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在甘肃结累累硕果

文摘   2024-11-11 17:20   北京  

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携手推动富民兴陇

——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在甘肃结出累累硕果

在天津帮扶的助力下,一座座智能化养菌设施在甘肃武威市古浪县拔地而起,带动2.4万户群众年均增收2.5万元;

在山东帮扶的支持下,油橄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建成投用,惠及28个乡镇21万余名群众;
借助中建集团的规划设计优势,美丽乡村、旅游标杆村在甘肃临夏州康乐县、陇南市康县和甘南州卓尼县遍地开花……
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主动服务和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拓展跨省域合作,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甘肃携手天津、山东以及37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坚持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携手实施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协作品牌培育“四项行动”。一幢幢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一条条产业链不断延伸,一件件陇味甘货走出大山,谱写着富民兴陇的新篇章。

壮大特色产业

促进“土特产”提档升级


来到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聚鑫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聚东让记者大胆猜猜今年马铃薯的产量。“亩产8500斤,是原来产量的三倍多,远超我们预期!”李聚东兴奋地揭晓答案。
大幅增产,源自定西携手山东青岛共同实施的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项目,在鲁家沟镇小岔口、大岔和花岔3个村规划建设了1.14万亩“引水上山”工程,实现了“引水上山、产量翻番”的协作目标。
项目按照“主体带动、农户参与、集体受益”的经营模式,直接带动296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4万元,就近吸纳务工人员600人,人均增收2.3万元。同时,将经营性资产按4%比例每年向村集体分红,通过二次分配增加群众收入。
在山东协作力量的助力下,甘肃正以定西为核心,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补齐技术装备短板,力争带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7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350亿元。
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的“央地携手 富民兴陇”2024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
活动采取“现场展销+线上销售”方式展开。包括中建集团、国投集团、华润集团在内的30多家央企,现场展销央企定点帮扶地的农产品和甘肃特色农产品,同时通过“甘味·国企”直采平台、央企消费帮扶小程序等多个平台开展网上展销和直播带货活动,让“甘味”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甘肃通过持续开展“甘味入津”“甘味入鲁”系列活动,加强产销对接。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以来,东部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帮助销售农特产品83.12亿元,带动“甘味出陇”“甘味出海”变为现实,进一步提升“甘味”农产品在全国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0多家央企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消费帮扶,助力甘味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尚杰摄/光明图片

推动东西部协作过程中,山东、天津以及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围绕甘肃“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各地特色主导产业,组织市县梳理优势主导产业18类126个,把到县资金的6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挖掘“土特产”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培育劳务品牌

助力老乡“出家门进厂门”


全国妇联派出的挂职干部陈笑倩,到甘肃漳县一年多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妇女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
三岔镇妇女魏海燕在家门口的漳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上班,每月有3200元的固定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她常说:“我希望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可以一直在厂里上班,往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在全国妇联支持下,甘肃漳县妇女经过培训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在推进定点帮扶工作中,全国妇联近些年在漳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举办基层干部、女性合作社带头人、科技下乡等培训班14期,培训各类人才1200多人次。结合农业产业园的落地,全国妇联“@她创业计划”全力支持,先后邀请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女能手30人次赴漳县,手把手为漳县妇女传授技术。汪家庄村妇女陈青梅,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了水肥一体化种菜技术,在农业产业园里大展身手。
中建集团在定点帮扶工作中,发挥主业带动优势,探索打造“劳务输转”稳就业惠民生新范式,打造中建康乐高技能人才班、康县农民工党校专班,建设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推动务工群众向产业工人转型,先后建成66个建筑劳务输出示范村,每年招录和劳务输转脱贫群众超3000人,擦亮了“燕河建筑工”这一劳务品牌。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天津滨海新区结合甘肃张家川县群众“长餐饮、重养畜、擅经商”的特长,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对从业人员进行拉面、烹饪、经营管理等“一站式”培训,先后助力举办“张川伊香拉面师”“张川伊香烹饪师”培训班173期,培训1.5万余人。其中,85%以上的学员通过培训成功创业,取得了“一人培训,全家致富”的良好效应。
青岛市自2021年与定西市达成结对帮扶关系以来,围绕山东省“鲁甘人力”协作部署,聚力打造“青定山海”劳务协作品牌,连续4年发出务工就业高铁专列,让定西老乡们体验到了“出家门、下车门、进厂门”的快捷便利。
“企业管吃管住,生活开销小收入高,‘五险一金’有保障,每年能攒下不少钱。”来自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的农民工常达鹏,已经连续4年跨越1700多公里来到青岛就业,说起就业和收入,言语中满满都是获得感。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小平介绍,近年来,甘肃携手天津、山东两地持续打造“津甘技工”“鲁甘人力”省级劳务协作品牌,创新开展“津甘护工”劳务品牌共建,破解京津地区护理行业“有活没人干”和受援地区“有人没活干”问题,鲁甘“工匠联盟”培养了一批高级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天马焊工”“兰州拉面师”深受欢迎。
截至目前,借助东西部协作项目,甘肃有64万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实现劳务输转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还实现了持续增收。

承接产业转移优势

互补共育产业集群


初冬时节,走进甘肃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的众创城食品产业园,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处处呈现火热的生产场景。
一家预包装牛肉拉面工厂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探访者。“我们采用真原汤、真肉片、真足料,还原地道堂食口感,目前生产的速泡桶装、速煮袋装和速煮盒装三大系列产品,网络销售额持续攀升,让省内外客户都能便捷畅享兰州拉面这道美味。”企业负责人王小伟说。
津甘共建的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众创城食品产业园内,产业快速集聚。永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园区内集聚10多家企业,围绕牛肉拉面这一特色产业形成了错位发展的态势:有专注于生产汤料、辣椒油、面饼或清真调味品的企业,也有专注于做综合成品的企业,还有配套的物流、仓储、包装企业……
“园区着力打造兰州拉面超级工厂,全品类生产多品牌、多口味、多价位预包装牛肉拉面,推动这一地方快餐实现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天津援甘干部,永登县委常委、副县长白宗昌告诉记者。
而这,仅是46个津甘共建产业园中的一个。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张福旺介绍,天津市结合34个结对县(市、区)发展定位、产业规划和产业基础,认真把握产业梯度转移规律,重点打造了46个津甘共建产业园,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到甘肃安营扎寨、扩规聚链。
10月中旬,甘肃党政代表团赴天津市、山东省共谋深化协作事宜,分别举行了津甘、鲁甘东西部协作项目协议签约仪式。甘肃14个市州与天津、山东共签约合作项目127个、投资金额409亿元,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注入了强大动能。
10月底,黄河之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高朋满座、掌声雷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盛大开幕。
活动现场,天津市工信局、山东省工信厅与甘肃省工信厅签署产业合作框架协议。甘肃相关市州、园区和转移落地企业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签订产业合作项目195个,签约金额3062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中央企业对甘肃的关注度持续升高,投资热情持续升温。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57家中央企业在甘布局相关产业,合作扩展到14个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今年1至9月,央地合作项目完成投资1128亿元,同比增长51%。
央企加大投资甘肃的同时,东部的民营企业也纷至沓来。
福建厦门弘信电子抽调全国精英团队集结甘肃,仅用5个月便在甘肃创建首个高性能AI服务器制造基地,在当年创造近10亿元产值的同时,还积极发动“生态圈”“朋友圈”,组织数十批上百名企业家赴甘肃考察投资。
江苏远景能源瞄准甘肃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的契机,在武威投产了风电叶片、主机工厂,在酒泉、庆阳投资储能工厂,还计划进一步加大投资,利用甘肃区位优势进入中亚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扛牢政治责任,深化鲁甘协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山东省协作甘肃干部管理组组长李江涛如是说。(尚杰 王冰雅)


来   源:光明日报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中国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