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中国岩溶环境地质图[C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8.
[2] 袁道先等编著. 现代岩溶学[M]. 科学出版社, 2016, 2.
[3] 卢耀如著. 中国喀斯特:奇峰异洞的世界[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8.
[4] 王中美等, 编著. 岩溶学基础[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22.
[5] 陈文俊. 地苏岩溶地下河系研究[J]. 中国岩溶, 1988.
[6] 朱学稳. 我国峰林喀斯特的若干问题讨论[J]. 中国岩溶, 2009.
[7] 朱学稳, 陈伟海. 中国的喀斯特天坑[J]. 中国岩溶, 2006.
[8] 朱学稳, 朱德浩, 黄保健, 等. 喀斯特天坑略论[J]. 中国岩溶, 2003.
[9] 韦跃龙, 陈伟海, 罗劬侃. 广西都安地下河地质公园喀斯特景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J]. 热带地理, 2018, 38(1): 34-47.
[10] 税伟, 陈毅萍, 王雅文等. 中国喀斯特天坑研究起源、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5.
[11] 彭建. 中国石林发育研究进展[J]. 中国岩溶, 2002.
[12] 李才库,陈余萍,徐贵生等. 云南石林石柱表面水平凹槽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中国岩溶, 2011.
[13] 张远海, 朱德浩. 中国大型岩溶洞穴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2.
[14] 吕金波, 李铁英, 郑明存, 等. 北京石花洞岩溶学研究进展[J]. 研究探讨, 2014.
[15] 周文龙, Jean Bottazzi, 谭 明, 等. 基于激光扫描和构造分析的紫云苗厅“双穹顶结构”成因机理初步研究[J]. 中国岩溶,2021.[16] Allan PENTECOST, ZHANG Zhaohui. A review of Chinese travertines[J]. British Cave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1.[17] 汪智军, 殷建军, 袁道先. 钙华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 以青藏高原为例[J]. 中国科学: 科学通报, 2018.[18]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hina-caves/supercave-iframe/iframe.html[19] 陈 武, 肖加飞, 谯文浪, 等. 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质遗迹类型和特征[J]. 贵州科学,2020.[20] 罗书文, 贺卫, 张远海, 等. 绥阳双河洞发育对区内地表水系变迁影响[J]. 中国岩溶,2021.[21] 谷睿, 唐健民, 韦霄, 等. 广西喀斯特天坑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J]. 广西科学, 2021.[22] 吴 金, 张朝晖. 贵州喀斯特天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岩溶, 2020.[23] 苟润祥, 罗乾周, 张俊良, 等. 汉中天坑群的发现及价值[J]. 地质通报, 2018.[24] 张小永, 宋泰忠, 郑英, 等. 青海省天峻山地质遗迹集中区地质遗迹特征及综合评价[J]. 地质资源与勘查,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