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本文为新经济学家智库专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账号接受投稿,投稿邮箱:jingjixuejiaquan@126.com
全球科技博弈中的美国布局:PCAST改革的战略意义与中美竞争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一上台便迅速重组总统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国在科技战略上的重大调整,以期确保其在全球科技生态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新版PCAST通过整合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的顶尖专家资源,以强化美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特朗普试图通过重组PCAST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且目标导向明确的科技政策决策机制。
作为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竞争对手科技实力崛起的重要布局,PCAST的重组凸显了特朗普政府对前沿科技在经济、军事和社会等领域影响的高度重视,主要反映在推动基础研发、大规模投资、高效短期回报,同时还致力于通过减少政策和监管障碍加速技术产业化的步伐。与此同时,这一举措也显著影响了全球科技的合作模式与治理结构,或将推动中美科技竞争从部分领域脱钩走向更广泛和系统化的博弈阶段。本文聚焦PCAST重组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路径,深入分析其对中美科技竞争以及全球创新格局的可能冲击,并探讨中国在应对此局面时的挑战与机遇。
PCAST重组:特朗普的科技战略新棋局
特朗普总统在就任后第四天就迅速签署行政令重组PCAST,彰显了科技创新在其新任期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新版PCAST由不超过24名成员组成,包括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的顶尖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总统科技助理迈克尔·克拉特西奥斯(Michael Kratsios)和白宫人工智能与加密货币特别顾问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将担任联合主席,这一安排凸显了人工智能和加密技术在新政府科技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PCAST重组的时机值得关注。特朗普在就任后第四天就签署了相关行政令,这种迅速行动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其新任期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与前几届政府相比,特朗普重组的PCAST更加强调"结果导向"和"基于功绩的成就",这可能导致美国科技投资更加聚焦于短期内能产生实际应用的领域。这种转变可能会加速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步伐,但也可能引发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担忧。
鉴于PCAST重组刚刚开始,我们还无法通过数据来观察重组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但从PCAST此前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理事们对特朗普改组不确定性的忧虑。1月15日,PCAST向时任总统乔·拜登发出了一封告别信,强调了他们认为未来值得关注的科技领域机遇。信中写道"令人遗憾的是,国会未能在近期拨款法案中支持您(拜登)提出的研发预算申请。这意味着我们未能充分补充维持美国繁荣的‘基础储备’",并补充称"中国政府仅今年一年就将研发支出提高了10%"。此前,理事会在1月10日的最后一次会议上对这些想法进行了深入思考,成员们讨论了从近期目标(如利用人工智能促进科学发现)到长期"登月计划"式目标(如扭转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机遇。PCAST 联合主席阿拉蒂·普拉巴卡 (Arati Prabhakar) 在会议上表示:“任何公共服务阶段结束后,当然都会回顾过去,但我认为展望未来也是公共角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既可以看作对拜登政府的期间的一个总结,也可以看作对当下特朗普政府工作的一个喊话。(添加文末知识星球获取全文内容)
总体来说,PCAST的重组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科技政策中强调"美国领导力"和"卓越性"的重新定位。新经济学家智库认为,新版PCAST致力于推动创新投资,消除官僚障碍,巩固美国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特朗普重组PCAST的举动,实际上是在重塑美国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即通过将顶尖的学术界和产业界人才纳入决策圈,使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重新确立绝对领导地位。
聚焦关键技术:PCAST的战略重点
PCAST的重组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对关键新兴技术的高度重视。新版PCAST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这些领域被视为影响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PCAST的指导,在这些领域保持美国的既有优势。
人工智能无疑是PCAST关注的核心领域之一。特朗普政府认识到AI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PCAST将为美国制定全面的AI战略提供建议,包括加大研发投入、培养AI人才、制定AI伦理标准等。特朗普政府已经明确支持了一项有由OpenAI、SoftBank和Oracle等私营企业提出的“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该计划将在美国AI领域投资5000亿美元,旨在建设支持AI发展的大规模数据中心和电力设施。这是可能将与1983年里根政府推出的“星球大战”计划有异曲同工之效,不同在于设计的领域更广、影响可能更深远。(详细内容请看,《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豪赌:美国AI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如何影响中国?》)这一举措与PCAST重组战略重点高度契合,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在AI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量子信息科学是另一个PCAST重点关注的领域。量子技术被视为下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PCAST将为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提供战略指导。根据PCAST的建议,早在2020年,即特朗普1.0后期,政府已提议到 2022 年将联邦政府在量子信息系统研发上的年度支出增加到约 8.6 亿美元,政府计划投入5亿美元建立"国家量子计算用户设施",为美国科学家提供关键的科研资源,并加速量子算法和应用的开发。时至2025年,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宣布拨款 6.25 亿美元支持国家量子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旨在根据《国家量子计划法案》推进量子计算、通信、传感和材料研究。新经济学家智库认为,特朗普在量子领域的战略是延续而完整的,核心旨在确保美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为未来的量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特朗普1.0时期提出的量子研发投资目标不仅已经实现,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超出了预期。当前的投资和规划表明,美国政府和产业界都认识到了量子技术的重要性,并在持续加大投入。我们应该回顾其此前对量子产业的政策,这将对我们理解和预判其2.0时期在量子产业方面的举措大有裨益。
生物技术和先进制造也是PCAST重组的重点关注领域。经过重组的PCAST预计将为美国制定生物技术发展战略提供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产业化应用、完善监管体系等。(详细内容请看《NIH改革风暴:特朗普2.0时代中美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与转向》)其他包括在先进制造领域,重组的PCAST预计将关注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这些举措旨在确保美国在生命科学和工业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去监管化:PCAST推动科技创新的新思路
特朗普重组PCAST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科技领域的去监管化。新版PCAST强调“结果导向”和“基于功绩的成就”,这使得美国科技投资如前述更加聚焦于能够在短期内产生实际应用的领域。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减少监管来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
去监管化政策可能会加速美国在某些科技领域的创新步伐。例如,在AI和生物技术领域,减少监管可能会促进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快速开发和市场化。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撤销了拜登政府制定的AI监管框架,认为这些规定威胁言论自由并阻碍AI创新。这一举措进一步体现了特朗普政府通过减少监管来促进科技创新的决心。这些做法有不少支持者。纽约大学媒体技术教授纽曼说:“语言模型涉及的许多内容都属于言论范畴。对言论发许可,进行事先限制(prior restraint),也就是在说话之前要获得许可,这与美国的传统背道而驰。”他还说:“美国式的监管通常没有欧洲和亚洲那么严格。长期以来,倾向于自由放任或最低限度的监管是美国制度的特点。”然而,这种政策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批评者认为,过度的去监管可能会导致科技发展失控,带来潜在的安全和伦理风险。设在旧金山的非政府组织人工智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I Safety)的总监丹·亨德里克斯(Dan Hendrycks)警告,如果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加任何制约,人类社会将进入一种“极度依赖人工智能系统”的阶段。
重组后的PCAST预计将在这一复杂局面中发挥平衡作用。一方面,它将为政府提供科学建议,以确保去监管化不会危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它也将努力寻找创新方法,以最小化监管对科技创新的阻碍。这种平衡将是PCAST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PCAST重组新格局:全球应对与中国措施
PCAST的重组不仅关乎美国国内科技政策的调整,还将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和国际科技合作态势。这一举措展现了特朗普政府对科技领域的重视,尤其是将AI发展视为国家安全问题,在与中国竞争的背景下,这一定位可能进一步加剧中美科技竞争,并推动科技脱钩趋势。通过结合出口管制政策和激励国内投资,PCAST的重组将剑指提升美国在关键科技领域的竞争力。重组后的PCAST或将在国际科技标准制定、数据治理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塑造美国的全新立场。这一变化为美国与其他国家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新机遇,也可能引发全球科技治理体系的重构,从而影响国际科技创新的规则与秩序。
新经济学家智库认为,面对PCAST重组带来的挑战,中国需要制定全面的应对策略。PCAST的重组反映了美国对科技竞争的高度重视。这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需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坚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中国应对的核心策略。面对美国可能的技术封锁,中国必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培养原创性人才,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研发总支出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约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8.3%。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具体到基础研究方面,2024年投入24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占研发总支出的6.91%。虽然美国今年具体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参考美国前总统拜登提出的2024财年预算案中,联邦政府的研发支出预算为2097亿美元,比2023财年估计的2008亿美元增加了89亿美元,增长率为4.4%。中国在增速和总量上都已超越,显示出中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决心。
优化科技治理体系也是中国需要关注的重点。中国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等高层单位应密切关注PCAST的重组过程,借鉴其经验以优化自身职能。具体而言,可以学习PCAST在整合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顶尖人才方面的做法,强化跨领域合作机制。同时,应重点关注PCAST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战略布局,结合中国实际,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建议。此外,还可以借鉴PCAST的工作方式,紧跟节点、热点发布科技评估报告、组织专题研讨会等,提高科技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通过这些举措,中国的科技咨询机构可以在复杂的国际科技竞争环境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科技竞争环境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仍然是中国应对科技竞争的重要策略。尽管中美竞争加剧,但随着美国不断采取“退圈退群”的姿态,将全球化议题视为次要,中国应抓住这一窗口机遇,坚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科技合作。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关乎全人类福祉的重大领域,中国更应团结更多的国际力量,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和高效的全球科技合作体系,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智慧。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是中国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面对全球人才竞争,中国应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吸引和留住顶尖科技人才。根据Multiplier的报告,2024年美国公司对跨境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了31%。同时,根据《门户开放报告》2023/2024 年,通过可选实习培训 (OPT) 留在美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的国际学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 242,782 人,比上一年增加了 22%。其中,寻求 OPT 的中国学生增加了 12%,达到 61,552 名。OPT可被视作国际学生留在美国工作的重要跳板。这反映出人才流动的复杂性,中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来应对这一趋势。
结语:在竞争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PCAST的重组标志着中美科技竞争进入新阶段。面对这一新形势,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既要正视挑战,又要把握机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中国有望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战略定力,特别是在竞争中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定开放合作的一贯态度,以全球视野谋求共同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占据应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