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的“不速之客”,差点酿成大祸!

政务   2025-01-03 16:53   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

龙游的李大伯经历了一场

惊心动魄的“剖腹取物”手术

而罪魁祸首

竟然是美味的猪蹄


猪蹄尖利的骨头

误入肠道

导致了小肠穿孔

情况危急

近日,我院外一科接诊了一位因误吞猪骨头而致小肠穿孔的患者。患者李大伯在进食过程中不慎将一块尖锐的猪骨头吞下,骨头随后卡在了肠道内,造成了小肠穿孔。这本是一次普通的用餐,却没想到瞬间变成了惊心动魄的“冒险”

入院时,李大伯下腹部刀割样剧痛,伴有恶心不适。当日值班医生陈敏副主任医师接诊后立即为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考虑小肠穿孔随后,外科团队迅速制定急诊手术方案 ,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陈敏副主任医师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小肠穿孔修补术。

▲ 左右滑动查看

在手术中,医生发现这块猪骨头两端锋利如刀,已经穿透了患者的小肠壁如不及时取出,小肠穿孔会引发急性腹膜炎,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脓毒血症以及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 左右滑动查看

▲取出的近3cm长的猪骨头


手术过程惊心动魄,但结果令人欣慰。术后,李大伯恢复情况良好,在外一科医护团队精心照护下已经顺利出院。



医生提醒

春节假期即将来临

大家在享受春节美食时

要特别注意细嚼慢咽

进食时勿说笑、嬉戏


如遇异物卡喉

首先要停止进食和饮水

避免异物穿透食管

可以尝试用力咳嗽,看能否咳出异物

不要用“吞饭团、喝醋”等土方法


误吞异物并非小事
它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进食后如感到腹部不适时
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避免耽误治疗时机




这些不经意“瞬间” 
可能是“致命”时刻!



用餐匆忙

进食时,若谈笑风生或注意力分散,容易不慎将食物中的硬物或小件一同咽下,增加误吞风险;


儿童好奇心强

小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将小玩具、硬币等物品放入嘴中探索,很容易造成误吞;


老年人咀嚼功能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牙齿可能缺失或咀嚼能力减弱,导致他们在未充分咀嚼食物的情况下就将其吞咽;


饮酒或药物影响

酒精或某些药物可能会对人的判断力和吞咽协调性产生不良影响,异物更容易“趁虚而入”。


这些不经意“瞬间” 
如何预防?
预防重点在于饮食

避免坚硬食物如:

1.硬果壳和种子:

如坚果的外壳、枣核等。若没有充分咀嚼或剥壳,其尖锐的边缘可能会划伤肠道。

2.未充分煮熟的蔬菜:

如胡萝卜、玉米等。若未充分煮熟或咀嚼,其硬质的颗粒可能会对肠道黏膜造成损伤。

3.骨头和硬质的肉类:

如鸡骨头、鱼骨等。若没有彻底剔除或咀嚼,它们锋利的边缘可能会划伤食道和肠道。

4.油炸和烤制食品:

如炸鸡、炸薯条等。这些食物的外层可能变得非常硬和脆,若咀嚼不充分,其碎片可能会损伤肠道内壁。

细嚼慢咽至关重要,尤其对孩子和老人更为重要。不良饮食习惯,如热食摄入和暴饮暴食,亦可能刺激胃肠道,增加小肠穿孔风险,也可引发肠梗阻。


不小心吞了异物
该怎么办?

当误吞时,切记不要慌张,更不要迷信各种民间偏方,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80%-90%的异物可通过消化道自行排出,嵌顿、穿孔或梗阻是消化道异物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异物细长、锐利,如鱼骨、鸡骨、牙签等,常发生于消化道生理狭窄或成角的区域,其中10%-20%的异物需要内镜取出,不足1%的异物需要外科手术处理。
消化道异物,预防是关键。尤其注意儿童、老人、视力不佳者、精神疾病者,日常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勿说笑、嬉戏,老年人在进食黏性食物前妥善处理义齿。平时加强宣教,避免故意吞服或意外吞服异物。



出现这些症状
要及时就诊!

1. 腹痛:小肠穿孔的典型症状为突发的剧烈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 腹胀:由于肠道内气体和液体的积聚,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的现象。

3. 其他症状:如发热、血压下降等全身性症状可能出现。


若出现以上症状

请务必迅速就医🚑

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来源:外一科

通讯员:陈敏、傅忆玲

编辑:冯佳钰

一审:钟飞彪

二审:周建军、章晟

三审:方建伟


龙游县人民医院
医院新闻,健康宣教,卫生公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