些人生的下一阶段选择就过度焦虑,甚至抑郁,认为自己落后于人,前途渺茫。别不把实习当回事,也别太把实习当回事。“尽人事,知天命”,做好自己可以把控的事,但也适当降低预期,做好面对现实不尽如人意的准备。不必事事怪罪于自己,放平心态,未来的路还很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一定是可以存在着一定时差的。别着急,慢慢来。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 | 新闻部 张婉婷 刘乐乐
编辑 | 新闻部 张婉婷 刘乐乐
责编 | 刘乐乐
审核 | 叶晖 林浩雄 张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