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村位于板桥镇东北面,离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东与跃进村相邻,南与幸福村接壤,西与箐龙村交界,北与红光村毗邻,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目前,全村共辖14个村民组,643户2467人。2019年白果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2021年白果村(茶叶)入选第十一批全国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漫步在白果村,巍峨的青山环绕,气候温润宜人,景致如画。村寨中,一棵白果树挺拔而立,树干粗壮苍劲、枝叶繁茂如伞,远看犹如一把撑开的大伞庇佑一方,为人们洒下一片清凉与宁静,树下成为村民和游客休憩畅谈的惬意角落。
白果村的白果树生长了上千年,见证了这个村落的沧海桑田,早已成为了白果村人的精神信仰。
相传在很久以前,白果村还不叫白果村,只是一个笼罩在群山雾瘴中贫穷的小村落,村落正中盘踞着一棵几个人牵手才能环抱的白果树,像一把大伞为村民们遮风挡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知恩图报、不慕荣利的白状元——白果,便把这棵大树称作白果神树,并将这个村落改名为白果村。每年秋天,都是这棵古树最为耀眼的季节,金黄色的叶片迎风飘舞,满地的绚烂充盈着富贵的颜色,白果树逐渐成为白果村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
时间回到十几年前,彼时的白果村,发展步伐相对迟缓,村民们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为生。
幸得时代春风,近年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春风下,广州市花都区携手织金县,对口帮扶援建资金500万元,由此拉开了白果村发展变化的序幕。白果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实现了惊艳的“蜕变”。
说起发展机遇,村民王佳伦最有发言权。从1995年开始,他就尝试着发展竹荪种植。“市价最高时,每公斤竹荪售价达2800元,50克竹荪就可换取1克黄金。”在竹荪高利润的激励下,准备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王佳伦种植了5亩竹荪。不料好景不长,受到资金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王佳伦的创业梦就此夭折,自己也踏上了外出打工这条艰辛路。
现在,种了几十年竹荪的王佳伦在村里已经小有名气,四个竹荪大棚,占地面积十亩,大棚用砖头、竹竿为支架,遮荫棚为秸秆编制而成,与大多数企业使用的钢架和遮阴网相比,独具特色。
“今年竹荪还没上市,我就有了很多订单,一点都不愁没有销路。而且今年的竹荪价格不错,一斤三百多块钱,我有四个大棚,采了四百多斤的干货,有10多万的收入呢。”王佳伦满面笑容地算着大棚的收入账。
此外,白果村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动群众入股种植2000亩茶叶,一畦畦或金黄或翠绿的茶树铺满云雾袅绕的坡耕地,显得蔚为壮观。
何友权和何渊两兄弟生活的变化就是白果村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7年以来,白果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在茶园基地务工的何氏兄弟,苦活累活都愿意干,每天能拿到100元左右的工资。现如今,何友权家住进了新房,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深秋时节,漫山遍野金色沉沉。白果村也迎来了旅游赏景的黄金期,千年白果树抖落一身的金黄树叶更显苍劲,满地的银杏叶似乎为全村绘就了金黄的幸福底色。游客们置身其中,雅致的乡村美景,清新的廉文化让他们流连忘返。
自开展清廉建设以来,白果村利用现有生态停车场、银杏大道、银杏广场、白果大塘等基础设施,创建廉政文化长廊、廉洁文化主题广场、廉情服务站等一批富含廉洁元素的阵地,让廉洁文化在社区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乡愁馆馆内紧扣民国时期留存下来的“泰山北斗”“樾蔭崇高”两块牌匾,陈列了过去群众生产、生活、文化所用老物件,老物件的收藏与保存,既让现代人可以直观地了解老辈们的生产生活,也能让党员干部抬头见廉、心中有廉。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廉政文化长廊学习廉洁成语,领略其深刻寓意;邀请“村贤寨老”讲述廉洁故事,传承清廉之风;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以时刻警醒众人。从家风家训到民风民俗,从村规民约到整村建设,“清廉”元素自然融入其中。
如今的白果村,已经蜕变为一个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村庄。展望未来,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白果村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织金融媒记者:杨 超 陈玉萍 林玉玫
投稿邮箱:zjx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