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暖”抵达千家万户

时事   2024-11-04 22:57   内蒙古  


“供暖20多天了,家里特别暖和。”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希望家园的刘先生告诉记者,10月11日开始,家里就有了热气,比10月15日全市正式供暖提前了几天,目前家里的温度能达到26.4℃。

据了解,新希望家园小区建成于2005年,近年来,由于供热管道腐蚀,跑冒滴漏现象频繁,小区供暖效果较差。在今年的供热管网改造中,相关单位为该小区更换所有二次网主线供热管道和单元支线供热管道,以及楼栋主控阀门和单元分控阀门。

近日,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多个社区,居民普遍表示今年供暖情况良好。这得益于呼和浩特今年启用的智慧供热平台,通过一个大屏幕就能实时看到城市供暖情况。

在呼和浩特市智慧供热调度平台总控室,一面长21米、宽7米的大屏幕上展示着呼和浩特市燃热集团所有供热管网的实时生产运行情况,以及大唐长输热源的供热数据。工作人员盯着屏幕查看实时运行参数,确保供暖运行正常。

呼和浩特市燃热集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苗永青向记者演示了“呼和浩特市智慧供热管理服务平台”框架搭建及模块功能。“大唐长输供热主网犹如城市大动脉呈环状辐射状态,城区各大热源厂、加压站以点状分布其间,承担着城市的主力热源。”

通过大屏可以看到,目前有93座热源厂、1567座热力站、123公里长输管网、153.16万热用户数据并入该服务平台。苗永青表示,该平台已具备对全市供热数据的收集、分析、展示、调度功能,实现对换热站流量、温度数据的实时回传。

智慧供热平台上的数据从何而来?在供暖季来临之前,呼和浩特市又新安装了3.2万套室温采集器,目前总共3.8万套室温采集器,达到供热区域5%的热用户室温监测率。这些室温采集器成为“智慧供暖”抵达千家万户的触角。

呼和浩特市城发供热公司金桥分公司客服处处长云跃介绍,每年采暖期,室内温度都是用户关注的焦点。但在实际测温时,结果都会受测温位置、测温时间、测温工具等因素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室温采集器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别看它外观小巧,不占用空间,但它内置有温度传感器、变送器件,用户家的温度变化第一时间就能传送到智慧供热平台。我们根据回传的这些数据,随时了解到用户家中的供热温度,为室温偏低的用户及时上门提供服务,解决问题。”云跃说。

这是内蒙古实施“温暖工程”,改造升级智慧供热系统的一个缩影。内蒙古地处北疆,冬季严寒,供暖期多为6个月,极寒地区达9个月,全区供热面积达10亿平方米。

“我们内蒙古不缺煤不缺电也不缺气,没有任何理由缺温暖,让老百姓挨冻良心难安。”2023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内蒙古党政主要领导表示,针对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暖问题,2024年要在全区实施“温暖工程”,解决百姓挨冻的问题。

2024年全国两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将在热源保障、热网更新、热力站标准化建设改造等方面补短板,探索企业降本增效、用户节省费用、社会减少排放、供热安全有保障,按需供热、精准供热的新模式,推动实现安全稳定高质量供热,用供暖热度提升民生服务温度。

据介绍,“温暖工程”实施后,内蒙古将上两个采暖季通过12345投诉的60余万件数据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将供热投诉较集中、居民反响强烈的小区清单转发给各地,并要求逐户倒查,全面摸排供热不热的原因,“一小区一方案”,对热源、热网、热力站、住户等进行了多轮全链条排查,找准供热不热“病根”,建立项目清单。

此外,为推动内蒙古热力站智能化、标准化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印发《热力站标准化改造技术指引》,指导实现按需供热、精准供热的新型智慧供热模式。内蒙古对供热一级管网、热力站、二级管网加装运行参数采集器,掌握供热实时运行参数;利用全区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完善“自治区-盟市-旗县”居民室温监测联动体系,建立室温在线监测制度,将群众投诉后再被动处置,向事前预警主动发现问题转变。



更多新闻,点击↓↓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璟璐

校对:吴卓群

审核:武文玲

终审:王红梅

点亮“在看”!

暖新闻
鄂尔多斯关注度最高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