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如何穿过同一透明面料
连成双面绣
怎样运用好鬅毛针技艺
让老虎“活”起来
……
一块块绣布前
湘绣鬅毛针第五代传承人彭娟
飞针走线,弹指一挥
便是十余年
她以一幅幅精致细腻的湘绣作品
让湘绣艺术
真正“潮”起来、“火”起来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湘绣鬅毛针第五代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彭娟。
把原本光滑的绣线打毛,再钉上,让白雪呈现出蓬松轻盈又富有厚度的质感……11月22日,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传习馆一角,一幅《雪霁》绒线打籽湘绣渐显雏形。
此刻,彭娟正沉浸于这块刺绣,眼神清澈,素手翻飞。
彭娟是一名湘西土家族姑娘,打小便沉迷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热爱绘画和刺绣。进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习后,她与湘绣结缘,成为首批校企订单式培养的90后湘绣传承人之一。
“绣一幅作品,就像一次修行。”入职省湘绣研究所后,彭娟开始研习不同绣法,专注于动物、花鸟等各类题材,将青春“绣”于一幅幅精美的湘绣之中。
也不是没有失败过。一幅“出圈”的湘绣作品,靠的是绣娘们长年累月的“打磨”。
“每一幅(湘绣)都必须沉下心来完成,绣不好,就只能拆线从头来过。”每绣出《雪霁》中的一个绒状雪籽,彭娟都要仔细检查,待自己满意后,才将继续绣下一处。
一幅幅精致细腻的湘绣作品,在彭娟的手中诞生,绣一幅作品,更像述一番衷肠,道不尽匠人们的情感。
2017年,彭娟参加由省总工会举办的首届湖南省“湘字号”传统工艺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要在三天内完成一幅平常需一周才能完成的绣品,题材随机抽取。”回忆当初那场竞赛,令彭娟更为紧张的是选手中不乏业内资深的刺绣前辈和行业大师。
最终,在事先并未操练过的情况下,凭借扎实的刺绣功底,彭娟取得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并获颁“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授予“湘绣优秀工匠”称号。
“2010年我被单位派到上海参加世博会,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在世博村表演湘绣,教不同皮肤的人刺绣,看到无数人为自己点赞,心中充满自豪。”竞赛,同样让彭娟有了更大的“舞台”。
彭娟热爱湘绣和书画。工作时,她认真坐在绣绷前,感受针线的穿梭;下班后,她尽情绘画,体验水墨在宣纸上挥洒的乐趣,乐此不疲。
彭娟正在专心刺绣。
在首幅唐卡双面异绣《雪域慈悲》创制中,彭娟被委以技艺创新研发、针法梳理和总结的重任,现这幅作品被供奉于西藏色拉寺。
在湘绣博物馆一侧的文创馆内,耳环、项链、胸针、冰箱贴等湘绣“小玩意儿”,被参观游客挑选,带往世界各地。其中的《十二花神》耳环、《麓麓青山》胸针等,出自彭娟团队。
近年来,省湘绣研究所与长沙博物馆合作,首次创新应用湘绣AI技术与高仿真数字湘绣制作技术,开发了一套以长沙博物馆镇馆文物青铜器为原型的数字湘绣明信片;
湘绣跨界轻科技推出的无线蓝牙音响、充电宝《喜上枝头》系列,刺绣经过79天防污耐磨纳米处理测试,采取46色天然蚕丝线、17种针法,科技+文化的理念曾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专利发明温感变色蚕丝线绣制的《枫林爱晚》湘绣文房四宝礼盒,绣的图案会随着温度改变颜色,让湘绣产品呈现更多的趣味性;湘绣非遗数字藏品、敦煌湘绣游戏空间等,科技赋能非遗传承,让传统艺术“牵手”现代生活。
一代代湘绣人不懈创新,让湘绣以更生活化、现代化、时尚化的面貌,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真正“潮”起来、“火”起来。
湘绣随着国潮“火”了,千年技艺在新时代该如何传承?这在彭娟身上,可窥见一二。
2019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成新湘与徒弟彭娟结成对子,通过三年培养计划,荣获省劳模工匠“优秀师徒对子”荣誉称号。
2021年,彭娟与00后徒弟骆莉结成对子,在师傅指导下,骆莉独立完成十余幅双面绣作品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2023年,彭娟、骆莉师徒获授湖南省总工会“优秀师徒对子”称号。
2020年,彭娟参加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艺美术职业技能竞赛(抽纱刺绣工),一举获得全国第三的优异成绩。2021年,彭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22年,彭娟被湖南省国资委授予“国企工匠”称号;2023年,省湘绣研究所为彭娟专属挂牌传承人工作室;2024年,彭娟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湘直工匠”称号。
“未来,我想带领00后湘绣匠人,用一针一线的传承,‘绣’出繁花流动的盛宴。”一针一线皆匠心,对于未来,彭娟满是期待。
更多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