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站在毛主席身边的“金童玉女”,曾在湖北工作

文化   2024-07-24 17:03   福建  

相信很多人

对这张经典照片并不陌生


1959年6月26日
毛泽东回到了
阔别32年的湖南韶山老家
毛泽东戴红领巾
站在韶山学校师生中间的照片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瞬间能够成为永恒的传说。钱学森先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中国的航天之父,他的生涯中充满了无数令人敬仰的事迹。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曾经历过一次有趣的国宴插曲,其中涉及到他与毛主席之间的一段佳话。?那是一个特殊的夜晚,国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国宴,以款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贵宾。宴会厅内,灯光璀璨,气氛庄重而热烈。

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瞬间能够成为永恒的传说。钱学森先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中国的航天之父,他的生涯中充满了无数令人敬仰的事迹。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曾经历过一次有趣的国宴插曲,其中涉及到他与毛主席之间的一段佳话。?那是一个特殊的夜晚,国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国宴,以款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贵宾。宴会厅内,灯光璀璨,气氛庄重而热烈。

被收进小学课本
小姑娘叫彭淑清
小男孩叫蒋含宇
他们不仅是一双幸运的“金童玉女”
而且12年后
喜结连理

6月23日
这对站在毛主席身边的“金童玉女”
回到中国人民大学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瞬间能够成为永恒的传说。钱学森先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中国的航天之父,他的生涯中充满了无数令人敬仰的事迹。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曾经历过一次有趣的国宴插曲,其中涉及到他与毛主席之间的一段佳话。?那是一个特殊的夜晚,国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国宴,以款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贵宾。宴会厅内,灯光璀璨,气氛庄重而热烈。

参加了2024届毕业典礼相关活动
重拾岁月回忆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瞬间能够成为永恒的传说。钱学森先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中国的航天之父,他的生涯中充满了无数令人敬仰的事迹。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曾经历过一次有趣的国宴插曲,其中涉及到他与毛主席之间的一段佳话。?那是一个特殊的夜晚,国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国宴,以款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贵宾。宴会厅内,灯光璀璨,气氛庄重而热烈。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
他们作为“石油石化人”
曾在湖北荆门工作过8年

一张能听见笑声的照片

“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

少先队里高大的人,

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

纸面上仿佛听出了声音。

…………”

——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

为经典照片《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写的诗。

蒋含宇、彭淑清夫妇与老照片合影。图片:湖南日报


蒋含宇和彭淑清都出生于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的小村里。当年14岁的蒋含宇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担任少先队大队委员。

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回到韶山,重返故乡。前一天,老师告诉蒋含宇和彭淑清,有位重要领导要来学校视察,学校决定由他俩给领导系红领巾和献花。


两个人既激动又紧张,蒋含宇特意准备了一条大号绸布红领巾,反复练习反手系红领巾。彭淑清则四处寻找鲜花。

第二天早上,他们远远地看见毛主席打着伞朝学校走来。彭淑清立刻跑到校园花圃采来夹竹桃、月季红扎成两捧花束。

毛主席在大家此起彼伏的欢迎声中缓缓走来。蒋含宇和彭淑清快步上前,向毛主席行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把鲜花献给了他。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他们多大、读几年级,并且教导他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好学生”!


“毛主席这么平易近人,当时紧张的心情顿时就被幸福取代了。”虽然已经时隔65年,但回忆起当时那一刻,蒋含宇依然很激动。

当年他熟练地为毛主席系好红领巾,毛主席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问他:“你的红领巾送给我啦?”

蒋含宇回答道:“送给您老人家了!”

毛主席又说:“那我就把红领巾戴到北京去,我现在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话里带着浓浓的乡音,十分风趣,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就在这一瞬间,著名摄影家侯波按下快门,留下了这个珍贵的瞬间。


到毛主席身边上大学
为了纪念这难忘的日子,韶山学校后来决定将6月26日这一天作为学校的校庆日。不久,蒋含宇和彭淑清也得到了主席和韶山学校师生在一起合影的照片,他们在照片的下方郑重地写下了“幸福的会见,巨大的鼓舞”十个大字。

此后,他们的命运产生越来越多的交集。

蒋含宇和彭淑清在韶山学校读到初中毕业,并完成了高中的部分学业后。因成绩优异,两人被保送到当时的湘潭市一中。

1963年,蒋含宇和彭淑清双双考入大学,蒋含宇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录取,彭淑清则来到北京石油学院炼油机械系学习。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到毛主席身边读大学!


读大学期间,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当年我们大学的学制是5年。读大学期间,我们时有来往,不时相互看望,不过还是以学业为主。直到大四期间,我俩和朋友们一起到颐和园春游,不久后确立了恋人关系,正式开始交往。”彭淑清回忆道。


有情人喜结连理
1968年大学毕业后,两人均被分配到辽宁省工作,蒋含宇来到凌源县(现辽宁省凌源市),彭淑清来到锦西县(现辽宁省葫芦岛市)。

虽然在同一个省,可两个人的工作地点相距200多公里。路途遥远,他们只能靠书信来往。从毕业到结婚,两年半的时间,他们只见过3次面。

1971年,彭淑清、蒋含宇结婚照。资料图片


近三年的“异地恋”后,两人终于决定结婚。

“结婚时,别说婚房了,就连一张床都没有。一个柳条包和几箱书就是所有的家当。1971年1月,淑清从锦西到我单位,还是利用一位老乡回家探亲的机会,借了他家作婚房。淑清惦记着厂里的工作,没待几天就回锦西葫芦岛了。”蒋含宇说,婚礼仪式也特别简朴。基本上就是单位领导主持,然后糖果、花生等一派发,就算是完成仪式了。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


1970年5月,湖北省荆门炼油厂筹建,需要从全国各地抽调技术力量。1971年9月,彭淑清不顾自己怀有几个月的身孕,毅然报名,来到会战指挥部16团,也就是后来的荆门炼油厂(现荆门石化)。


当时正处于建厂初期,周围一片荒野,没有厂房、没有宿舍,道路也比较差,住的都是自己搭建的芦席棚。


由于路上奔波,孩子提前1个多月早产,出生时不到4斤。厂里考虑到彭淑清的情况,丈夫不在身边,一个人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工作,就劝她回老家休完产假再来。可是她却坚定地说:“我是来参加会战的,不是来搞特殊的。”

1972年4月,蒋含宇从辽宁调到荆门。组织上考虑到他的专业,安排他在教育科工作。


当时从全国各地来支援建设的工作人员,都面临着孩子读书难的问题。蒋含宇和同事一起多方调查、组织力量,先后办起了小学、初中、技校和党校。解决了孩子教育问题,才能让工作人员安心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那是一段既艰苦又难忘的峥嵘岁月。面对着艰苦条件,蒋含宇和彭淑清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国家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


忆及当年奋战在祖国石油事业一线的艰苦经历,彭淑清感慨良多:“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芦席棚是什么样的了,当时我们初到荆门,要自己打出芦席棚居住,亲手用铁丝、木头给芦席棚打固定。这种芦席棚一怕风吹雨打,二怕着火,因此,我们只能把粮票等重要票据放在盒子里,埋在地下,以防丢失。”


开发江汉油田的任务胜利完成时,蒋含宇和彭淑清夫妇已经在荆门住了8年。

相守相伴,彭淑清和蒋含宇携手走过了53年的幸福时光。吴 霞 摄

1980年年初,夫妇二人转战江西九江,在江西九江炼油厂(现为中国石化九江石化总厂)继续为我国石油事业工作。1999年,彭淑清以江西九江石化总厂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的职位退休。2005年,蒋含宇以江西石油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职位退休。两位老人现于江西南昌定居。

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退休后,两位老人保持着老一辈石油石化人的红色底蕴,忙着收集整理红色藏品,努力做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弘扬者。

他们收集整理江西石油20名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回忆录,编撰书籍《怒放的生命》;收集整理江西石油成立初期20余名老同志回忆录,编撰书籍《火红的岁月》。这些书籍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

蒋含宇、彭淑清夫妇时常翻看收藏的红色书籍。吴 霞 摄

“收藏既是拥有,也是责任。我要把拥有和研究、展示结合起来。”蒋含宇说。曾有人专程登门高价求购他的藏品,但蒋含宇从未有偿出让过,他坚定地表示,等藏品更丰厚时,将会把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

20年来,他们为企业员工、大学生、社区党员群众宣讲近百次,极大地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他们还利用重大节日,组织青少年和退休人员、关工委成员瞻仰革命遗址,举办座谈会,组织竞赛,开办员工课堂、红色文化展览……

在蒋含宇和彭淑清心里,一直有笑声在回荡。

那笑声来自1959年6月阳光明媚的一天,带着金色的光辉,照亮了他们此后的岁月……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太极拳教学网
太极拳教学网提供太极拳教学视频,太极拳音乐,太极拳活动等内容.致力于让太极拳爱好者快速入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