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创建 • 心理服务篇】多子女家庭,岁月静好还是鸡飞狗跳?

政务   2025-01-02 15:36   河南  


多子女家庭

岁月静好还是


      深圳某报纸曾刊出这样一则新闻:11岁的汵汵尿床半年,到医院检查发现泌尿系统没有问题。后来在精神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汵汵是因为弟弟出生后“失宠”,出现焦虑和抑郁,患上了“儿童遗尿症”。近年来,类似“弟弟出生,哥哥觉得活着没意思”、“妈妈欲生二胎,给大宝写保证书、签名吃定心丸”、“9岁女孩‘争宠’,‘退化’成婴儿”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愈发引起公众关注,心理咨询室里也涌进了许多类似案例。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不少头胎儿童面对家庭结构变化,出现了与上述案例类似的症状,这些都是同胞竞争的表现。那什么是同胞竞争?同胞竞争为哪般?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在处理同胞竞争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和误区?避免和化解同胞竞争,养育者应该怎么做?



同胞竞争是什么



同胞关系



在界定同胞竞争前,先来看看什么是同胞关系。同胞关系(sibling relationship)是指核心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的心理关系[1],是比亲子关系持续时间更长的人际关系,为个体融入社会提供了预演场所,不仅对头胎幼儿本身更对整个家庭产生着重要影响。影响同胞关系的因素众多,个体层面有同胞的结构特征和共情能力,最普遍的结构特征就是同胞间的年龄差和同胞的性别组合;家庭层面主要是父母的差别对待、亲子关系以及教养方式[2]。已有研究表明好的同胞关系(友爱、互助、合作等)对儿童社会化、情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不和谐的同胞关系,尤其是伴有嫉妒、敌意时家庭关系会很紧张,对儿童的成长不利。


同胞竞争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将同胞竞争障碍(sibling rivalry disorder)列为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头胎儿童对弟弟妹妹的竞争或嫉妒,常起病于弟弟妹妹出生后几个月内,头胎儿童多动、冲动、退缩行为增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问题明显,以学龄前儿童多见[3]。同胞竞争在大龄儿童中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反应会更为激烈。在ICD-10中同胞竞争障碍又被称为同胞嫉妒,通常指随着(通常是挨肩儿的)弟弟妹妹的出生,很高比例乃至大多数儿童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不过只有在伴有程度不寻常的负性体验时才被视为异常[4]。多数情况下这种紊乱很轻,但此时发生的竞争或嫉妒等问题不局限于年幼弟弟妹妹出生的阶段,可能会持续很久,常伴有心理社会问题。
有时候儿童出现的“问题”只是ta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暂时的困扰,只要困扰解决,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就会消失,因此本文仅以“同胞竞争”指代儿童早期所有因同胞竞争产生的情绪行为紊乱。


同胞竞争的表现



同胞竞争可表现为显著地与同胞竞相争取父母的重视和疼爱,严重时可伴有对同胞的明显敌意,躯体残害和/或恶意的预谋和暗中作梗[5]。少数病例可表现为明显地不愿共享,缺乏积极的关心,很少友好往来。有些个体(主要是头胎)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退化,丧失之前习得的技能(如控制大小便)并有行为幼稚化倾向。有些个体好模仿婴儿的举动以引起父母的注意,如让人喂食。此外与父母的对立与冲突行为也会增加,爱发脾气,以及表现为焦虑、痛苦或社会性退缩。还有一些个体出现睡眠障碍。



同胞竞争为哪般




嫉羡
嫉羡(envy)这个精神分析领域由来已久的概念最早从弗洛伊德开始,最初被当做一种情绪在一些临床情境中被提起。客体关系理论家梅兰妮·克莱因指出个体会憎恨妨碍自体生存的客体,这个观点很好地解释了同胞之间的竞争与嫉妒关系。


出生顺序效应
精神分析理论的另一巨擘阿德勒的出生顺序效应理论认为出生顺序会影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出生顺序与父母期望、同胞竞争、个人自我认同等交织在一起,影响个体的性格形成[6]。如老大出生即引起众人注意,多少会受到溺爱,弟弟妹妹出生后老大会发现原先的地位不再,并认定是弟弟妹妹夺走了父母的爱;又比如老二一出生就跟老大共享父母的注意与照顾,通常老二会拿出竞赛的精神,意图超越老大以争取父母长辈的称许[7]。



处理同胞竞争时常见的误区及启示






主张大让小
“哥哥要让着弟弟。”“妹妹比你小,玩具先给她玩。”很多人对这些话并不陌生,一些长辈尤其是“大让小”这种观点的坚定拥护者。中国传统文化尊崇兄友弟恭,爱护幼小,但这种谦让应以自愿为前提,而不是被强制。否则 “让”的孩子时常忍气吞声,“受”的孩子永远觉得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大孩越来越心理失衡,二孩越发肆意妄为,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利。家庭成员应树立一致的教养理念,如有不一致最好由一人主导。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应当秉持一视同仁的原则:抢玩具,可以先到先得、轮流玩;吃东西,尽量平均分。总之,养育者要通过言行举止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即“你们在父母眼中是一样的,不会偏爱任何一个。”




将孩子进行比较
“妹妹吃饭又快又好,姐姐要加油了。”“弟弟真厉害,一岁就会说话了,哥哥两岁多才会。”多胎家庭里这种对话也很常见。在孩子面前比较他们的优劣,亦或虽然没有明显的褒贬之分,也会因孩子的不同理解给养育带来麻烦。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两个孩子可能一个爱动一个喜静,一个崇文一个尚武,养育者不要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需要提醒孩子改正缺点的时候,只需告诉ta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做哪些改进,就够了。




过度追求“一碗水端平”
有些家长为了追求所谓公平(这里主要指物质供应方面)习惯“一式两份”,无论什么都买两份,美其名曰避免争抢。其实比起所谓“均衡”我们也要看到差异、尊重差异,要“因材施教”,而不是给了哥哥一个苹果就一定也要给弟弟一个苹果。喜欢苹果就给ta苹果,喜欢香蕉就给ta香蕉,这样更好。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交给孩子自主选择,既可以避免互相攀比,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因生二胎对老大有亏欠感
有些家庭认为在做出生二胎的决定前要跟老大商量,要征得老大的同意,潜意识里觉得好像老二的到来会抢走或分走本属于老大的东西,从而心生愧疚。这种亏欠感很容易被孩子觉察到,让老大也认为是弟弟妹妹抢走了本来属于他的关爱,从而导致他对弟弟妹妹的排斥。要避免这种情况,为人父母者首先要确信自己能够处理好孩子之间的竞争,不会因为多了一个孩子就忽略对另一个孩子的关爱;其次要认识到二孩的到来,对老大的成长是有益的。所以,生二胎不需要老大的同意,只要告知老大“有弟弟妹妹确实很好,ta长大了可以跟你一起玩,一起分享秘密,但在ta刚出生的头几年,家人为ta的付出比ta带给家人的快乐要多得多,我们得共同去照顾ta,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老大就有心理准备了。此举也能帮助老大理解父母,他因此知道他曾经也被父母全身心照顾,当他再看到父母抱二孩时,情感就能从嫉妒转化成重温父母对自己的满满爱意。此外要和家里的长辈、亲戚朋友沟通好,绝对不要拿“有了弟弟妹妹妈妈就不疼你了”等话逗弄大宝。



总结




同胞间出现争吵、攀比是正常的,但养育者不应疏忽对待,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冲突,处理得当可以“平息战火”,处理不当无异于“火上浇油”。前段时间有朋友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回到家,推开门,两个孩子向我跑来,顺手抱起跑的最快的孩子,只见另一个孩子失落地默默走开,亲了亲手里的孩子,说:妈妈很想你,然后轻轻地将孩子放下。转身走向那个失落的孩子,将他抱起,多亲了几口以做补偿,也说:妈妈今天也很想你。孩子挣脱了怀抱,开心地跑去玩耍了。”看见、识别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敏锐觉察到孩子的需求并在当下及时做出恰当反应,必要的时候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可能是合格父母需要做到的。
同胞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伴随幼儿终生,同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头胎幼儿提供了学习机会,他们从中学会观点采择、理解他人想法,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学会同理心,养育者要珍视同胞关系作为头胎幼儿重要人际关系在其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习得处理同胞竞争的有效方法,不强制大让小,不将孩子进行比较,不盲目追求“一碗水端平”,适当设定限制以减少冲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尊重孩子的感受,做儿童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平安获嘉
传递政法精神,共建平安获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