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灌溉,静候花开|支教特辑2 段佳梦:青山一路同风雨,远方尽头梦与诗

文摘   2024-07-15 15:08   四川  



个人简介


- 段佳梦 -


段佳梦,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2021级12班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接触公益助学的她,在听说实习可以去支教时,放弃了可以选择离家近的学校,毅然奔赴大凉山,继续践行自己的助学梦。


















































一、起笔——学生们的初印象


3月5日,来到布拖县的第二天,她就开始了她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教学生活,看着手上的学生名单,年龄差异大是她最直观的感受,她认为:学习是每个人的终生之事,只要是在自己的班级,那他就是自己的学生,学无止境,教无终点。

她在第一节数学课堂上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并开始了正式教学,比起教学内容,学生们更关心的是这位“初来乍到”的新班主任。刚开始,学生们还比较害羞,不敢接触和靠近,后来经过几天的相处,学生们便向她问起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段老师,外面的大城市好玩吗?”“段老师,你要在这待多久呀?”“段老师,你能不能一直教我们呀?”

面对这些问题,她耐心地回答,学生们的热情紧紧包围着她,使她心底笑开了花。在这里,她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它能够改变孩子们的未来,她被深深地触动了,决定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二、奋斗——不甘平庸向前冲


在第一次月考成绩后,她发现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不及格的占大多数。询问后才知道,他们的基础不太牢固,很多东西都忘了。了解到该情况后,她决定用空余的时间替学生们补习,对他们当前掌握的知识查缺补漏,最初是想利用下午下课休息的两个小时来补,结果她的学生们由于要等到全校学生吃完再冲洗食堂,来的人寥寥无几,后来调整到晚自习多增加一个半小时,虽然下班后的天很黑,天气很冷,但一想到能提高学生的分数,她不惧黑暗的路途反而乐此不疲,同时她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小组分配,希望通过成绩好的学生来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共同前进。

她说:“学习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涉及多方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好的学生在被提问时能再一次复习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加深印象和巩固;而提问的学生也能学习到新的知识,帮助他们更进一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生们的平均分提升了不少,及格人数大大增加,甚至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她与学生的羁绊变得愈来愈深厚,看着这群努力奋发向上的学生们,她似乎看到了他们光明美好的未来。





三、触动——平凡中的不平凡



在某天早晨的课后,班上最调皮的学生来到了她的身前,看着她的眼睛,伸出了背后的双手:两个小馒头。“段老师,你早上吃饭了吗?这两个馒头你拿去吃吧,别饿着了!”然后还没等她开口说谢谢,他就害羞地跑开了,短短两句话,深深地表达了这个小男孩对她的关切之情,师生情谊厚如坚石,还有一次比较受触动的事是她有一次在评讲试卷,突然头晕目眩,犯低血糖了,尽管如此,她也几次坐下又起来讲题,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叫学生先自行订正,坐在第一排的班长说:“段老师,你的嘴唇都发白了,要不要回寝室休息啊?”,听到这里,好多学生把自己偷偷藏起来的糖果塞到了她的手中,说:“段老师,你赶紧补充点糖就不晕了。”

除此之外,学生们喜欢给她送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天上的彩虹、地上的微笑以及美好的祝福。每当学生们违反了课堂纪律,惹得她生气时,学生们又会送来各种各样的道歉信,有树叶制成的、有鲜花编成的……各种充满创造力的物品总能使她眼前一亮,学生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令她深深佩服和感动。



四、离别——永不落笔的未来


支教的日子转瞬即逝,转眼间就到了告别的时刻。她想为学生们举办一个难忘的毕业晚会,学生们对此也充满期待,认真准备的很多节目让她刮目相看,原来她的学生们个个能歌善舞,充满激情。此外,她偷偷地订购了一个蛋糕,并在上面插上了写满全班学生名字的人物小卡,在晚上的时候,给学生们一个猝不及防的惊喜。看着这个蛋糕和上面的字,部分学生掉下了小珍珠,希望能留住这个教了他们几个月的班主任。学生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张卡片,最后一起拍了张合照,作为毕业晚会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令她惊讶的是,第二天,孩子们用他们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和信件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其中一束用银杏叶制成的花束是学生们花了几周时间的成果。她打开每一封信件,字里行间充满了孩子们的不舍和感谢。她的眼眶湿润了,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她也舍不得这群学生们,但是她的使命已完成,该继续下一段征程了。


结语


支教之旅,不仅是一场对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她说,她会继续她的助学之旅,学生们需要知识的浇灌,更需要情感的浇灌,她一个人的力量或许不够,但她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和她一样坚守在助学之旅的同伴。



END


编辑:高原

审核:余姝宛






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数学与信息学院已有75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办学规模、成效及学生培养质量一直居四川省同类院系前列,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