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税威胁到全球格局:美欧关系的裂痕与未来

文摘   2025-02-06 17:08   北京  

本文为新经济学家智库专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账号接受投稿,投稿邮箱:jingjixuejiaquan@126.com





从关税威胁到全球格局:美欧关系的裂痕与未来


 新经济学家智库特约研究员
晶恒



当前全球正处于大国博弈的复杂格局之中。2025年2月,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的进口商品分别加征25%、25%、10%的关税后,特朗普进一步威胁对欧盟采取类似措施。这一加税威胁,不仅使贸易战阴云再次笼罩全球经济,还让欧盟以及全球各国倍感压力,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


在中美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美国对欧盟的威胁无异于将关税工具扩展至新的战线。面对这一挑战,欧盟如何协调内部力量寻求突围,全球如何通过协作遏制单边主义扩张,同时在复杂博弈中维护多边贸易与技术秩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税威胁下的跨大西洋裂痕


2025年2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马里兰州安德鲁斯联合基地对记者表示,对欧盟征收关税肯定会发生。他指责欧盟"真的占了我们的便宜",称美国与欧盟存在超过3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一威胁紧随特朗普于2月1日签署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关税的行政命令之后,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


特朗普的讲话,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据Politico新闻网数据,没有证据佐证“超过3000亿美元”的说法,根据欧盟方面的数据,2023年美国与欧盟的商品贸易逆差为1500亿欧元左右。同时,特朗普的原话明显将英国与欧盟区别对待。“我们会看看事情如何发展。英国可能会面临关税,但欧盟肯定会面临关税,我可以告诉你这一点。”特朗普表示。


欧盟委员会对此表示”遗憾“,并警告将”坚定回应“任何针对欧盟的关税。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强调:”我们与美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这里有很多利害关系“。事实上,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欧盟对美国的出口额达到5020亿欧元,占欧盟总出口的19.7%,使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出口市场。


布吕格尔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ía-Herrero)在多个场合表示,特朗普的关税等一系列政策可能会破坏跨大西洋关系的基础,并可能导致欧洲在某些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这与美国的初衷相反。这一观点反映了欧洲面临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欧洲需要维护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屈从于美国的压力。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项目主任、研究员埃里克·布拉特伯格(Erik Brattberg)和一些欧洲分析家认为,欧洲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持与美国战略合作之间找到平衡。完全屈从于美国压力或与中国过度亲近都不符合欧洲的长期利益。这一观点凸显了欧洲在大国博弈中寻求战略自主的努力。



欧洲优势与美国忧思


特朗普的关税更深层次体现了是美国对中美科技战的忧思。美国试图遏制欧洲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美国担忧欧洲的特色先进技术可能通过与中国合作而流向中国,从而削弱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尽管整体水平不及美国,但欧洲仍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欧洲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工业自动化和某些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荷兰ASML公司是全球唯一能生产极紫外光刻机(EUV)的企业,这种设备对制造最先进芯片至关重要。德国在工业4.0技术方面全球领先,西门子、ABB等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根据Maximize Market Research的报告,欧洲半导体市场2024年—2030年预计将以8.9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73亿美元。而中美都很关注的汽车芯片市场仍然是欧洲半导体行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欧洲虽然在人工智能投资方面仍落后于美国和中国。但根据IDC的预测,到2028年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支出将达到13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3%。


Balderton Capital和 Dealroom发布的新数据显示,欧洲人工智能公司的价值在短短四年内翻了一番。2024 年,欧洲人工智能公司的投资额约为 137 亿美元。并诞生了Wayve、Poolside AI、Pigment、Bending Spoons 和 Datasnipper等多家AI独角兽公司。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亚洲项目主任Janka Oertel指出: “欧洲需要加快发展自身的技术能力,以避免在中美竞争中被边缘化。”她强调,欧洲必须减少对外的技术依赖,特别在数字主权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事实上,欧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2024年1月11日生效的《数据法案》,作为其“欧洲数据战略”的核心部分。该法案旨在促进数据共享和使用,特别是在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此外,2023年9月生效的《欧洲芯片法案》也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其目标是到2030年将欧洲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从10%提高到20%。该法案旨在加强研发能力,吸引投资,并通过“欧洲芯片计划”(Chips for Europe Initiative)支持下一代半导体和量子技术的发展。欧洲芯片法案预计将调动约43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其中包括33亿欧元的欧盟预算。这些努力标志着欧盟在实现技术主权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美国威胁提高关税的实质意图已超越经济范畴。美国极力阻碍中欧在科技领域内形成深度合作与产业依赖,并迫使让欧洲完全绑定和更多依附于美国主导的价值链体系。在这一格局下,威胁对商品征收高关税只是个开始。施压欧盟,美国工具箱里还有不少工具可用,包括通过巨额补贴吸引欧洲企业向美国迁移,削弱欧洲工业基础;利用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向欧洲施压力;通过北约等安全框架强化欧洲对美国的依赖等等。这些系列策略不仅会遏制欧洲的战略选择自由,也潜在地影响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整体格局。



科技安全与保护主义的兴起


特朗普的对欧盟的关税威胁不仅反映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和对中国利益采取遏制性措施的战略,也凸显了各国在用各种传统工具达到自身安全和保护这个新目的。科技安全和保护在国际关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2023年6月20日由欧盟委员会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共同发布了首个经济安全战略,强调需要保护关键技术和供应链安全。2024年1月2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五项新举措来推进经济安全战略的实施,包括加强外国直接投资审查、加强出口管制协调等。这一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美国的路线,也体现了欧洲寻求独立自主的努力


在一系列权威媒体和智库的最新报道中,不难看出欧洲正处于转型的关键节点。《The Guardian》的评论指出,随着美国采取更为激进的贸易保护和科技遏制措施,欧洲亟需强化其供应链安全与技术自主能力,以应对全球竞争压力。此外,来自《Financial Times》的分析也强调,欧洲要实现预期的增长目标,必须打破现有的政策碎片化,推动跨部门、跨国家的经济与产业政策协同,以确保在半导体、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些声音表明,欧盟当前的经济安全战略不仅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回应,更是欧洲在全球科技与经济博弈中争取话语权、构建自主防护体系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前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在去年四季度明确警告,由于缺乏比战后马歇尔计划高出三倍的年度投资,欧洲将面临“缓慢的痛苦”,因为其经济无法跟上中国和美国的步伐。这一观点得到了多位欧洲高层决策者和专家的支持,他们一致认为,通过国家和欧盟层面的深度协同,构建“去风险”而非简单脱钩的机制,是当前平衡外部压力与内部经济韧性的关键。


欧洲企业联合会在报告中也强调,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欧洲正在采取"去风险"而非"脱钩"的策略。欧洲企业联合会在2024年11月的报告中强调,"去风险"是关于减少脆弱性和缓解或管理风险和依赖,而不是寻求最小化贸易关系或完全脱钩供应链。这一策略反映了欧洲在大国博弈中寻求平衡的努力。



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塑与中国的应对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不仅影响美欧关系,一旦实施还必将加速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塑德国经济研究所(IW)在2024年10月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征收20%的关税,而欧盟采取对等报复措施,那么到2027年和2028年,欧元区GDP将下降1.3%,德国GDP可能下降多达1.5%。


研究发现,从2025年到2028年,关税对欧盟GDP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加,而对美国GDP的影响在前两年更为显著。2025年,美国GDP在10%关税情景下下降1.3%,在20%关税情景下下降1.5%。随着美国进口减少幅度超过出口,这种情景对美国贸易平衡的正面影响逐渐显现,进而减轻了对美国GDP的长期影响。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和欧洲都应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具体到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与完善。首先,中国应深化与欧盟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在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领域。2024年4月,中欧双方在北京联合批准了《中欧循环经济合作路线图》,明确了在塑料污染治理、电池价值链及再制造等领域的具体合作措施。这表明,在绿色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中欧之间依然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挑战,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欧盟携手推动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倾向,中国应与欧盟等国际伙伴一道,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同时,中国还应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伦理等新兴领域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


最后,中国应加强与欧洲的战略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在科技合作、气候变化等领域,中欧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应充分利用中欧高层对话机制,就双方关切的问题坦诚交换意见,寻求合作共赢的解决方案。通过深化战略合作与沟通,中欧可以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形成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结语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为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也为中国创造了新的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创新发展,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贡献力量。在大国博弈的风云变幻中,唯有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开放包容的全球化,才能实现共同繁荣,构建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华章。




扫描添加知识星球获得《小报告》


入群可参加全年至少12场精彩闭门研讨

New Economist
新经济学家智库 关注思想增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