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马泰·俄白克,男,哈萨克族,中共党员,1964年10月出生,新疆特克斯县人,现任特克斯县包扎得尔牧业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他30年如一日,在地处海拔3000多米的包扎得尔牧区为各族牧民行医治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被牧民亲切地称为“健康守护神”,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乡村医生”“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称号。
医者仁心,居马泰·俄白克对这个词的理解最初来源于他的父亲。在居马泰的记忆中,父亲做了一辈子村医,一生中虽没有做什么辉煌大事,却一直默默无闻地为牧民们解除病痛。耳濡目染下,居马泰·俄白克自幼便萌发了立志学医的理想。从伊宁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到最偏远的包扎得尔远冬牧场牧区卫生院工作,当他接过父亲的旧药箱时就暗暗下了决心:“家族世代从医让我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包扎得尔牧区海拔高、地处偏远,缺医少药,那里的各族牧民更需要我。”父辈从医的初衷和执着的坚守,不仅深深影响着居马泰,就连居马泰·俄白克的女儿也深受影响,如今他的女儿也接过这份神圣的职责,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医生。时代在更迭、在发展,在瞬息万变的变迁中,唯独居马泰·俄白克一家三代的医者仁心从未改变,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个家庭的坚守,居马泰·俄白克一家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大爱带到大山深处,用实际行动温暖着各族牧民。
在哈萨克语里“包扎得尔”是未开发之地的意思,包扎得尔牧区海拔3000多米,距离县城100多公里,总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是一个有着优质畜草资源且非常适宜牲畜过冬的远冬牧场,但包扎得尔牧区又是一个让各族牧民从心底里感到畏惧的地方,这里交通不便,只有一条凿山而建的七十厘米左右的牧道在大山里蜿蜒,这条牧道一面紧靠大山,一面是悬崖峭壁,每年牲畜转场时,都会有牛羊失足跌下山崖,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天堑之地”。每到冬季,居马泰·俄白克就会骑着马、背着药箱、挂着装满药的褡裢在包扎得尔牧场巡诊,包扎得尔牧区许多地方没有通讯,消息完全靠牧民之间传口信,只要得到谁家有病人的口信,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雪,他都会立刻出发,遇到一些情况危急的病人,为了抢时间,他还会铤而走险选择翻越海拔4000米的达坂。
由于交通不便,很多牧民生病宁愿硬扛着也不愿出山,久而久之小病都被拖成了大病,但居马泰·俄白克心里有本包扎得尔牧民的大病历,每次巡诊时,谁家的老人高血压药快吃完了,谁家的孩子身体弱,谁家的媳妇快临产了,居马泰·俄白克都心中有数,他会提前备足药品,靠着一人一马,穿梭在大山中为各族牧民解除病患。提起居马泰·俄白克,牧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常说:“包扎得尔的牧民最幸福,因为我们有居马泰·俄白克”。
从医30余年来,居马泰·俄白克一直坚守在天山深处,将最宝贵的青春都献给了包扎得尔,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乡亲们生病时都能及时得到救治,过上好日子,他常说:“有钱没钱都先治病” 。30余年间,他为各族牧民减免、垫付的医药费及诊疗费超过10万余元,巡诊里程更是达到20余万公里,作为一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他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心坚守在边远牧区,以实际行动为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保驾护航。
2021年6月28日,居马泰·俄白克在北京接受全国“两优一先”表彰,每每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大家的那一幕,居马泰·俄白克都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工作中,他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武装头脑,每次巡诊时他都会带上40多公斤药品和10余公斤的宣传材料,结合牧民生产生活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开展宣讲,牧民们非常喜欢这位“白衣宣讲员”对他“苞谷馕”式的宣讲方式更是赞不绝口。水滴石穿,通过居马泰·俄白克日复一日地努力,各族牧民在润物细无声中理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不断增进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近些年来,包扎得尔卫生院在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各方面条件都得到改善,但居马泰·俄白克心中最牵挂的始终是大山里各族群众的身体健康,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于是他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教育培养了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又自愿留在牧区的医疗队伍,他希望自己退休后,这些年轻人能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用仁心守护包扎得尔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用真情在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克斯县实践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监制 / 热斯克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