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炒面大叔:探寻一声“炒面”破圈的日秀玛黑青稞 发现太多惊喜

民生   2025-01-29 12:51   青海  


“炒面……2500公斤……成都又发货2500公斤……”
人未到,声先达……临近正午,早已等候在日秀玛村委大院的“炒面大叔”华公才让,乐呵呵地向我们迎了过来,他略带喜感而又可爱的比划姿势,让记者和同行的省报同事又一次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欢乐的场景,仿佛又把时间拉回到两月前同仁市赴外招商引资推介会的现场。

去年11月下旬,2024同仁市冬季农畜产品、文旅推介会在成都、沈阳先后举办。两场别开生面的农畜产品、文旅推介暨招商活动中,来自同仁黄乃亥日秀玛村的华公才让,以质朴憨厚的“社牛”卖货形象和捧腹的独门“吆喝”迅速走红,被省内外多家媒体冠之以“炒面大叔”“社牛大叔”的称号。推介会上由他带去的750公斤黑青稞糌粑等产品也被抢购一空,甚至不时需从家乡加急发货“救急”。回乡后的“炒面大叔”华公才让俨然一下子成为了当地的网络红人。

近日,记者从州府驱车一小时走进“炒面大叔”的家乡——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平均海拔超过 2900米的这片位于山巅上的神奇土地,冬日里被巍峨的群山环抱。虽气候高寒干燥,却因独特的自然条件,现已成为了日秀玛黑青稞生长的理想家园。


据记者采访中了解,自上次“炒面大叔”华公才让从成都、沈阳推介会回来后,日秀玛黑青稞农产品订单量大增……

“成都发了2500公斤黑青稞炒面,往天津发了3000公斤黑青稞,往上海发了250公斤菜籽油和250公斤黑青稞炒面……”华公才让回忆起这些订单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介绍中,“炒面大叔”华公才让作为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和合作社副理事长,特意带记者参观了日秀玛村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磨坊外硕大的3个大型储粮罐前,华公才让介绍起日秀玛村黑青稞的种植和加工流程。

“这里每一个储藏罐里可以储存22.5万公斤黑青稞,机器开动后,粮食通过眼前这条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分拣、筛选、破碎和研磨,才能产出优质的黑青稞炒面……”

“来!吃上……香的很!”

“哈哈哈……”

黄乃亥乡农机作业现场 受访者供图


合作社厂房里,一幅幅日秀玛农业生产热火朝天的图片悬挂四周。画面里,脚下的村庄被夏日绿油油的梯田层层包围。谁能料想,今天连片种植的农田,曾经却到处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曾几何时,当新一代农民不断走出大山务工,日秀玛撂荒地逐渐变得越来越多,到2017年时,全村撂荒地面积已达80公顷之多,超过全村耕地的20%。2018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风生水起,日秀玛村借势开始清产核资,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至2020年初,合作社“试探性”地开展黑青稞试种等工作。2021年,同仁市实施饲草产业振兴行动,黄乃亥乡党委政府瞅准机会,为日秀玛村争取6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让全村250户“股东”为之振奋不已。


有了发展资金的日秀玛村,就像插上了翅膀,在集体经济发展中“腾飞”起来。2021年,日秀玛村整合乡村振兴、天津援建、村集体经济破零等多项资金,建起饲草料储备库、设备储备库、成立特色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开设专卖店、购置机械,实现播种、收割、加工、储备、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

黑青稞喜获丰收的 受访者供图
日秀玛村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17人经营着全村372公顷土地。2024年,合作社理事们通过商议,种植了133公顷黑青稞、200公顷燕麦和39公顷油菜。经过精心打理,他们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

走进位于日秀玛村后山垭口的饲草料库,一捆捆燕麦饲草将库房塞得满满当当,中间的空地上,整齐码垛着1000多袋黑青稞。

“这1000多袋黑青稞是用来分红的,如果来得及,我们准备开个隆重的产业分红大会。”华公才让介绍,2024年,合作社收获了20万公斤青稞,同时,经过两茬轮种,收获17000多捆燕麦饲草。

无人机为新型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受访者供图


作为村委会副主任和合作社副理事长,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华公才让就将自家耕地悉数折价入社,结束了一家人为打理耕地捆住手脚的日子,全身心投入合作社经营管理,为合作社发展付出了所有心力。

“合作社的收获不用多说,这一年通过‘走出去’,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这一年,作为合作社的代表,华公才让先后带着村里的特色产品走出黄南,在西宁市、湖南省长沙市、天津市、甘肃省兰州市、四川省成都市、辽宁省沈阳市等地推介,不仅为合作社增加了效益,也让更多省内外客人通过自己认识和了解到家乡的特色产品乃至文旅、农牧资源。




文图 视频 / 张海麟


责编 / 马芝芬                监制 / 韩 丽 





投稿邮箱:hnbs861@163.com

新闻热线:0973-8728861



黄南报
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述黄南好故事。发布新闻资讯及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