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峰会现场。从左至右依次为:《财富》中国新媒体执行主编谢菁炜,嘉吉动物营养与健康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郑鸿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可持续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严弘,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孙捷。
ESG理论的发展已日臻成熟,但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企业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实际的商业逻辑结合起来,让ESG不仅仅是一场“秀”,也不仅仅是企业为之额外付出的“税”,而是一种理性的、可持续的商业行为。
在本月于上海举办的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峰会上,关于ESG的圆桌讨论中,嘉宾们围绕切实的、落地的方法论展开: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地践行ESG?如何通过ESG的实践,影响和带动供应链上下游更多的企业?以及,如何评估企业通过践行ESG,在商业层面获得的真实的回报?商业回报包括但不限于财务表现、品牌价值、市场竞争力以及客户和投资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涵盖短期、中期及长期的回报。不同行业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于投入和回报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对话实录。
谢菁炜:嘉吉是世界上最大的私有企业,业务和我们的“吃穿住行”中的“吃”是息息相关的。嘉吉通过哪些技术创新,来切实地推动可持续发展?
还有一个平台用来跟踪动物所有的生活轨迹,包括农场的管理情况、环境情况等等。动物的整个生活的轨迹,包括碳排放的踪迹,都会被记录下来。
我们另一个创新的方向就是通过开发新的添加剂,包括后生元和植物源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动物在消化和吸收营养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量。比如我们可以将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碳排放量降低5%-10%,同时可以增加生产效率。
谢菁炜:新技术的研发之外,应用也至关重要。在推动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生产技术的应用方面,安踏有哪些值得分享的举措?
李玲:安踏作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体育用品集团,最重要的ESG举措之一就是生产出环保可再生的产品,以产品推动ESG在组织内的落实。安踏每年要销售2亿件运动服、1亿双运动鞋,覆盖全球2亿消费者。我们的总目标是在2050年,全集团实现碳中和。细分目标中,就包括希望可持续产品的占比提升至50%。
举几个例子。今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装,是中国首个权威机构认证的“碳中和”的领奖服。安踏在大概一年前,就号召全国消费者一起参与“山河计划”,收集大量塑料水瓶,经过环保可再生的科技,让它们变成丝线,织成奥运会领奖服。从面料、生产、物流、包装,到供应链的管理,领奖服都体现了碳中和的管理目标。
第二个产品,我们运用了赛丽丝聚酯纤维生产出在6个月重归自然的产品。这种运动装备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经历6个月就可以被降解,降解率超过95%。这样的材料在我们很多装备中都有使用。
第三,“从摇篮到坟墓”。嘉吉的郑总刚刚也讲到了关于碳足迹的追踪。对于部分产品,我们从面料到产品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了碳足迹的追踪,并采取有效的减碳措施,在整个链条中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包装。我们力求在未来以环保可再生包装材料取代现有的一些材料,现在安踏20%的包装材料都是可持续的。
ESG从科技到商品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转换。通过可持续产品的研发应用,既实现了对碳排放全方面的管理,同时也实现了消费者教育。可再生环保材料的研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投入和攻坚的难题,但是我们在不断地推进,在这个方面,集团未来会进一步加大投入。
谢菁炜:远景作为新型能源系统企业,本身业务就和ESG是息息相关的,尤其在E(环境)这个方面。请您向我们介绍,一家绿色科技公司,如何做创新,效果如何?
孙捷:远景的产品并不为公众直接使用,但是我们的风力发电机、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等等,都在为千行百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我们作为一家绿色科技公司,不断地做科技创新,我们最近再次入选《财富》改变世界50家企业榜单。
在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绿色能源技术,在座的所有行业的企业,现在都在追求绿色低碳的转型,绿色电力的使用肯定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我们本身就是这个领域的从业者和技术的引领者,不断通过利用风、光、生物质这些可再生能源,以更低成本的价格去生产和储存电力。
第二,近几年我们都在谈碳相关的技术,包括碳计量技术、碳核算技术,碳认证技术,我们也花了很多功夫投入在这些方面。
第三,数智化的技术,这里面包括了智能物联的技术。单纯的IT系统和技术不能满足越来越纷繁复杂的能源世界。互联网世界更多是信息的联通,是虚拟的,但能源世界是物理连接的。如何通过IoT或AIoT技术让不同能源世界里的设备、机器进行对话?如何通过AI结合算法和大模型的技术,更好地预测天气情况、风力发电情况,以及未来24小时、4小时、20分钟的储力?这些都需要非常多的技术投入。
所以,我们围绕这几个方面对技术进行创新,同时把技术应用到产品,为整个行业提供相应的绿色低碳的服务。
谢菁炜:刚才几位企业代表都分享了ESG相关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从学者的角度,请严教授给出超越行业的观察:如何以市场化的激励措施,促使企业去主动进行ESG相关技术的革新?激励措施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什么?
严弘:ESG的技术革新需要很多资金、资源的投入,如何通过资源的投入实现我们的目标,通过资源的投入得到市场的嘉奖,这就需要市场化的机制。
一方面碳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化机制,可以通过碳排放交易权的交易帮助企业获得相应的收益。目前这个市场还比较初期,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正逐渐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把整个ESG的目标结合在企业发展的蓝图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对高管的激励机制。因为我们ESG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长期的目标产生的是长期的绩效,短期只看到投入,但是长期的话,市场化回报会非常的巨大。
郑鸿飞:可持续对嘉吉来说是一个长期的理念。但同时,我们一直相信,通过实践ESG,要真正能够为客户带来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为我们自己创造短期、中期、长期的经济价值。
举个例子。中国在2020年7月推出了饲料“禁抗”、“无抗”的政策,以减少抗生素在人类食品中的残留。而这就要追溯到动物生长过程中,对于抗生素的摄入是否是有节制的。这项政策是在2020年推出的,但是嘉吉从2017年开始就在中国市场准备饲料无抗的解决方案了,因为我们在其他国家看到了这个趋势。
我们在2020年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饲料无抗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不仅仅是把抗生素从产品中拿走,不能这样简单粗暴,因为拿走之后会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动物容易生病、农场效率降低。我们必须帮助客户应对这些副作用,否则他们的经济效益就会下降。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集产品营养、饲料安全、环境安全、动物肠道健康于一体的,是产品和服务相结合的。通过这项方案,客户的经济效益不降反升。对我们企业来说,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我们当年大幅的业绩增长得益于这款无抗解决方案,这是短期就能够看得见的经济价值。
谢菁炜:这个例子正好把今天这场讨论的三个话题串在了一起:通过技术创新影响供应链上下游的伙伴,实现商业的回报。安踏如何考量ESG方面的投入和商业层面的回报之间的关系?
李玲:安踏集团目前对于ESG的投入是相当大的。在产品研发方面,我们已经累计投入了接近100亿元,明确了“1+3+5”的ESG战略目标,到2050年要实现碳中和的总目标。
我们在ESG方面的投入也体现在组织架构的调整。首先,在集团层面搭建ESG管理体系,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集团联席CEO、董事局执行董事担任主席,所有品牌CEO、重要部门负责人出任委员。所有部门都要承担2050年碳中和总目标以及倒推回来的KPI指标,这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投入。
另外,今年四月,安踏在上海武康路开了首家ANTA ZERO零碳使命店,大家有时间可以逛一逛。这家店致力于从产品制造到终端运营全面实现减碳目标,同时体现了对消费者的教育,而且该店本身已经实现了30%的碳中和。
ESG的S(社会)方面,安踏也进行了大量投入。到现在为止集团捐赠总额超过了24亿元,还在过去七八年中实施“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针对中西部青少年开展体育运动和教育公平的实践。同时我们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集团创始人家族还投入百亿成立和敏基金会,未来将继续推动医疗进步、社区关怀,和整个国家的体育运动事业。
现在看,我们的投入远于大于短期的经济回报。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我们认为,投入ESG最大的回报就是能够得到更多来自投资者、消费者和公众对企业的尊重,长远来看应该变成我们企业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现在并不急于追求短期的财务目标。
孙捷: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纠正一下大家一直以来几个错误的观点。大家好像觉得做ESG就是增加成本的,或者更多是为了做企业宣传,我想分享几个观点。
第一,关于绿色电力。现在绿色电力早不是十几年前成本高,被大家称为“垃圾电”的时代了。现在绿色电力成本比火电更低,又便宜又清洁的电为什么不用呢?在内蒙通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成本只有两毛多。相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工厂平均电价都是7-8毛。绿色电力已经不是奢侈品。
第二,我们不能单从成本上看ESG这个事。反过来看,你要思考,不做会有什么惩罚?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包括出口型企业,现在不做ESG,就会越来越“痛”。如果ESG达不到标准,出口欧美的话,你就会面临更高的碳税,而且是用欧元结算的碳税,一吨100欧。
我们本身是一个产品型公司,出口的时候,海外客户对我们是有碳方面的要求的,但是这个要求不只是对远景自身,而是对我们和我们的供应链。所以我们也会对供应链提出要求,同时赋能他们,包括给他们提供更便宜的绿电,帮助他们做节能降碳,他们减少碳足迹的同时,也帮助我们的产品提升了竞争力和出口的优势,这样才能够拿到更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所以这是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是某一家,或者某几个企业要做的事。
谢菁炜:是的,关于ESG的投入和回报,不能仅局限于这家企业内部,而是要把整个供应链放进来一起考虑。严教授,中国企业现阶段在ESG方面的投入和回报之间是什么样的状况?有没有数据可以支撑某个结论?
严弘:我想强调一点,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社会进步是我们人类发展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个不是短期的财务回报所能反映的,但是可持续投资或者ESG投资的投资者,特别是欧洲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在审视投资对象的时候,第一个标准就是看ESG指标,如果不达标,财务再好,他们都不会关注的。所以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我们关注企业的ESG发展,关注企业在可持续方面的进步,实际上对他们未来获得更多的投资会有好处,同时这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也推动着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研究发现,ESG指标相对比较好的公司,他们的财务报表普遍比较好,信息披露也比较完全,投资者对他们比较放心,也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买他们的股票,所以在股市方面的表现也是比较好的。这一点,从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都有相关的证据,当然国内市场时间不是很长,数据也不是很多,证据不是非常的明显和充分,但是这个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财富中文网)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热议话题:
查看《“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磋商进程,商务部郑重表态》的精彩观点
查看《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的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