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保障好残疾人等的切身利益,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婚俗新风……
民生无小事,事事暖人心。近五年来,我省民政部门始终心系民生,紧紧围绕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用心用情做好各项工作,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牵动万千家庭的民生大事。在困境儿童群体中,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需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儿童福利法规政策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儿童福利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健全孤儿基本生活费动态调整机制,孤儿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470元、社会散居标准由每人每月640元提高到1080元,孤儿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庄浪县永宁镇苏家河湾村的鹏鹏(化名)和姐姐,幼时丧父,母亲出走,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今年高考结束后,两人顺利被大学录取,并且每人每学年可获得1万元的助学金,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这得益于我省实施的“福彩圆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
近年来,我省率先在全国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制度,对年满18周岁后仍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普通全日制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每人每学年1万元的标准予以资助,有效解决上学难问题。
社会事务工作包罗万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婚姻登记是群众关切的民生工作。为着力解决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多地跑”“多次跑”等诸多难点问题,满足婚姻当事人就近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近年来,我省全面实现婚姻登记“省内通办”,已办理结婚登记“省内通办”7256对。积极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2019年以来,共举办集体婚礼、集体颁证等特色活动717场次,参与新人7880余对。
帮助群众办好“身后事”,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2020年起,我省将惠民殡葬对象范围扩展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有条件的地区还扩大到低收入群众。截至目前,已向41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基本殡葬免费服务,免费金额620余万元。2022年,出台《甘肃省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实施办法》,对逝者去世后选择节地生态葬式葬法的,分别给予逝者直系亲属或法定继承人1000元/例、800元/例、600元/例的一次性奖励,填补了我省在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方面的空白。该项政策实施以来,共有340余人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累计发放奖补资金30余万元。
为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2020年1月,我省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省级分档指导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110元和60元,并实行动态调整,使补贴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实际情况相适应,且兼顾残疾人生活保障和长期护理需求。2019年以来,共发放资金39.2亿元。其中,2024年比2019年增长1.1亿元,补贴对象增加2.7万人。同时,在全省部署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主动办”便民利民行动,通过与残联加强信息共享比对,实现了“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主动服务率从2022年的28.1%提高到现在的72.9%。规范落实“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累计受理“跨省通办”113例、“全程网办”1351例。
全面应用“金民工程”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救助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拓宽救助寻亲渠道。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酷暑送清凉”和“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救助生活无着人员5万余人次,帮助1177人成功寻亲、顺利返乡。
深怀仁爱之心,心系民之关切。全省民政部门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办好民生实事,永远在路上。(李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