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山高水深,花江壮歌。
花江,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因两岸繁花盛开而得名。然而,千百年来,两岸相望、峡谷深切,滞塞了黔中和黔西南的交通,也滞塞了大西南向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另一条通道的顺畅发展。
春风传佳讯。1月17日14时20分,花江峡谷大桥合龙。1420米的主桥跨径、625米的桥梁高度,“横”“竖”均为世界第一,贵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增添了更形象更生动的表达。
盛会报捷音。1月18日至23日,省两会在筑召开。代表委员们满怀豪情,向人民报告、为人民奉献,新征程上的贵州,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磅礴力量。
我们走在大道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2021年春节前夕亲临贵州视察,指示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赋予贵州新的重大使命,指引贵州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回望2024,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推进工作重心转移、思想观念转变、经济发展转型,以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全省经济在顶压前行、负重前行中态势持续向好、结构持续向优,各项事业发展交出了优异答卷。
我们走在大道上!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对于推进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奋进2025,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进一步凝聚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开展新一轮产业大招商等九个方面重点任务。连日来,省两会现场激荡起一次又一次的讨论热情,处处洋溢着铆足干劲、信心满满、昂扬奋进的精气神。
实干,是奇迹的宠儿!只有笃定实干的人,才能创造奇迹;只有善于从历史中寻找大道的人,才能获得走向未来的智慧。
雄桥横跨,群山钦叹。站在花江峡谷大桥主塔,顿生无限激情:“这片土地的人总是善于在山河间创造奇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勇毅前行,赓续遵义会议精神薪火,淬炼高质量发展实践力量,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沉雄壮美,扑面而来!
1月17日,花江峡谷大桥成功合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续/摄
一
我们走在大道上,搭建过河的“桥和船”,直面发展的险与阻。
“地球裂缝”花江大峡谷,春来繁花似锦,四时风物不同,这里曾洒遍牺牲的血雨,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1935年4月,红三军团十一团主力在这里阻击敌军,“花江铁索桥红军阻击战”壮怀激烈、彪炳史册。
烈火硝烟中,桥连接的是胜利荣光;梦想远征上,桥铺展的是幸福烟火。
如果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比作“过河”,那么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就是过河的“桥和船”。
省两会时间,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话题骤热,新的发展命题激荡心头。
“我们既有屡屡刷新的‘世界第一’,也不乏直面短板的自省。捧读省政府工作报告,启动新一轮‘渡改桥’工程这一桩民生实事意味深长。”一位代表坦言。
“‘渡改桥’,架起的是民生桥、连心桥、致富桥!”省人大代表,锦屏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以东说:“启动新一轮‘渡改桥’,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关心关爱、对涉水地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暖透了干部群众的心窝!”
黔东南州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境内有983条河流,占全省的20.93%,涉水地区群众出行难。
放在更深远的时空来看,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渡改桥”所凸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就不难理解“桥和船”缘何牵动人心。
从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连发五问,问信心、问消费、问投资、问风险、问民生;到“新年第一会”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头号工程”军语铮铮;再到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9项重点任务……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
谈不足,实事求是,振聋发聩——
“直面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投资稳定增长支撑不足,部分行业“增产不增效”,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民生事业仍有不少短板,群众就业增收面临一些困难;债务、金融、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一些干部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
讲方法,务实可行,干字当头——
聚焦需求不足,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摆在九大重点任务之首;
锚定就业增收,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大规模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建立就业培训联盟,大力推广“订单班”“定岗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
……
高质量发展是贵州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回归“桥和船”的本义,使各项工作高效驶向“群众满意”的彼岸,贵州要攻克发展中的问题、转型中的阵痛,惟其艰巨,彰显使命;惟其艰巨,更显担当。
贵州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启动建设。彭资竣/摄
二
我们走在大道上,激荡“抓紧赶”的跨越,鼓足“奋力转”的豪情。
我们走在大道上,激荡“抓紧赶”的跨越,鼓足“奋力转”的豪情。
从脱贫攻坚“一步跨千年”到“万桥飞架”书写人间奇迹,从“富矿精开”激荡起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坚定行动,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持续擦亮多彩贵州文旅招牌……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的缩影里,镌刻了“赶”与“转”的奋斗诗行。
“赶”与“转”,是贵州发展的一体两面。
“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重要指示,着力推进工作重心转移、思想观念转变、经济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1月20日,在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时,省委主要领导给出清晰深刻的判断。
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奋力追赶,跃动的数字振奋人心:2024年贵州顶压前行、负重前行,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22667.12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成绩绝非天作,幸福要靠双手打拼。40页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百余项数据的直观对比、一大批标志性事件和项目的郑重写入,为“三个转变”写就鲜活注脚。
贵州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启动建设;
“六大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82.1%;
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
贵州轮胎入选全球“灯塔工厂”,遵义铝业发布电解铝复杂体系动态优化预测大模型;
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4%、旅游总花费增长13.3%、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增长81.8%;
……
“赶”与“转”,难在拉近与别人的距离,更难的是对自身的超越。
当劳务输出大省邂逅纺织产业,如何立足比较优势做强产业集群?
从“一块煤”到“一块布”,六盘水引进优强企业,利用煤焦化的副产品粗苯加工、延伸到尼龙制造;为产业“补白”、为发展“延链”,黔西南取得印染项目环评批复,印染产业链更完善……
省人大代表,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进表示,围绕“一核一轴两区”布局,支持贵州纺织集团加快发展,推动建设贵州轻纺城,大力培育纺织面料、成品服饰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增长。
在群峰竞秀的旅游市场中,贵州如何在旅居产业发展上占得先机?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旅居产业发展。制定旅居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避暑旅居、康养旅居、森林旅居、温泉旅居等业态,建成一批旅居示范项目,加快提升旅游业层次水平。
“以小镇小寨为载体探索‘文化+气候+旅游’深度融合的贵州实践,分级分类建设打造复合型产业体系多样化承载主体,破解季节性供需结构性矛盾。”聚焦“凉资源”变“热经济”,省政协委员曾丽建言。
纵向比,要进步;横向比,要跑步。
“加速发展迫在眉睫,加快转型大势所趋,深化改革时不我待。”热议发展思路,会场内外,代表委员豪情满怀。
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内,车间生产繁忙。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闻双/摄
三
我们走在大道上,在“全方位”开放中拥抱未来,在“新竞合”态势中把握机遇。
娄山关,千峰万仞、重峦叠峰、峭壁绝立。
1935年,红军曾在此两次与敌军激战,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今上娄山关,90年前的烽烟已经散尽,最坚固的石头上留下的弹痕也渐渐抹平。穿行于险峰夹峙间的关隘古道,已被拓宽为平整的柏油路。
无论从历史意象,还是现实坐标来看,昔日的险关要塞,正日渐成为革命老区遵义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通道。
娄山关下,作为黔渝合作示范园区,娄山关经济开发区建立之初,就以打造黔北、渝南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为发展目标,招引了13家与重庆产业配套衔接紧密的企业。
跳出贵州发展贵州,立足全局发展贵州。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作出贵州贡献、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赢得贵州发展,竞合所带来的窗口机遇如此宝贵:小开放,小发展;大开放,大发展。
向东沿沪昆线连接长江经济带,往东南沿贵广线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向北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西可连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接中巴经济走廊;向西南连接东南亚各国,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贵州正构建形成全省全域开放新格局,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拥抱大湾区,打造桥头堡!”省人大代表、黎平县委副书记、县长崔华明信心满怀地说:“2024年,黎平接待粤港澳大湾区游客超百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新增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
2024年,贵州出台支持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的若干政策措施。奋进2025,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编制川渝黔内陆开放合作区规划,支持遵义打造全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
“成渝地区在装备制造和整车制造领域实力强劲,而红花岗区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和装备零部件产业基础雄厚。”省人大代表,遵义市红花岗区委副书记、区长冯俊峰表示,红花岗区将主动为两地企业牵线搭桥,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互嵌水平,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主动谋起来、加快融进来、扎实干起来,奔腾的车流满载收获,澎湃的贵州生机勃发——
赤水河畔,地方政府积极互动、优势产区深度交流、大小企业资源聚合,从竞争关系转变到竞合关系,再到携手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四川与贵州酒企“扭成一股绳”,共书“川黔一家”新佳话;
武陵山麓,贵州铜仁至湖南吉首铁路破土动工,搭起“互联互通”新通道,串起“如痴如醉”新画廊,湘黔两省产业互补、文旅互通、生态共建、资源共享、设施互联,助推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
竞合是更高级的竞争形态,也需要更好的发展环境。培育更多竞合,要依靠自身的探索努力,还要依靠更完善的法治保障,更深入的信用体系建设。只有厚植营商环境的土壤,才能长出更多共赢竞合的果实。
位于黔西经开区的黔希化工厂区,祁德超/摄
四
我们走在大道上,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才有意义,依靠人民的现代化才有动力。
遵义会议纪念馆,一册泛黄的《红军识字读本》静静躺在玻璃展柜中,跨越时空激荡回响——
在战火纷飞的长征途中,这一册读本陪伴日与夜,见证了红军战士不忘学习、孜孜求索的精神和追求。
惊回首,风雨几度秋,飞逝的光阴,隐去了危如累卵的忧患,抹去了久困于穷的哀愁。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工作为了人民。”从积贫积弱的历史走来,时间轴的流变里,发生巨变的是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情怀。
每年压缩不低于5%的行政经费支持教育,新征程上的贵州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省,致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天,徜徉黔贵山间水畔,乡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暖的希望在孩子。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必担当。
每年省两会前,省人民政府都会面向全省公开征集民生实事建议,就是为了让“呼”更畅通便捷,让“应”更精准高效。
“唉!快毕业了,还在愁工作的事。”
“生病了,该去哪儿?去找谁看呢?”
“几十年的老小区啥时候灯亮路平有电梯?”
……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呼”是“应”的前提和基础,“应”是“呼”的成效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成,“呼”与“应”的互动揭示了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什么事“烦”就列入问题清单,什么事“难”就纳入攻坚范畴,以“民声”定“民生”,为叙事宏大的省两会写就具象的落点,掷地有声的工作报告、火热的现场讨论传递着一个个令人振奋的信号。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落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确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66个脱贫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3000个村卫生室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县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
一切为发展实干,一切为人民打算。民生项目在更新、领域在拓展,但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办实事的初衷始终如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愈发坚定。
“民生类重点支出4437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
“我们要夙夜在公勤政为民,我们要转变作风实干为民,我们要增强本领服务为民,我们要坚守正道秉公为民”;
……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27次掌声,一次次响起,肯定、鼓劲、期许交融。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把惠民生、顺民意、暖民心的工作做到心坎上,就能让老百姓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
五
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是一条无比艰苦的道路,也是一条无上光荣的道路。
在全省关注的目光中,在群众殷殷的期许里,省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两会时间,像一扇气象万千的窗口,倾听基层声音,感知人民热望;如一支美妙神奇的画笔,书写奋进故事,描摹时代画卷。一句句提振信心的话语,一个个激荡人心的数字,一次次初心灼灼的建言,凝聚信心,也丰盈梦想。
把握历史进程,认识历史事件,需要把视线拉长,把过往与当下、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审视。
用这样的眼光,看待贵州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正在经历和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与机遇,我们就能始终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在行进中保持一份从容。
用这样的眼光,看待转型发展的艰辛,破除“发展起来之后”的烦恼,我们就会鼓足精气神,一篙不放缓,一滴不弃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永葆忠诚本色,在加快提质增量中彰显发展成色,在践行民生为大中厚植为民底色,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增添实干亮色。”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省委主要领导饱含深情,期许深深。
知一行万,任重道远。收起行囊,回到熟悉的岗位上,回到热爱的事业中,代表委员们的履职日记上又将掀开新的一页,把省两会的春风拂遍贵州山岗原野,传递给4000多万贵州各族儿女。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锤炼大道之志,坚定大道之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推向前进,同心同德共创多彩贵州更加美好的未来!
投稿邮箱:zjx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