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校长薛其坤:要将南科大打造成为“21世纪的品牌大学”!2024年开学第一课亮了!

学术   2024-10-21 17:08   广东  



南科大获四项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数量创新高



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有218个项目(人)获奖,其中突出贡献奖1名、自然科学奖31项、技术发明奖11项、科技进步奖132项、科技合作奖5名、青年科技创新奖20名、科技成果推广奖18项。


其中,南科大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全省共10项),省青年科技创新奖2项,获自然科学一等奖数量再创新高。



会上,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科大校长薛其坤作交流发言,勉励广东科技工作者以更多更大的科学发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他还提出,要将南科大打造成为“21世纪的品牌大学”。


薛其坤在会上发言


薛其坤认为,一批科技人才因在各自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受到表彰,是广东省和科技人才的“双向奔赴”,既凸显了广东省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也凸显了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最新贡献。“近四年的在粤工作经历,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包容的文化魅力、优越的科技政策、有力的保障措施和催人奋进的创新生态。”薛其坤说。


谈及南科大建设目标,薛其坤说:“作为省市重点建设的新型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着力打造拓展知识和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和高质量科技创新模式,努力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与推进工作,打造‘21世纪的品牌大学’,奋力书写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广东的精彩篇章。”


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刘心元团队“不对称催化自由基化学:基础与应用示范研究”

在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南科大化学系讲席教授刘心元团队凭借“不对称催化自由基化学:基础与应用示范研究”在化学组斩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也是继2020年后,连续缺席了两年的化学组项目再次站上一等奖颁奖台。


刘心元


自由基物种作为最基本的反应活性中间体之一,在合成化学、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自由基高活性的特征使得其立体选择性控制充满挑战。南方科技大学刘心元讲席教授团队围绕这一领域,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手性阴离子-廉价过渡金属单电子催化剂”新策略,利用金属与自由基相互作用解决了高活性自由基立体选择性控制难题。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了烷烃、烯烃和卤代烃等简单原料参与的不对称催化自由基反应;而且在应用示范领域,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性阴离子配体进行了商业化推广,开发了化石与生物质资源分子的高附加值转化新技术和手性药物高效合成新策略,为国家绿色低碳能源和药物研发领域技术革新提供了借鉴意义。


该项目第一完成人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自然-化学》和《自然-催化》等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110多篇,申请专利15项;曾获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科学探索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美国波士顿学院Boehringer-Ingelheim Lectureship、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中国化学会青年手性化学奖、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席奖、中美华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联合会杰出教授奖、亚洲核心计划讲座奖等奖励和资助。


郭传飞团队“高性能电子皮肤及其与人体的融合研究”

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郭传飞团队凭借“高性能电子皮肤及其与人体的融合研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郭传飞


柔性电子技术是科技前沿的新兴研究方向和重要创新力量,有望颠覆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柔性电子技术中,电子皮肤是关键器件,是触觉交互的基石,对机器人触觉、可穿戴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该项目面向电子皮肤研发中的数个关键挑战——包括软材料硬化引起的灵敏度和量程之间的矛盾、柔性电子器件和人体的稳定集成、电子皮肤的低成本制造等,这些挑战制约着这类新型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针对这些问题,该项目揭示了离-电型柔性压力传感器中的材料-结构-界面-性能关系,提出了兼顾高灵敏度、大量程、高线性度的电子皮肤设计策略;通过材料创新,实现了电子器件与动态、湿润生物组织的快速稳定集成,并发现了人体皮肤的传感活性;开发了一系列低成本、高性能电子皮肤,推进电子皮肤的应用。


该项目第一完成人以通讯作者身份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自然-通讯》《科学通报》等期刊上,被《自然》《科学》多次引用,其中两篇论文曾入选ESI热点论文。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著名科研机构的科学家正面评价。项目成果还吸引了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服务于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



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


南科大物理系教授刘奇航、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任富增分别获得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各1项。青年科技创新奖为2022年省奖改革后新增设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研究中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或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创新性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或者产业化的青年科研人员。


刘奇航、任富增


刘奇航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研究兴趣聚焦于量子材料中的对称性新理论与新效应,以及相关的新材料设计筛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H指数40。2018年作为独立PI后发表通讯作者文章40余篇,包括1篇Nature、14篇PRL/PRX、4篇Nat. Commun. 、3篇Natl. Sci. Rev. 等。2020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青年项目),2022年获批深圳市杰青项目,2021至2024年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近年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包括发展了磁性量子材料的对称性描述——自旋群理论,首次对自旋空间群进行了完整的分类,以及发展了自旋空间群的群表示理论,在首次提出了具有宏观高对称性的非磁体系中的“隐藏自旋极化”概念后,进一步预言了磁性量子材料中的广义隐藏极化效应,并将其应用至反铁磁自旋电子学以及预言了具有超晶格结构的Mn-Bi-Te本征磁性拓扑材料家族,并提出了基于这类材料实现拓扑磁电效应的几种方案。


任富增教授于2014年6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主要从事新型高强韧超耐磨合金及医用植入器械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粤深联合基金重点等竞争性科研项目14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和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的核心成员。在Nature、Nat. Commun.、PNAS、Acta Mater.、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总引用8500余次,H因子45,9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请发明专利3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国内其他6个重要学会的委员或理事,担任SCI期刊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 与金属学报(英文版)青年编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40余次。荣获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年科技奖、深圳市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南方科技大学杰出科研奖,2022-2024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据悉,南科大已连续两年获得省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迄今共获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青年科技创新奖4项。


(内容来源: 南方科技大学 供稿:科研部  综合南方+ 通讯员:王帅




同上开学第一课!


擎信仰之炬,育时代新人




擎信仰之炬,育时代新人

新学期开学第一个月

校党委书记姜虹、校长薛其坤

南科大的新生们

分别带来了“开学第一课”

引导南科学子筑牢信仰之基

激发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各院系、书院也开展了

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

帮助新生迅速融入大学生活

认识自我,树立目标




“我志在寥阔,击楫正当时”

姜虹书记为2024级全体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2024年9月19日下午,南科大党委书记姜虹以《我志在寥阔,击楫正当时》为主题,为2024年全体新生讲授了一堂意义深远、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以此为新南科人带去未来学习生活的启迪与引领。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南科人’。”课程一开始,姜虹代表学校党委欢迎新生加入南科大家庭,并以详实的数据刻画了2024级新生群像。姜虹围绕“于变局中开新局——认识这个时代”“在革新中创奇迹——认识这座城市”“自沃土中绽梦想——认识这所大学”“涵养‘五观’——认识新的自我”四个部分进行课程讲授,讲述时代的变迁,解析深圳城市特性,娓娓道来南科大及南科人的故事,更用生动丰富的实例帮助新生树立“五观”、涵养精神。



“于变局中开新局——认识这个时代”

姜虹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史,以百年党史为脉络,梳理党在时代浪潮中掌握历史主动、创造百年辉煌的历程,带领大家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姜虹表示,当前是一个科技大变革、信息大爆炸、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关口,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的全新蓝图下,南科青年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主动拥抱变革、勇于改革创新,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姿态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革新中创奇迹——认识这座城市”

姜虹带领同学们认识所在的创新之城——深圳。她讲述了改革开放为深圳带来的今昔之比,回顾了深圳特区成立以来的辉煌成就。深圳以科技创新引领,以政策引才、以文化聚才,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精神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成为了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姜虹表示,南科大“敢闯敢试 求真务实 改革创新 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高度一致,寄语同学们要深入了解深圳的城市特性及创新印记,并将个人的努力和付出融入城市的发展。


“自沃土中绽梦想——认识这所大学”

“南科大的发展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缩影。”姜虹以校园中的大榕树为线索,讲述了岭南古村蝶变成一所“双一流”高校的发展进程,多维度介绍了南科大的整体情况。南科大始终秉承“两个探索”的创校使命,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打造源源不断的“人才蓄水池”,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姜虹表示,南科大在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赛道上跑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南科大速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期望同学们怀揣“和南科大一起创造历史”的梦想,伴着光芒万丈的“火炬”,与南科大的发展同频共振、共同创造南科大的未来。


“涵养‘五观’——认识新的自我”

姜虹以“钱学森之问”引导同学们认识自我,树立目标。她勉励同学们树“大局观”,确立民族复兴志向;树“集体观”,涵养集体主义情怀;树“法治观”,做知法守法好公民;树“感恩观”,不忘向善向上初心;树“修为观”,培育正直高尚品德,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南科青年。



“秉承自强精神

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薛其坤校长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2024年9月25日晚,南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为2024级新生带来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开学第一课”暨2024年书院成长通识讲座课第二讲,他以《秉承自强精神 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为题,激励广大学子怀着对未来的好奇与探索之心,开启人生新历程。



讲座中,薛其坤围绕“当前国内外形势”“南科大的‘自强’之路”“我的‘自强’经历”“南科学子的‘自强’”四个部分进行讲述。他以“自强”精神的内涵与诠释为脉络,结合国内外形势、世界科技发展格局,讲述了学校与个人的发展历程,并鼓励南科学子发扬“自强”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自强’之路”

薛其坤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及当下的国际科技行业格局,并从近现代史角度回顾了中国的科技自强历程。他表示,国家的强大与每个人的事业和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我国科技成就正在从追赶到并跑领跑,更迎来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正赋予了当代青年人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机遇。


“南科大的‘自强’之路”

他介绍了南科大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的办学成果,解读南科大的“自强”之路。他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而一流研究型大学正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牛鼻子。作为一所用“科技”命名的大学,南科大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在关键科学问题上实现重大突破,实现更多从重大原创性发现到颠覆性技术发展的完全自主创新,培养一批担当大任的杰出人才,担当起科技强国的重担。


“我的‘自强’经历”

在“我的‘自强’经历”部分中,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他表示,自己的求学、成长与发展正是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儿时的简朴生活,养成了自己坚强的性格和吃苦的精神;而全程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报效祖国的信念。他以自己带领团队进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的故事为例,鼓励同学们在科学道路上追求极致、永无止境。


“南科学子的‘自强’”

对于南科学子而言,秉承自强精神则体现在勤于钻研,练好内功,提升研究能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每个南科人要把自强融入自己血液,把自强作为南科人永恒的精神追求。要甘于吃苦耐劳,肯于拼搏奋斗、勇于科技报国。”薛其坤鼓励南科学子在自己的学业道路、人生道路上自立自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不畏困难,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进一步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最后薛其坤与在场同学们分享了他对于创新人才的理解。他将创新人才的素养概括为“三对八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入木三分,对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融会贯通,对专业实验技术、仪器和方法的驾驭炉火纯青;有优秀的科学直觉和学术品味,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突出能力,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犀利眼光,有善于归纳演绎的优秀辩证思维能力,有对探究自然奥妙的强大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大愿望,有“虽千万人吾往矣”、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百折不挠、追求极致、挑战极限的优秀品质,有为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献身的远大抱负和理想。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他期望南科大学子秉持校训精神,矢志科技报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南科人应有的贡献。



聆听榜样故事,启航科学梦想


自8月20日新生入学报到以来,各学院、各书院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内容涵盖思政教育、学业规划图书馆信息素养、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安全、分享交流会等多个方面,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引导同学们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深入了解国情校情,树立学术科研信心,扎实做好学业生涯规划。



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及教授们,为新生开展主题讲座,以自身科研学术道路为例,分享了求学和科研工作的宝贵经历,鼓励同学们要深化家国情怀,学习并践行科学家精神。他们通过生动具体的讲述,引导同学们树立远大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指引方向。


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何佳清以“万物之理和强国之路”为题为新生开展讲座

工学院院长陈明伟以“How to Achieve Excellence in Graduate Study”为题开讲


“突破‘天花板’、不设‘挡板’、补齐‘短板’”“通往成功的道路上99%是人们看不到的艰辛,唯有坚持目标、不懈奋斗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做科研必须要先明白科学运行的规则、明白自己的责任,再去思考如何选择实验室、如何与导师交流、如何得到很好的训练。”“保持坚定不移的恒心和毅力,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不懈地追求目标。”主题讲座上,循循善诱、金句频出,同学们深受感染,收获颇丰。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明杰在讲座现场回答学生问题

医学院院长王松灵院士在讲座现场与新生合影

南科大副校长、商学院代理院长金李教授以“携手打造商创融合的生态体系”为题为新生开讲


各书院开讲“院长第一课”,举办新生导师见面会、书院家宴,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价值观和人格的塑造,带领学生开拓视野、发掘兴趣。“如何过好大学生活?”“哪个专业更适合我?”“希望进入实验室做科研需要提前准备什么?”无论是一对多的大讲堂,还是一对一的交流互动,导师们都结合新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专业建议,在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道路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帮助与支持。



系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

走好科研学术生涯第一步

从新学期的“第一课”出发

心怀“国之大者”

练就过硬本领

勇于担当,不懈追求

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部分素材来源:各学院、书院 采写:韩文嘉、周易霖)



来源:深圳梦综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以科技项目落地为中心,汇聚三大资源库、协同构成五大创新平台、运营五大服务中心、打造两大高端会务平台,逐步发展出“GBAS国际盛会+创新孵化空间+产学研基地+产业基金”全过程服务创新生态链的多元化、出成果、可持续的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新模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