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报写作的“劲道”

文摘   2024-11-05 16:25   宁夏  

      信息简报写作是一件“苦差事”,也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和被组织发现的“最捷径”。但是,现实中一些年轻干部因写信息简报犯愁、犯难、犯困,往往一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惆怅,凑活出来的信息简报毫无新意、不知所云、难以修改。这里,我浅谈几点信息简报写作的拙见,不足之处,请读友们海涵。

      一是要有“敢于碰钉”的勇劲。现在的年轻人有活力,有朝气,急于展示自我,也希望通过“展示文采”让领导和同事认可自己。但是由于缺乏公文写作的“基功”,还处在“同学少年”写作习气,写出的材料“书生气太浓”,不符合“胃口”,被领导大幅批改或责令重新写就“碰壁”了,受不了,受挫心理较差,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怯懦心理。信息简报的写作就是在“拉锯式”的批改中与批改者碰撞思想、交流思路、探讨方法,经验不足、功底不深、文笔不高是难免碰钉子的。没有一次次修改的挫折、羞馁、无助是难以“过关”“交差的”。笔者刚上班,写了一篇信息呈领导批改,结果被改的只留了一字,当时感觉受到了“虐待”。但是我不气馁,不服气,敢于“碰钉子”,“钻牛角尖”,在N次“碰钉”中找到灵感、找到思路、找对方法,获得“小名气”。俗语“越挫越勇”就是这个真谛!“碰钉”的过程就是历练、成长的过程。摒弃怯懦心理,拿出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向“钉”而行,一定会见“彩虹”。

      二是要有“博览群文”的心劲。年轻人谈“写”色变,视公文写作“如临深渊”“如临大敌”,究其原因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积累不足,脑子里没有“货”。现在年轻干部有些浮躁,不注重学习,也不会学习,不会在博览群书中、欣赏雅文中夯基固本,不会在读书看报、传阅文件中积累素材。书页里,蕴藏着万千气象。人们徜徉其间,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既能汲取知识雨露,也能吸收思想精华,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在春风化雨中得到成长与淬炼。2007年参加工作后,笔者在团县委工作的时候,就开始从人民日报、宁夏日报等报刊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文章。那时因一片美文,不胜欢喜,将书记的报纸剪掉,没有受到批评,反而领导赠送了一个剪贴本,至今想起都能使自己笑出声来。而来17年的日积月累,从剪贴本摘录到电子版摘录,我已经积累了数百万字的句子和文章。讲自己故事,无意炫耀,只是想告诉读友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信息简报的撰写绝对不是轻轻松、敲锣打鼓就能写好的,没有几年“冷板凳坐”是出不了道的。如何使自己写作上得心应手,手到擒来呢?笔者愚见就是多看、多积累、多摘抄,再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了。

      三是要有“甘于寂寞”的攒劲。曹雪芹写《红楼梦》直至去世,孙皓晖历时15年写出《大秦帝国》,路遥写《平凡世界》用了6年......但凡经典力作没有一部是轻轻松松写出来的,无一不是付出作者心血甚至生命代价写出来的。写作从来都是苦差事,只有能吃苦、肯下功夫,才能学到真知、厚植学问。董仲舒著书立说,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三年不窥园”;范仲淹躬身学习,不畏艰苦,“断齑划粥,持之以恒”;宋濂读书时,从不懈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下足“铁杵磨针”“滴水穿石”的功夫,才能求得真学问。写作是一个寂寞里程。在党办、政办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体会,一篇高质量的讲话稿、汇报材料、经验总结要经过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才能撰写出来。能够忍受写作的“寂寞”,甘于尝试写作的“苦”,必定会看到最美的彩虹。

      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时逢伟大时代,妙笔著春秋。愿你写作愉快,漫侃几点写作体会,仅供参考。




【终审】赵军平

【校审】汪瑞瑞

【供稿】赵军平

【编辑】王诗惠






冯记沟乡党建
“冯记沟乡党建”由冯记沟乡党委主办,以“传播党的声音,指导党建工作,服务党员群众,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为宗旨,随时随地为党支部和党员群众开展学习提供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