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格测试:找工作又多了条性格歧视

文摘   2024-11-22 17:49   重庆  

“完全没想到,找工作会因为性格测试被刷掉。”日前,有媒体采访多名高校毕业生发现,除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第一学历歧视等,性格测试结果也被列入考量范围。


性格测试,尤其是近年来火爆全网的MBTI测试,虽已非新鲜事物,但其被用作招聘的考量标准,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因为在实际情况中,人的性格是极其复杂且多变的,它受到遗传、环境、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任何试图将性格简单划分为几个类别的测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性。



MBTI测试中的二分法选项,更是难以全面反映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此外,测试结果还可能受到作答时心理状态的影响,使得其准确性进一步受到质疑。


将性格测试用于招聘,背后隐含着对测试结果与性格特质之间关系的假设。即便测试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种性格特质,也并不意味着这种特质就适合某种特定的工作。


性格的流动性与适应性被严重低估,人们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时,往往会展现出不同的性格面相。



因此,将性格测试作为招聘的“硬杠杠”,不仅忽视了人的多样性和可塑性,也限制了招聘的视野和可能性。


当测试结果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时,那些不符合“理想性格”的求职者就可能被不公平地排除在外。


这种歧视可能更加隐蔽,因为它打着“岗位需要”的旗号,以科学的名义进行。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也违背了就业公平的原则。



那么,如何在招聘中既考虑性格因素,又避免上述问题呢?我们需要认识到任何测试都有其局限性,只能作为参考而非决定性的依据。


其次,招聘应该更加注重对求职者综合能力的考察,包括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性格测试在招聘中的使用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保持对测试结果科学性的审慎态度,同时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公平性问题。



只有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让招聘更加科学、合理,为求职者提供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心理指南针
探索内心声音,指引未来方向
 最新文章