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研究我省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在我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切实把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力推动现代化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全会强调,要持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深入开展造林绿化,拓展防沙治沙成效,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近年来,当地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方针,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沙化土地治理,完成营造林111.42万亩,全县239.3万亩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36.96%,较2019年增加5.36个百分点,县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厚植绿色生态底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古浪县林草局局长张连魁表示,要实施好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巩固防沙治沙成果等“三北”六期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不断巩固拓展古浪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贡献。
“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围绕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治理,完成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任务,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能力得以提升,防洪体系日趋完善。”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陈孝伟表示,要围绕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强省会行动为总牵引,坚决扛起保护好母亲河的时代重任,统筹抓好全市河道水域空间管控、河道岸线管理保护、河道突出问题治理,认真履行巡河、管河、护河、治河责任,致力于建设山青、水净、岸绿、景美、人和的黄河生态廊道,为生态保护治理贡献更多力量。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步伐
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步伐。
渭源县围绕“农业优先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将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体系,中药材、马铃薯、畜草、文旅产业多面开花。
“我们要积极主动作为,坚持构建产业体系和夯实产业基础相结合,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谋划,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赋能,全面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体现渭源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渭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会林说。
庄浪县委书记陈景春表示,庄浪县将聚焦“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引导全县上下全力以赴促增长、强支撑、夯基底、保安全。聚焦做强产业这一“立县之本”,努力做大经济总量;用好深化改革这一“制胜法宝”,不断激发发展潜能;紧盯全面振兴这一“重要目标”,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对标绿色发展这一“内在要求”,全面筑牢生态屏障;站稳人民至上这一“鲜明立场”,持续写好民生答卷。
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全会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细落实“一键报贫”机制,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金昌市扎实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全市各级帮扶干部常态化走进关爱对象家中,对照保障政策和责任清单,认真核对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基本养老保险、教育救助、医疗康复、住房保障、就业扶持7个方面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关爱对象所思、所忧、所盼,力所能及提供资金和物资帮助,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就在身边、干部就是亲人。
“我们要着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实事,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困有所助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摸底排查力度,精准认定救助对象,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相应的救助范围;强化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金昌市民政局局长郑永莲说。
清水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裴亮亮表示,清水县委组织部要注重从工作一线培养干部,从多个角度考察干部,看综合能力识别干部,看担当作为选用干部,切实把能扛重担、挑大梁、打硬仗的干部选用起来。聚焦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精准引才,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精细育才,采取“人才+项目”等模式精心用才,落实待遇保障措施精诚留才,着力构筑聚才“洼地”。深入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跟踪培养。(甘肃日报记者金奉乾、薛砚、杨唯伟、谢晓玲、田丽媛、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